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对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STEMI的非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计算SHR,根据患者院内死亡及MACCE事件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MACCE组及非MACCE组,其中MACCE的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心源性休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及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 164例,死亡组年龄、心率、多支病变比例、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使用率、谷草转氨酶、肌酐、入院即刻血糖、SHR、hs-CRP、BNP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5),男性比例、急诊血运重建率、HGB、白蛋白、LVEF显著低于存活组(P <0.05)。MACCE组年龄、心率、IABP使用率、WBC、AST、肌酐、即刻血糖、SHR、hs-CRP、BNP、cTnI显著高于非MACCE(P &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与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应激性高血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内科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62例,根据病人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非应激性高血糖组(FBG<7.0 mmol/L,76例)、应激性高血糖组(FBG≥7.0 mmol/L,86例)。采用全功能酶标仪测定各组血清瘦素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FBG、三酰甘油(TG)、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瘦素与CK-MB、cTnI、FBG、LVEDD、TG、FIB、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的TG、瘦素、cTnI均为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瘦素高表达组FBG、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LVEDD、MACE发生率高于瘦素低表达组(P<0.05),LVEF低于瘦素低表达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病人血清瘦素升高,高水平的瘦素为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瘦素的非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1 189例,其中男性869例,女性320例。先比较女性与男性之间年龄,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和典型症状,院内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再分析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性别差异。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STEMI患者年龄大(68.51岁vs.60.76岁,P0.001),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高(24.4%vs.14.6%,P0.001;61.3%vs.42.2%,P0.001),脑力劳动者少(3.4%vs.23.7%,P0.001),吸烟和饮酒者少(27.2%vs.68.1%,P0.001;2.2%vs.27.0%,P0.001);女性患者中有明显诱因和出现典型胸痛者少(27.5%vs.35.9%,P=0.008;50.9%vs.68.2%,P0.001),出现并发症者多(41.9%vs.32.2%,P=0.002),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低(67.2%vs.77.7%,P0.001),院内病死率高(17.5%vs.7.9%,P0.001)。女性对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很明显(OR 2.459,95%CI 1.684~3.593,P0.001);校正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后,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性别差异消失(P=0.109),而年龄,高血压和低急诊再灌注治疗率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2,P0.001)。结论:女性STE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高于男性。这是由于女性STEMI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者多,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比率低所致。女性不是造成STEM2患者院内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 ST segment elevation ,STSE)对于非STSE型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 )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非STSE 型AMI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观察各导联ST段压低情况及是否存在T波倒置。对所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VR导联STSE多见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心室肥厚以及V1导联STSE的患者,在其他导联广泛ST段压低的患者中也较为多见;此类情况在T波倒置患者中较少见。本研究中,22例在住院时死亡,其中5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率的不断升高和aVR导联STSE的等级不断上升相关。多重变量分析表明,aVR导联STSE已经成为预测住院死亡的独立重要变量。 aVR导联STSE大都与住院患者的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发生心力衰竭相关,但是与血清肌酸激酶或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的水平高低没有相关性。结论如果aVR导联STSE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联系,能够在大样本非STSE型AMI患者群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那么aVR导联STSE就可以成为选择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一个较为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死亡原因。方法连续入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行直接PCI院内死亡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总计1314例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住院期间死亡44例,病死率3.3%;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5.3±4.6)h;43.8%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其中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例患者植入支架44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1±0.8)枚。主要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56.8%,其次为心脏破裂占20.5%,15.9%死于血管并发症(包括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穿孔、夹层)。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院内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三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死亡终点事件的预后危险因素;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半年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类是两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临床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AMI的非糖尿病患者,分别调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口服药物,分析入院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1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33例,年龄47~89(67±12.8)岁。33.23%(105例)患者发生了应激性高血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2.992,95%CI:1.045~8.565,P=0.041),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OR=2.852,95%CI:1.051~7.741,P=0.040)为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促进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诊断的2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NSTEMI患者114例、STEMI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1年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定义为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结果:STEMI与NSETMI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年龄(62.7±14.5)vs.(66.3±11.5)岁,高血压(56.5%vs. 65.8%),高脂血症(71%vs. 84.2%),肾功能不全(3.2%vs. 13.2%),心肌梗死病史(2.4%vs. 9.6%)...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及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 :1 入选标准 :发病 2 4h内入院 ;初次诊断急性Q波心肌梗死 ;既往无糖尿病史 ;住院期间未诊断糖尿病 ;住院期间未给予任何降糖治疗 ;住院期间接受介入治疗 ;存活患者出院时复查血糖正常。分组情况 :自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满足入选条件的患者 181例 (男 15 6例 ,女 2 5例 ) ,平均年龄 (5 9± 12 )岁。根据入院时血糖是否≥ 6 7mmol/L将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 6 6例和正常组 115例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  相似文献   

11.
朱平辉  王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385-33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对ST段抬高型AMI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113例AMI患者,对比发病后4 h血清cTnT浓度,并比较其中转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的53例AMI患者相关冠状血管完全闭塞与不完全闭塞血清cTnT浓度。结果①61例ST段抬高型AMI,cTnT浓度为(0.90±0.69)ng/ml,52例急ST段抬高型AMI,cTnT浓度为(0.65±0.50)ng/ml,两组cTn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1例ST段抬高型AMI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血管完全闭塞的28例患者cTnT浓度为(0.94±0.71)ng/ml,22例非ST段抬高型AMI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血管不完全闭塞的19例患者cTnT浓度为(0.69±0.55)ng/ml,两组cTnT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血清cTnT浓度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血清cTnT浓度较高的AMI多见于相关的冠状血管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患者240例,根据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组184例和贫血组56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和近期预后资料。结果贫血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t=4.352,P=0.000),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低于正常组(t=2.587,P=0.011;t=2.988,P=0.003),女性比例和Killip分级Ⅲ~Ⅳ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708、7.050,P=0.000、0.008),两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史、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7 d心源性休克、死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4.870、4.182、11.720,P=0.027、0.041、0.001),两组7 d复发性心肌缺血、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贫血组30 d心源性休克、死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5.726、5.153、16.197,P=0.017、0.023、0.000),两组30 d复发性心肌缺血、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红蛋白、Killip分级是急性STE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68、2.703、2.314,P=0.006、0.015、0.000)。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和老年急性STEMI的近期预后有关,贫血是急性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救干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我院急诊120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患者58例为急救组,同期自行入院确诊ST段抬高型AMI患者74例为自救组。观察2组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发病-再灌注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治愈率、并发症、死亡及住院天数。随访观察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射血分数(EF)、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等。结果:急救组的FMC时间(19.54±8.66)min,发病-再灌注时间(113.27±10.16)min,均低于自救组[分别为(50.85±11.46)、(135.69±12.25)min,均P<0.05)];急诊PCI比例为29.3%,高于自救组的13.5%(P<0.05);急救组溶栓的比例(20.7%)与自救组(24.3%)无显著差异;急救组血管再通率及治愈率分别为77.6%和81.0%,均高于自救组60.8%和59.5%(均P<0.05);急救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平均住院日为(18±9)d,均低于自救组48.7%和(32±16)d(均P<0.05)。随访期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救干预能够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首次入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无偏移组。结果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分别为5例(21.7%)、1例(2.9%),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变范围为多支病变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分别为10例(43.4%)、8例(23.5%),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心脏事件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分别为8例(34.8%)、3例(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76.00%、≥75%的严重狭窄率为53.00%,侧支循环率为36.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10.00%,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浆晶体渗透压对心血管重症病房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CU住院的STEMI患者,研究变量为血浆晶体渗透压。临床终点为院内全因死亡率。分析包括Lowess曲线,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该研究总共纳入符合条件的STEMI患者582例。Lowess曲线和条形图显示血浆晶体渗透压与STEMI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率呈U型关系,在调整与院内全因死亡率相关的临床特征后,血浆晶体渗透压是STEMI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6,95%CI:1.04~1.09,P<0.001)。ROC曲线显示血浆晶体渗透压水平对于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70(95%CI:0.64~0.75,P<0.01)。结论 在心血管重症病房的STEMI患者中,血浆晶体渗透压可能是其院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发现血浆晶体渗透压与STEMI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率呈U型关系,对于其院内死亡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性别院内病死率的差异。方法入选199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收治住院的STEMI患者1189例,其中男性869例,女性320例,年龄23~91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65岁)571例;B组(65~74岁)419例;C组(≥75岁)199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血脂、血压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3.1%vs.8.3%)院内病死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院内病死率升高(11.9%vs.20.1%)。C组中,男性与女性STEMI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对男性院内病死率的优势比(OR)亦呈逐步下降趋势(2.861 vs.1.875 vs.1.143)。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在A组,年龄(OR=1.154,95%CI:1.052~1.264),高血压(OR=7.685,95%CI:2.276~25.946)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OR=7.685,95%CI:0.007~0.098)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保护因素。在B组,女性(OR=1.875,95%CI:1.088~3.232)是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较男性高,年龄越大其差异越小。在65岁人群中,年龄,高血压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为保护因素;在65~74岁人群中,女性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过程中 ,患者心电图 (ECG)呈现不同形态的 ST段抬高 (STE)。为探讨不同形态 STE与 AMI预后的关系。选择 AMI患者 2 39例 ,观察其 STE的变化规律及幅度 (以 TP段为基线 ,以QRS波群起点后 16 0 ms处为测量点 )。结果显示 ,就诊早者 STE多呈下弧形 ,继之呈现上斜形、上弧形的变化规律 ;就诊晚者多表现为上斜形或上弧形 STE。下弧形 STE持续时间为 2~ 8.5小时 ;上斜形持续时间为 7~ 32小时 ;上弧形持续时间均在 2 4小时以上。发病 6小时后就诊者 ,79.5 %见不到下弧形 STE,其病死率 (15 .4 % )显著高于发病 6小时内就诊者 (80 %表现为下弧形 STE,其病死率为 6 % )。心肌酶 CK峰值与 STE幅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P均 <0 .0 1) ,但与 STE形态无关。提示 AMI时 STE形态呈下弧形 -上斜形 -上弧形的变化规律。下弧形抬高提示损伤早期 ,上斜形抬高为损伤中期 ,上弧形抬高为损伤晚期。可以根据 STE的不同形态来估计 AMI的发生时间 ,判断预后。建议以 QRS起点后 16 0~ 180 ms作为 ST段偏移的测定点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ST段呈弓背抬高是常见指标 ,但呈墓碑形抬高则属严重心肌损伤特殊类型。老年人发生率高 ,预后险恶。对首发AMI老年患者ST段呈墓碑形抬高心电图特征与临床并发症险恶特点、发病机制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 ,我们初步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自我院 1980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AMI患者135 9例 ,AMI诊断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 ,其中ST段墓碑形抬高 6 5例 ,老年组 4 8例 ,男 37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82(6 4 .8± 7.1)岁 ,非老年组 17例 ,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4 0~5 9(5 1.9± …  相似文献   

20.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短期及长期不良预后均有关,但应激性高血糖的最佳衡量方法、最佳临界值的定义、潜在机制以及降糖治疗能否改善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现对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