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率最高.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涎腺的腺癌.口腔癌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致术后畸形明显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术后肿瘤复发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肿瘤成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前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然后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完后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术后1、2、3、6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随访CT检查24例病灶消失,原病灶处仅残存粒子,28例病灶缩小,4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复查较前有所增大。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对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率最高。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涎腺的腺癌。口腔癌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致术后畸形明显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术后肿瘤复发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肿瘤成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1251腔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 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离子125碘永久性植入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蓉  周遵伦  黄林 《江西医药》2006,41(1):39-41
目的 评价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行放射性离子^125碘(^125I)永久性植入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9例均施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将^125碘(^125I)粒子植入切除肿瘤的瘤床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淋巴结区域。结果 本组病例中来发现盆腔复发,元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神经反应,1例患者出现腹部伤口延迟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因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碘(^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可以认为不失为妇科恶性肿痛联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疗效.方法 对15个肝癌病灶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3~6个月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单个肝癌病灶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8~55粒(平均24.4粒).未出现急性并发症和与放射损伤.CT检查示 2 个病灶消失,13个病灶明显缩小.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直径平均值(cm)分别为4.31±1.80和1.15±0.62(t=6.43,P<0.05).结论 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晚期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婧  张剑  姚志清 《中国医药》2013,8(3):365-36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声像图所提供的肿瘤及周围器官的信息得出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经皮穿刺将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最后超声检查粒子植入部位是否与计划相符,并确定补充。结果卵巢癌1例,宫颈癌2例,前列腺癌2例,睾丸癌1例,肺癌4例,乳腺癌2例。所有患者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导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可靠,为中晚期转移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罗洪  赵科  王倩  吴亚东  易韦 《贵州医药》2010,34(7):583-585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后对家兔面神经影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安全性的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将1枚、2枚放射性125I粒子及粒子空壳植入36只新西兰大耳白右侧面神经周围。在7d、14d、30d、60d时取相应面神经行HE、AgNO3染色及丽春红G-亮绿SF双重染色。结果空壳粒子组面神经组织病理学结构与正常面神经结构相似;1颗粒子组及2颗粒子组,髓鞘及轴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粒子数量及天数的增加,面神经损伤亦呈加重的趋势。结论面神经受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后会出现一定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采用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2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癌栓及肝功能的变化、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9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操作简单,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CE方案治疗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例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CT引导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给予CE方案化疗.结果 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术后1、6、20个月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无复发和发生转移.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同步联合CE方案化疗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25碘(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放射治疗包括外放疗和内放疗2种,内放疗即肿瘤内种植的放射源照射.放射粒子永久植入是一种新的放疗方法,该方法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使放射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的形状和大小,随着同位素的衰变,肿瘤照射时间延长,局部接受较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对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无明显影响.125碘(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现将136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25I粒子植入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肿瘤有效的方法,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其认知度比较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125I粒子植入术抱有怀疑的态度,并对粒子的放射性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及护理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确保125I粒子植入术顺利完成的护理模式,我科将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具体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使用的设备为东软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Neuviz Dual,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TPS计划系统及穿刺针,中科院生产的125I粒子.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并配以中医中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随访.结论: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结合中药治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卵巢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3例卵巢癌患者完成125I永久性植入的治疗,实施了相关护理。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的治疗,需要更完善的护理,较妇科常规护理和外科常规护理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张进明  郑丽华  王峰  冯和林 《河北医药》2012,34(14):2190-2191
放射性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一直以来,外照射是放射性治疗的主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低能核素125I和103Pd等的研制成功、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B超、CT、MRI等引导下种植技术的发展,使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开辟了近距离放射性治疗的新篇章,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近距离放射性治疗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放置在肿瘤组织5 cm范围内的距离,或者肿瘤组织内[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有适应证较广、禁忌证相对较少,因此,放射性粒子植入为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提供了一条新而有效的途径.本文将对放射性粒子植入为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