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对70例发生罗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血管性水肿、药物性皮炎、肝损害、眼部大面积严重出血、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性结肠炎以及便秘等。结论随着罗红霉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呈现多样化,临床医生应特别关注,确保用药安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感染、五官感染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同时归类综述了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重点分析了过敏反应、头痛等不良反应。随着罗红霉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呈现多样化,需要引起广大医师的重视,临床应用时应全面观察患者反映,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价值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对1995年至2009年国内所报道的罗红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的临床不良反应表现各异,主要有便秘、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胀痛、变态反应等较为常见。结论在临床应用罗红霉素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应用状况,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若发生不良反应,需停止用药,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避免继续使用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研究时段确定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确定为临床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患者74例,按给药不同分为罗红霉素组37例和阿奇霉素组37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并对不良反应临床分布情况进行探究。结果:罗红霉素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阿奇霉素组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罗红霉素组停药率较低,P0.05;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结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均存在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且以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居多,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用药规范指导。  相似文献   

5.
韩玲华  刘哲慧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18-3320
目的 总结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规律.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为关键词,检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应用三种药物的相关文献,总结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及既往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类型、药物停用情况等.结果 胃肠道反应为三种药物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偶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60岁患者罗红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4岁、15~59岁年龄段患者,15~ 59岁年龄段患者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4岁、≥60岁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8,P<0.05).结论 在临床使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时,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受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药物治疗的262例患者,并将其分为罗红霉素组(A组)和阿奇霉素组(B组),对比总结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62例患者中,A组的患者共有135例,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4%(23例);B组的患者共有127例,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5%(36例)。经分析对比后发现,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皮肤过敏症状,另有极少量患者的肝胆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会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药物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并重视用药后的检测,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罗红霉素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为采取对症处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罗红霉素药物治疗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病例集中年龄特点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结果 400例罗红霉素使用者中发生不良反应59例(14.75%),其中<20岁者103例,不良反应9例(8.73%);21~55岁患者208例,不良反应31例(14.90%);>55岁患者89例,不良反应23例(25.84%),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此外,类型分析发现主要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他还有皮肤过敏、中枢神经反应等。结论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类型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为降低其发生率医务工作者应针对不同患者应用合理剂量、注意给药频率等,密切监察药物反应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对症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探讨国内应用上述3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1994年~2005年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检索获得。结果:文献表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可致少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死亡占药物不良反应总数的0.66%、占用药病例数的0.17%。结论: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应重视用药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均是第二代大环内酯抗菌药物,三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PAE明显以及稳定性高等特点[1]。近年来,随着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为临床安全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为提高这三种药物的使用安全性给予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罗红霉素患者2500例、克拉霉素患者2500例、阿奇霉素患者25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规律。结果 3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381例、297例、365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3种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患者年龄中,罗红霉素以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以1860岁患者发生率最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在使用过程中均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临床用药时密切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共76例,予口服罗红霉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表现。结果罗红霉素应用呼吸道感染、五官感染、泌尿生殖及皮肤感染治疗,有效治愈71例(93.42%);罗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药疹等,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起斑丘疹、头痛、恶心等。结论罗红霉素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雪琴 《北方药学》2014,(7):108-10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最近7年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患者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最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917例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发现,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其中静脉滴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过敏性休克等药物不良反应;91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性过敏反应、中枢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主。结论:临床上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静脉滴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时,应重视用药监测,避免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国产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0例,口服国产罗红霉素每次150mg,bid,疗程7-14d;对照组31例,口服进口罗红霉素每次150mg/bid,疗程7-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17/20),痊愈率60.0%(12/20),不良反应1例(5.0%);对照组总有效率90.3%(28/31),痊愈率54.8%(17/31),不良反应2例(6.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罗红霉素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进口罗红霉素基本一致,尤其对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所引发的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罗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也不时发生。本文对它不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罗红霉素、阿奇霉素2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2007年间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获得。结果表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痛、头晕、肝功能异常及外周血细胞下降等;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可致少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占药物不良反应总数的0.18%,占用药病例数的0.05%。结论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应重视用药后的监测。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吴宗亮  尹仕伟 《海峡药学》2007,19(10):98-99
目的观察雷公藤、迪银片、罗红霉素、冰黄肤乐软膏联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雷公藤、迪银片、罗红霉素8周,外涂冰黄肤乐软膏,采用PASI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效果,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患者痊愈率29.79%,显效率53.19%,总有效率82.98%。结论雷公藤、迪银片、罗红霉素、冰黄肤乐软膏联合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临床上罗红霉素的应用效果,并探析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HT5"H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罗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HT5"H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临床上应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要提升重视度,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海鸥 《抗感染药学》2014,(2):158-162
目的:分析某院近十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这 3 种药品分为 3 组,即罗红霉素组、克拉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以及 ADR 发生类型、临床表现、停药情况等。结果:罗红霉素组、克拉霉素组致 ADR 患者中性别对比无差异,而阿奇霉素组患者中女性大于男性。 结论:临床医师处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致 ADR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及给药方法,在确保患者具有知情权并对其讲解可能发生 ADR。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治疗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基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采用决策树模型模拟中国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受5种不同剂型罗红霉素治疗的直接医疗成本与临床收益。直接医疗费用为药品费用,来源于米内网。临床收益为安全性收益,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相关数据库研究测算,相关治疗成本来源于专家咨询。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安全性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2.66%)。经济性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相比于罗红霉素片组,成本低18.41元,净收益为7.66元,具有成本效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相比于罗红霉素分散片组,成本高2.45元,净收益为45.35元,具有成本效益。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分别与罗红霉素软胶囊组、罗红霉素胶囊组相比,干预成本分别高出10.24元、8.17元,净效益分别为3.18元、4.40元,增量效益-成本比分别为0.31、0.54,不具有成本效益。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结论:常见罗红霉素剂型中,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安全性最高。在现有的模型和参数下,当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组药品成本降低幅度大于19.36%,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相比其他常见剂型的罗红霉素均具有经济性优势。  相似文献   

20.
罗红霉素抗菌谱广,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表原体和支原体等的治疗,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本文就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作一简述,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