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3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16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受试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肺癌组CD-RISC、SSRS、SF-3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性格特征、SSRS评分、治疗阶段、复发情况、转移情况患者之间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教育程度、性格特征、SSRS评分、治疗阶段、复发、转移均为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CD-RISC评分与SSRS、SF-36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7、0.617,P=0.047、0.346)。结论:肺癌患者心理弹性较正常人降低,性别、教育程度、性格特征、SSRS评分、治疗阶段、复发、转移是影响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均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癌症复发恐惧(FCR)情的影响因素,同时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FCR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400例行TACE的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量表获取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癌症患者FC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CR发生的影响因素。针对存在FCR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8)和研究组(n=128),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FCR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本院选取的400例PHC患者TACE术后FoP-Q-SF评分为(38.43±5.29)分,其中总分≥34分256例,总分<34分14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C患者TACE术后FCR与家庭人均月收入、性别、临床病理分期、年龄、术后时间、婚姻状况、TACE治疗次数、疾病应对方式、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CE治疗次数≥10次、年龄偏低、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社会支持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临床病理分期为III期是PHC患者TACE术后FC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两组FoP-Q-SF、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偏低、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TACE治疗次数≥10次、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临床病理分期为III期是PHC患者TACE术后FCR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存在TACE术后FCR的PHC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减轻FCR程度,减轻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观察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80例,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所有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评价所有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共有141例发生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78.33%。根据食管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癌因性疲乏分为两组:癌因性疲乏组(n=141)和无癌因性疲乏组(n=39)。其中癌因性疲乏组PFS评分为(6.37±1.2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与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简明心境量表(POMS-SF)评分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均是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无癌因性疲乏组SSR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和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癌因性疲乏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的影响,同时还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度具有一定联系,临床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给予及时的干预,以预防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分析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5例纳为病例组。通过宣传招募健康志愿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评分和认知功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显示,病例组的错误应答数高于对照组,正确应答数低于对照组(P<0.05),Stroop色词测验结果显示,病例数正确数低于对照组,错误数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与SSRS评分呈正相关(P<0.05)。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病程、药物治疗、住院时间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药物治疗情况为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健康人群,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以及患者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药物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医学应对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所有受试者的生存质量予以评估,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此外,将所有受试者按照生存质量评分高低分成A组(≤80分)79例和B组(>80分)21例,分析不同生存质量评分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自我医学应对能力的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医学应对能力的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得: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遵医嘱用药、遵医嘱饮食、运动次数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35岁、病程>5年、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未遵医嘱用药、未遵医嘱饮食、运动次数≤3次/周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组患者的各项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A组患者(均P<0.05)。B组患者的宿命、逃避评分低于A组患者,其它各项自我医学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A组患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评分以及面对、乐观、支持、情感宣泄、姑息、依赖自我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宿命、逃避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为其制定良好的日常生活方案,重视年龄较大以及病程较长的患者。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医学应对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淋巴瘤幸存者复发恐惧(FCR)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80例,根据病历资料获取患者婚姻状况、疾病分期、工作状况、年龄、治愈时间、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性别、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瘤幸存者FCR的影响因素。将80例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淋巴瘤幸存者FCR总分为(86.90±5.96)分。不同婚姻状况、年龄、疾病分期、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患者FCR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疾病分期、年龄是淋巴瘤幸存者FCR的影响因素(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瘤幸存者的FCR应得到重视,尤其针对年龄偏低、婚姻状况为离异/未婚/丧偶、家庭人均月收入偏低、疾病分期高的人群,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认知衰弱对患者执行功能和跌倒恐惧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3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认知衰弱将患者分为认知衰弱组(31例)和无认知衰弱组(3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BAD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分别评价执行功能和跌倒恐惧,比较认知衰弱组、无认知衰弱组BADS、MFES评分以及跌倒恐惧发生率。结果:认知衰弱发生率为8.86%。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衰弱组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家庭月收入<3 000元/月、未婚或离异、丧偶、运动次数<3次/周、睡眠时间<6 h、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2型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营养不良、合并抑郁比例高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营养不良、抑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认知衰弱组转换卡片、动作计划、找钥匙、时间判断、动物园分布图和修订六元素测验得分和BADS总分、MFES评分低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跌倒恐惧发生率高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结论:年龄≥70岁、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营养不良、抑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认知衰弱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执行功能,增加跌倒恐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及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10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99例敏感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测评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评分、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分析SCL-90总评分与MCMQ各因子评分、SSRS总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和精神病性评分以及总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面对评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以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CL-90总评分与MCMQ评分中的回避和屈服评分呈正相关性(r=0.386、0.311,均P<0.05),SCL-90总评分与SSRS总评分呈负相关(r=-0.3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差、躯体健康状况差、病情严重、睡眠质量差和生活满意度低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应对方式选择面对较少,总体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提供躯体性治疗的基础上,应结合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IBD患者137例。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患者希望水平;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面对疾病时所选取的应对方式;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患者心理韧性进行评估;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将上述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BD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IBD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的态度关系、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面对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回避、屈服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力量、乐观和坚韧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HI总分与面对、力量、乐观、坚韧、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而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多数IBD患者处于中等希望水平,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希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2~3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并将患者分为焦虑组(SAS评分≥50分)和无焦虑组(SAS评分<50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C肽、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AS评分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SAS得分36~67分,平均(48.35±9.18)分,其中22例SAS评分≥50分,焦虑发生率为27.50%。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6000元、糖尿病病程≥8年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焦虑组患者的FPG、2hPG、FINS、C肽、HbA1c水平均高于无焦虑组患者(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SAS评分与FPG、2hPG、FINS、C肽、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r =0.468、0.509、0.538、0.609、0.637,均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糖尿病病程是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焦虑情绪会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临床应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For a plant selection model with frequency-independent viabilities, fertilities and selfing rates, it is shown that apart from global fixation, for certain parameter combinations a protected polymorphism and facultative fixation (either allele may become fixed according to initial frequencies) may both occur. Facultative fixation requires different selling rates for th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ype. Protection of the polymorphism require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ale and female function. In this connection the problem of purely genetically caused population extinction is discussed.
For general frequency dependence and regular segregation, the chances for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ly recessive gene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a completely dominant gene. It is proven that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ecessive gene, despite a fitness advantage, may be considerably endangered by drift effects if random mating prevails. The recessive gene may reach the same effectivity in establishment as a dominant gene, only if the recessive homozygote mates exclusively with its own type during the period of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杆状病毒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大小为80~180kb.  相似文献   

18.
Zhang  Qingmeng  Ahmed  Niaz  Gao  George F.  Zhang  Fengmin 《中国病毒学》2020,35(6):868-874
In this article,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Dr. Wu Lien-Teh'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lague epidemic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iest public health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140th anniversary of Dr. Wu Lien-Teh's birth. We hope that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worldwide pandemic of COVID-19, facilitating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system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glob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