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尿酸 (UA)及肌酐(Cr)等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DBIL、IBIL、TBIL、UA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 验组不同类型的MG 患者血清DBIL、IBIL、TBIL、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男性DBIL、IBIL、TBIL、UA值 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实验组DBIL、IBIL、TBIL、UA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BIL 和UA水平对诊断重症肌无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参数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状腺球蛋白(Tg)、半乳糖血凝素-1(Gal-1)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就诊的15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8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纳入良性组,比较两组的超声检查参数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此外,恶性组患者亚分组为淋巴结转移组(n=51)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26),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参数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检查参数联合血清VEGF、Tg、Gal-1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采用Spr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水平变化与甲状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患者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淋巴转移组患者的VI、FI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超声检查参数VI、FI联合血清VEGF、Tg、Gal-1诊断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敏感度为85.50%、特异度为80.00%,均明显高于五项指标单独检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参数VI、FI以及血清VEGF、Tg、Gal-1与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超声检查参数VI、FI及血清VEGF、Tg、Gal-1对甲状腺癌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且上述指标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骨桥蛋白(OPN)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Ο医院收治的86例HBV-ACLF患者(HBV-ACLF组);另选取同时段接诊的5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CHB组);收集同时间段6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aspase-1、OPN、肝功能指标水平,探讨HBV-ACLF患者血清Caspase-1、OPN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血清Caspase-1、OPN、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组、CHB组血清Caspase-1、OPN、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BV-ACLF组血清Caspase-1、OPN 、ALT 、AST 、TBIL水平高于CHB组(P<0.05),Alb、CHE水平低于CHB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V-ACLF患者血清Caspase-1、OPN水平均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P<0.05),与Alb、CHE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BV-ACLF患者预后与肝硬化、肝性脑病、腹膜炎发生率、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BIL、HBV-DNA载量(HBV-DNA)、Caspase-1、OPN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HGB)、BUN、ALT、AST、CHE、Alb无关(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HBV-DNA、MELD评分、Caspase-1、OPN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Caspase-1、OPN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Caspase-1、OPN高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恶化和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可为HBV-ACLF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体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就诊的240例T2DM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T2DM-N组84例,T2DM-OW组92例,T2DM-OB组64例。分别测定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BA)、25(OH)D3等指标。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OB组BMI、BA、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高于T2DM-N组,DBIL、25(OH)D3低于T2DM-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IR与BMI、BA呈正相关(P<0.05),与DBIL、25(OH)D3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25(OH)D3、DBIL下降为I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的T2DM患者存在IR及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加,BA水平升高,DBIL、25(OH)D3水平下降,机体慢性低度炎症水平升高,除了BMI,25(OH)D3、DBIL水平下降亦有可能是体型肥胖T2DM患者I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三大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80%是缺血性卒中。本文意在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机理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以进一步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15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50例,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IBIL),并对病例组进行TOAST分型、NIHSS评分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红素,及观察组内不同分型组间血清胆红素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各亚型间血清TBIL、DBIL、I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血清TBIL、DBIL、IBIL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血清TBIL、DBIL水平低于颈部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参与急性应激反应,可能作为衡量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高水平血清胆红素可能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分类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04例HDP患者(HDP组),根据指南分类原则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88)、子痫前期组(n=66)、子痫组(n=50),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100名于我院产检健康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D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血清VEGF、sFlt-1、IL-4水平对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DP组血清VEGF、IL-4水平降低,sFlt-1水平升高(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子痫组血清VEGF、IL-4水平依次降低,sFlt-1水平依次升高(P<0.05)。204例HD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29.90%(61/204)。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与年龄、不同疾病分类、SBP、DBP、尿蛋白、VEGF、sFlt-1、IL-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独立保护因素分别为子痫、sFlt-1升高与VEGF、IL-4升高(P<0.05)。血清VEGF、sFlt-1、IL-4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HD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774、0.770、0.905,VEGF、sFlt-1、IL-4联合预测HD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AUC最大。结论:HDP患者血清VEGF、IL-4水平降低,sFlt-1水平升高,与HDP分类和妊娠结局不良有关,VEGF、sFlt-1、IL-4联合对HD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9和内皮素(Endothelin, 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7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服用奥拉西坦,每天3次,每次0.8 g;观察组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每天晚上1次,每次20 mg。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NO、MMP-9、ET-1水平、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血浆黏度、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MMSE评分和Mo CA评分、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MP-9和ET-1水平、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血浆黏度、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较好的调脂作用,能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NO、MMP-9、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肾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T2DKD患者为T2DKD组,根据是否发生CD分为CD组41例和非CD组99例,选取60例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OPN、VEGF、Hcy和计算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T2DKD患者血清OPN、VEGF、Hcy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KD患者CD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T2DM组、T2DKD组血清OPN、VEGF、Hcy水平和UACR依次升高,eGFR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T2DKD患者血清OPN、VEGF、Hcy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UACR、OPN、VEGF、Hcy升高为老年T2DKD患者CD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KD患者血清OPN、VEGF、Hcy水平升高,与肾功能和CD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老年T2DKD患者CD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病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胱抑素C(CysC)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16例作为研究组。按其病情分成轻度组152例、中度组105例以及重度组59例,另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新生儿血清AST、IGF-1、NSE、CysC、总胆红素(TSB)水平,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关系。此外,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基线资料,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ST、IGF-1、NSE、CysC、TS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TSB水平与血清AST、IGF-1、NSE、Cys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母婴血型不合、产前使用催产素、围生期疾病以及TSB、AST、IGF-1、NSE、CysC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产前使用催产素、围生期疾病以及TSB、AST、IGF-1、NSE、CysC(P<0.05)。结论:随着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情的加剧,血清AST、IGF-1、NSE、CysC水平均逐渐升高且均与血清TSB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检测上述血清学指标辅助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情,且以上指标水平的升高会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0例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1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分析三者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对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HCC患者术前VEGF、HMGB1及HIF-1α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分化程度和血管侵犯有关(P<0.05)。随访1年,240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42%(61/2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甲胎蛋白≥400 μg/L、血管侵犯和VEGF、HMGB1、HIF-1α升高为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VEGF、HMGB1、HIF-1α单独预测。结论: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升高与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有关,三者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与血胆红素和蛋白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NS患者50例进行研究,记作病变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脂代谢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胆红素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间接胆红素(IBIL)]以及蛋白代谢相关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尿微量清蛋白(UALB)]水平并进行对比,予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TG、TC、LDL-C、ApoA1、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病变组TBIL、DBIL、I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病变组TP、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而UAL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NS患者TG、TC、LDL-C、ApoA1、ApoB与TBIL、DBIL、IBIL、TP、ALB均呈负相关(均P0.05);TG、TC、LDL-C、ApoA1、ApoB与UALB均呈正相关(均P0.05);HDL-C与TBIL、DBIL、IBIL、TP、ALB均呈正相关(均P0.05);HDL-C与UALB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和血胆红素、蛋白代谢指标密切相关,血胆红素、蛋白代谢指标可能参与了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的血脂、胆红素、血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CHD患者110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BIL)、UA以及Fib水平。结果:研究组TC、TG、LDL-C、UA以及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L-C、DBIL、IBIL以及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异常,胆红素水平降低,UA以及Fib水平增高与CH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红素(TBI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为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52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另选取50例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cy、TBIL、hs-CRP、尿酸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TBIL、hs-CRP、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MI、UAP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SAP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且AMI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UAP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UAP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尿酸呈正相关,与TBIL呈负相关,hs-CRP与尿酸呈正相关(P0.05),TBIL与hs-CRP、尿酸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hs-CRP、尿酸、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L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尿酸水平升高,TBIL水平降低,Hcy、TBIL、hs-CRP、尿酸与患者的病情相关,也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NT-proBN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NT-pro BNP、NO、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 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NT-pro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能与其显著降低炎症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根据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地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一个星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BIL、DBIL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DH、CK、CK-MB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用蓝光照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心通口服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MMP-8、MMP-9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心通口服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临床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剂量)、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酮前列素 F1a(6-keto-PGF1a)]、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MMP-2、MMP-7、MMP-8、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剂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NO、VEGF、6-keto-PGF1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血清MMP-2、MMP-7、MMP-8、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CK-MB、BNP、cTn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通口服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和血清MMP-2、MMP-7、MMP-8、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内毒素(ETX)及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 大 鼠6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梗阻性黄疸(B)组、血必净干预(C)组,每组20 只。A组不结扎胆总管,B、C两组结扎胆总管。术后 七天,C 组每日皮下注射血必净4 mL/Kg,A 组、B 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持续用药一周。实验两周后,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血清 ETX、TNF-alpha、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术后两周,A组血清TBIL、DBIL 水平显著低于B、C两组;B组血 清TBIL、DBIL 水平显著高于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ETX和TNF-alpha水平显著高于A、C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X和TNF-alpha含量改善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