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爱情价值论     
面对爱情婚姻的新变化,我们应该注重爱情价值的研究。爱情的价值就是爱情双方相互满意的程度,这种满意的程度是由爱情双方的个人内在价值、个人崇尚价值、社会功效价值和社会舆论价值的相互契合程度决定的。我们要获得这四种价值较高程度的契合,即要获得幸福美满的爱情,就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努力增加个人内在价值的原则;积极与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价值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个人主体价值在两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存在状况出发,说明了对个人主体价值的追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最主要的价值取向之一,并对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体价值追求的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其中的错误倾向和做法提出了引导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12):38-39
杉达的办学历程体现了一代人的教育理想,一代人的价值追求,一代人的高风亮节;坚守非营利办学,这是杉达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的课堂是最具美感和诗意的课堂。追求和谐的课堂,就是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新境界。只有和谐的课堂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个人的才能、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体验成功的感觉,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要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5.
穆旦1957年的诗歌创作,一方面表现了对新生活的热情向往,歌颂了新时代,另一方面又对个人的真实性及其在新时代中的位置作了深入的思考。后使得他的个人立场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疏离,从而遭到了压抑与放逐。穆旦的命运,实际上是一代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李进 《上海教育》2014,(12):39-39
在我看来,形成未来、追求卓越、与众不同,是我们杉达战略规划的核心内涵关键词。 杉达的办学历程体现了一代人的教育理想,一代人的价值追求,一代人的高风亮节;坚守非营利办学,这是杉达的精神财富目前,我们要继承老传统,抢抓新机遇,秉持诚信、勤俭和严谨,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的基本界定入手 ,探讨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一方面 ,是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 ,将给受教育者带来较高收益 ,同时可以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 ,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追求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关系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理性批判精神 ,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 ,寻求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平衡 ,有助于改变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过程中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促进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教学同时具有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但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张扬了社会价值而遮蔽了个人价值,从而使教育失去了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导致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基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应然追求,提升教育的内在动力,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9.
胡慧 《教师》2011,(20):15-16
思想品德教学同时具有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但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张扬了社会价值而遮蔽了个人价值,从而使教育失去了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导致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基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应然追求,提升教育的内在动力,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是道德高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人作为自由的主体,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自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德性”是人的品质与品性,其功能在于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在和谐社会中,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在“德性”规范与制约下,人的个人价值与个人德性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恋爱和婚姻从一开始就成了娱乐圈最热闹的八卦。但文章却用自己的行动回击四起的谣言,他说“相信爱情”,希望婚姻能够长长久久。无论在影视剧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他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常把“成人”视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人要活得像个人的样子”,是人们普遍寄予人自身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相爱的人要亲密有间,保持必要的距离。即使结了婚,各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人,并把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心灵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相似文献   

14.
个人幸福的追求与社会和谐的追寻实质上是一致的,德性自身的双重价值构成了二者实现的基础。鉴于德性的价值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德性问题予以探究,强调德性培育的独立性系统化,以达到更好地实现个人幸福与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秋敏 《文教资料》2011,(7):134-135
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普遍侧重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教学管理者致力于追求教学模式的模仿,不自觉地把教师看作普通的"技工",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的个性风格被忽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看作是自身生命价值实现和提升的过程,苦练内功,让课堂成为张扬自身个人魅力的精彩舞台。  相似文献   

16.
在个人理想、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想追求,如何把多元化的个人理想统一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大目标上来是本文讨论的中心。本文深入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互关系,为大学生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提出建议,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并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公正伦理观明确提出了正义类型中的"城邦公正"和"个人公正",同时他的两分公正伦理观中富含哲学"思辨精神"和伦理"实践智慧"。他关于正义的"城邦"与"个人"的追求对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个歧义颇多的词,也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哈耶克的自由思想重视了个人自由和自由的价值,论述了法治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然哈耶克的自由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电影是现代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银幕形象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电影中所强烈透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方面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另外一方面这种追求里面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20.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