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定糖法;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这些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对于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能通过提高或维持细胞质的溶质浓度,来达到增强植株抗性的目的;在冬季,东乡野生稻叶片中POD活性水平高,有效地清除叶片细胞中由低温激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而其CAT活性低温条件下明显降低,这可能与POD与CAT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有关;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63-10364,10379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油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作物耐旱机制与油菜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以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油菜幼苗,研究了模拟干旱胁迫对油菜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PEG6000处理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结论]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鉴定油菜抗旱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下小麦的抗寒性生理机制及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扬麦13为试验材料,设稻秸不还田(CK)、均匀覆盖还田、宽行覆草、浅旋还田和翻耕还田5种还田方式,以低温培养箱进行-3、-6和-9℃3种低温处理,低温胁迫结束后5d调查各处理的冻害情况,并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小麦植株由叶尖萎蔫变黄的2、3级冻害加重至叶片全枯的4级冻害,甚至出现大部分分蘖冻死的5级冻害.小麦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重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细胞保护物质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同一低温胁迫下,与CK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的冻害指数和叶片中MDA含量,降低了SOD活性,减少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但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下小麦的受冻程度和叶片生理指标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较高的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较低的MDA含量可减缓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危害.[结论]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有利于提高稻秸全量还田小麦的抗寒性,是较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胁迫对女贞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盐胁迫对女贞幼苗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女贞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不同土壤盐胁迫强度下女贞幼苗游离脯氨酸、丙二醛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女贞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大而整体表现为上升,女贞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土壤盐胁迫强度的增大略有下降的趋势。[结论]女贞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 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 活性、SOD 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1)DPC处理前期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而DPC处理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2)叶中MDA含量一直低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减小;(3)并不能使棉花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4)DPC处理前期,SOD活性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DPC处理前期,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结论]适当浓度的DPC(缩节胺)处理能增加棉花细胞耐渗透压能力,增强棉花抗胁迫能力,提高棉花叶片的抗旱能力,并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秋季自然降温对野生樱桃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在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以5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和中国李寺田实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内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通过相关性和方差分析,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抗寒能力比野生樱桃李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于野生樱桃李来说,认为在秋季自然环境降温期间,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相对较密切,其次是可溶性蛋白,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不明显.[结论]野生樱桃李的抗寒性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和人控低温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降低。[结论]该研究为竹柏在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冬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义  赵金萍  曾令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65-17366
[目的]研究毛桃幼苗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对淹水胁迫耐受性差异及生理机制。[方法]以露地生长的1年生毛桃盆栽实生苗为试材,将其随机放入水槽内淹水,在淹水前夕和淹水后第2、4、6、8、10d分别取样,测定其中部和下部叶片中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项生理指标,同时观察被淹植株的形态变化。[结果]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可溶性糖舍量均为先升后降,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持续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在淹水过程中,中部叶片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比下部叶片高。被淹植株叶片逐渐萎蔫、卷曲、干枯,最终脱落,下部叶片较中部叶片形态变化更早。[结论]生理指标和形态特征结果均表明中部叶片比下部叶片对淹水胁迫的耐受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木薯品种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木薯的抗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华南8号、南植199和华南205等3个木薯品种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采用盆栽法比较接螨叶片(处理)与健康叶片(对照)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不同木薯品种的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在调查期内同时出现一个高峰(10月30日左右),其中华南205朱砂叶螨高峰期种群数量最多(105.6±6.9头/叶),其次为南植199(53.2±8.6头/叶),华南8号种群数量最少(38.7±3.8头/叶).朱砂叶螨为害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同期对照相比均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与同期对照的比值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和POD活性整体上有升高趋势.其中抗螨品种华南8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与同期对照的比值上升幅度较大,感螨品种华南205的上述生理指标较同期对照升高幅度较小.[结论]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初步推测这几项生理指标变化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抗螨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大量栽培应用大花金鸡菊,加快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步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盐碱地绿化提供适宜的材料。[方法]以大花金鸡菊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2%、0.6%、1.0%NaCl、Na2SO4在其幼苗生长过程中进行胁迫,调查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测定盐胁迫过程中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盐胁迫抑制了大花金鸡菊的生长;大花金鸡菊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盐处理使POD活性升高;NaCl处理下,SOD活性升高,但Na2SO4处理下低于对照;盐胁迫下,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光合色素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大花金鸡菊具有一定抗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台湾翅果菊对不同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采用PEG-6000(0%、10%、20%、30%)处理台湾翅果菊植株,测定在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翅果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等指标。[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细胞可溶性糖、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论]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对干旱胁迫有一定敏感范围。  相似文献   

14.
周存宇  杨朝东  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6-16667,16670
[目的]对引种的竹柏幼苗进行冬季低温胁迫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18~25℃)的和人控低温(5~6℃)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 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受低温伤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法,研究土壤外源盐、重金属及其复合因素胁迫对龟背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在20、40 d 2个处理时期,其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周期的延长而下降,而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上升。单因素或复合因素胁迫条件下,随着盐、重金属浓度的递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基本上先增加后降低,与对照相比有不同程度上升。由结果可知,龟背竹在一定盐和重金属胁迫范围内可通过改变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适应由胁迫带来的代谢失衡和缺水对植株的伤害。研究结果可为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适应和抵御盐与重金属污染的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彩色马蹄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彩色马蹄莲抗寒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彩色马蹄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M1、M5、M8)在自然条件和人控低温(光照14h,平均温度5℃)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7d的变化规律。[结果]从连续7d的变化情况看,3含彩色马蹄莲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3个彩色马蹄莲品种都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减轻,总体表现为M1最好,M5次之,M8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生理生化特征,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37-2、保持系B37-2为试验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调查,测定不同发育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S37-2花药形状瘦小萎缩,饱满度差,花药的长度、横截面直径均显著(P<0.05)低于B37-2。S37-2在抽雄期与散粉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B37-2,在各个时期叶片中的CAT活性和SOD活性均显著(P<0.05)低于B37-2。综上推测,S37-2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运输受阻,SOD和CAT活性低,是导致S37-2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甘蔗不同时期及品种的抗旱性差别,为甘蔗抗旱性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GT28、GT21及ROC22 3个甘蔗品种为材料,在桶栽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株高和其他7个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的抗旱性.[结果]在反复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甘蔗品种的生长势、叶片水势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增大;生长势、叶片水势、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在苗期变化幅度较大,而丙二醛含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在伸长期变化较明显.不同品种中,以GT21叶片水势、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相对较低,而ROC22株高、细胞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POD活性较高,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稍低于GT21,叶片水势较低.供试3个甘蔗品种的整体抗旱性强弱的排序为GT21>ROC22>GT28.[结论]干旱胁迫下不同甘蔗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变化差异明显,苗期与伸长期反复两次干旱胁迫处理没有表现出一致明显的累积影响效应,应用隶属函数法能更加准确全面评价甘蔗品种的抗旱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种类彩叶植物在中重度盐碱地上的表现,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6种常见彩叶植物(金叶槐、金叶榆、紫叶李、紫叶矮樱、红叶碧桃、红叶臭椿)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植物生理特性。结果显示:金叶槐的SOD活性最高,金叶榆的POD活性最高,它们的丙二醛含量最低。紫叶李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紫叶矮樱的丙二醛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最低,红叶碧桃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红叶臭椿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综合分析显示,在中重度盐碱地上6种彩叶植物的生长由强到弱依次为:金叶榆与金叶槐、红叶碧桃与红叶臭椿、紫叶李、紫叶矮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氧水培对蕹菜生理特征的影响及蕹菜对低氧耐受性特征。[方法]采用浮床在低氧富营养化水面种植蕹菜,与土培的蕹菜进行比较,研究了成熟期蕹菜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变化,探讨了蕹菜对低氧的耐受性特征及种植密度对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低氧富营养水体中,蕹菜叶片的总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土培处理的,而脯氨酸含量高于土培处理,这说明蕹菜对低氧的富营养水体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种植密度越高,蕹菜的叶绿素含量越低,种植密度对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显著,高密度种植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每2m2的浮床种植66株蕹菜最佳,为蕹菜浮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