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析国内外污泥处理现状,对比主流污泥处置技术的优缺点。以沈阳城市固废综合利用绿色环保产业园为例,介绍园区污泥制砖相关工艺及制砖余热利用途径。污泥建材化利用是符合我国生态环保建设要求的污泥处理方式,污泥被处理后用作建材原料制砖的同时,制砖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余热经过余热锅炉回收并转化为蒸汽或热水,为园区的生产、生活提供热源,有效降低整体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污水处理中剩余污泥的产生、用途、成分、以及制肥加工工艺的分析 ,论述了剩余污泥制肥所产生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出了剩余污泥农用制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内水动力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结构的影响,并从其对污泥EPS的影响的相关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对目前国内外主要颗粒污泥反应器水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CFD、PVI技术,从颗粒污泥反应器内生化过程与水动力学问关系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污泥产量和处理量呈上升趋势.为解决江西省城镇污泥处理问题,对省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城镇污泥产生和处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2017年和2020年江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年产生量分别为50.17万t和71.27万t,预计2025年将达到85万t.但目前省内污泥处置技术较为落后,主要以填埋和制砖为主,其原因是由于政府和污水厂早期对污泥的处理处置不够重视,法律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污泥处置责任主体和最终处置路线不明确.为提高江西省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对我国目前在污泥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和好氧发酵后的土地利用、污泥建材利用、污泥焚烧协同处置等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污泥量的规模和性质,建立能源和矿物质回收利用、土地利用、建材利用,以及与发电厂协同处置等多种路径互补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有效处理处置,对现有的几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比较,简述了好氧发酵(制有机肥)技术的技术参数及应用结果,该技术的实施可使污泥达到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主要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中的主要化学组成与粘土相似,为城市污水厂污泥制转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采用污泥和粘土作为烧制砖体的原料,通过正交设计法设计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和污泥粘土配比是影响烧结砖体强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污水厂污泥烧制砖体的实验室最佳工艺条件为:烧结温度1020℃,烧结时间2h,污泥粘土配比1∶20。  相似文献   

7.
《节能》2021,40(6):47-51
以苏州市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余热进行污泥干化实验,对污泥的热值特性、干化及含水率变化特性、焚烧温度、灰渣重金属浸出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土地利用以及污泥农用的相关标准,不能将其直接农用;污泥干化过程中随着污泥含水率逐渐下降,干化速率先平稳上升,再快速下降,然后略有升高,但整体呈下降趋势,该波动与污泥干燥过程的湿区、黏滞区和粒状区存在对应关系;污泥的平均低位热值与其含水率呈反相关,当污泥干化至含水率30%,低位热值为7345 kJ/kg,可满足入炉焚烧要求;污泥的焚烧温度主要取决于污泥的含水率,焚烧后的飞灰和炉渣中重金属浸出毒性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可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性质、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政策标准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了脱水污泥填埋处置的研究进展,指出污泥预处理后达到一定要求后进入填埋场填埋或者作为填埋场覆土是一种可行且经济的污泥处置方式,为脱水污泥填埋处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石灰法改性污泥脱水技术存在的缺陷,优化污泥的深度脱水处理,开发了新型高分子改性调理剂污泥深度脱水处理技术。于江西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采用新型高分子改性调理剂和FeCl3对经浓缩机初步浓缩的剩余污泥进行改性调理,再经隔膜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的稳定在55%以下,且板框机单板进料量提升80%以上,大幅提升污泥脱水系统处理效率。采用新型高分子改性调理剂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可大幅提高系统处理效率降低运行能耗,大幅减少调理药耗降低污泥脱水成本;污泥实际外运污泥量可相较石灰改性工艺降低1/3左右,大幅减少污泥最终处置费用;同时,因污泥调理过程干物质投加量大幅减少,对污泥热值影响度小,脱水后泥饼可用于制砖和焚烧发电利用等,有利于污泥资源化处置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温室内污泥主要干燥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污水污泥在利用太阳能温室从约80%含水率干燥至约40%的过程中干燥面积、孔隙率、污泥干缩形变率3个关键结构参数的变化行为,为干燥速率的预测以及太阳能等形式干燥的应用设计奠定基础.污泥在不同季节的太阳能温室内干燥时持续监测温室内外温度、湿度和污泥的水份变化,并记录其表面形貌的变化过程;利用Image-Pro Plus图形分析软件对污泥照片进行面积分析和计算;用压实法测量不同干燥阶段污泥的孔隙率,并结合体积排空法得到不同干燥阶段的干缩形变率.最终获得污泥太阳能温室内干燥过程中表面积、孔隙率、形变率和干燥速率随水分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污泥利用太阳能干燥无辅助热源时,干燥速率不超过0.63kg水/m2·h,表面积、孔隙率和形变率只与污泥水分相关,与干燥速率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