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虚里探析     
虚里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按虚里是中医按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临床观察,《中医诊断学》各版教材对虚里的论述似乎有些偏颇,笔者不揣浅陋,略述己见如下。  相似文献   

2.
虚里诊法原理初探袁效涵,范兴文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4)主题词@虚里诊法,中医诊断学,经络辨证,脏腑,气血,津液虚里位于左侧第四、五肋间心尖搏动处。虚里诊法系指通过诊察虚里的至数、范围、位置、色泽等改变来判断内在脏腑、经脉病证的虚实和愈后,从而...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虚邪贼风”一词各家解释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观点,即“虚邪贼风”,指自然界中的六淫、戾气等外感病邪,“虚邪”和“贼风”所指相同,属同义复用.“虚”,指邪气肉眼不见,虚无缥缈;“贼”,指邪气在不觉中侵入人体,恰如盗贼在我们不察时盗走财物.  相似文献   

4.
作者参阅古典医著,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详细阐述了《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深刻含义,认为“东方实,西方虚”是一典型的、因五行生克逆乱而致的肝实肺虚症,“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则符合“亢则害,承乃制”之旨,其中既有“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的理论,又体现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临床意义极大,供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内经》出发,参考小学著作,结合《内经》同时期文献,对"津"字的含义进行了考释,通过重文概念的引入,解释了"津"字两种含义差别很大的原因,并以此为据,对"津"字在《内经》中的含义进行了论述,从而与"液"的概念深一步区别。  相似文献   

6.
论刺络补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刺络,古称络刺。现多称放血疗法。是一种用三棱针等针具在人体某些特定的部位刺破浅表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治疗疾病的特殊针刺方法,自古至今为历代医学所推崇。多数医家认为刺络只宜治疗实证,虚证则属禁忌。笔者通过查阅学习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  相似文献   

7.
"邪气"亦称为"虚邪",是《黄帝内经》病因学核心范畴。邪气亦称虚邪,两者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性质指向、发生背景、致病时机等认识。邪者斜,是指自然气候中非时令之气,具有致病性;虚邪的概念源自运气理论,是指中运不及、本位气虚引动其他时令的气候来至,又称为胜复之气。对邪气、虚邪进行深入解读,对正确阐释《黄帝内经》的病因学理论,以及充分发挥其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刺激性干咳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80%的IPF患者存在慢性刺激性干咳,且以日间症状为著,严重时可引起晕厥、骨折等严重并发症,会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目前传统的止咳药物疗效欠佳,患者咳嗽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樊茂蓉教授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从“本虚络痹”探讨IPF相关咳嗽的病机,治疗以重视先天、金水相生,补养后天、斡旋中焦为主,除痹通络贯穿始终,诸法合用,恢复肺之宣降,则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核心痛机观在于络虚邪瘀,发生以肾络为要.治疗当以通补络脉法为总体治则,以达通之目的 .结合现代中医药从络论治DKD的研究进展,提出通补络脉法扭转DKD络虚邪瘀核心病机的现代分子学机制乃调节免疫炎症分子、调控糖脂代谢异常和细胞自噬、改善血液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论“虚气流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虚气流滞”黄世敬,尹颖辉指导:王永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虚气流滞;病机;治法;文献整理“虚气流滞”观是王永炎教授依据相关的中医理论并结合亲身的多年临床实践提出”的。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学习,深深体会到临证中把握住虚气流滞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36例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COX危险比例模型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层分析结果:年龄(X2),职业(X3),胃窦病理程度(X11),疗程(X6),不同辨证分型对本病疗效影响显著,将20个因素全部进入COX模型,应用逐步上升法筛选各显著因素,得实际较优模型,h(t,x)=h0(t)exp(0.5502x11-0.3247x1-0.0149x1-0.0149x2-0.3101x20),由模型可知性别(X1),年龄(X2),胃窦病理程度(X11), 脾虚血瘀症(X20)对本病疗效影响较大。结论:通过以上分析,认为重视CAG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合理应用活血化瘀疗法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为罢极之本"这一概念是对肝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罢极之本"应与肺的"气之本"、心的"生之本"、脾胃的"仓廪之本"、肾的"封藏之本"成并列关系。肝体阴而用阳,同时蕴含了阴阳两个属性。罢极之本中的"罢"可作"消散"讲,其性属阴;"极"可作"增长"讲,其性属阳。"罢极"实为一种"阴阳消长运动交替调节的状态"。"肝为罢极之本"则可具体解释为肝实为调节机体阴阳消长、交感和合以达到动态平衡的功能阀,是维持全身各脏腑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秩序的活力源泉,是机体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状态下阴阳达到协调平衡状态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贯穿于慢性湿疹发生发展的始终。"阴火"的本质为一种致病性的内伤之火,其成因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不调损伤脾胃,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息息相关。脾胃元气亏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火"内生,与湿热相搏结,流注脏腑、肌肤及毛窍是慢性湿疹产生及病变之关键。治疗应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为主,同时兼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眼科要旨》的学术特色进行探讨,认为本书作为眼科专著,眼论、病症、方药详而齐备,学术观点鲜明,如谨守气血根本、突出气血辨证、重视五轮学说、主张用药平和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疫病”范畴,其性质为“寒湿疫”.针灸在“寒湿疫”的防治中发挥了“调气以通泻、温补以化湿”的作用,并将“治神”思想贯穿其中.预防方面,“调脏气以治神,补阳气以避邪”,以五脏俞穴结合“四神方”,调整五脏之气并调畅神机.临床治疗方面,“泻肺和大肠之有余,补脾和肾之阳虚”,以井荥泻其有余,灸背俞穴及关元、...  相似文献   

16.
张新渝教授遵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本文分别从寒热虚实、阴纳阳化、升降出入、肺为脾散精、土得木而达五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和发挥,总结了张新渝教授的临床经验,并通过实例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徐敏华在治疗脑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认为中风后遗症多因本虚 (肝肾为主 )、标实 (痰瘀热为主 )再加其他诱因而发病 ,治疗应标本兼顾 ,分期论治 ,效果比较明显。其论之精当 ,治之灵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协同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法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进行研究,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作梳理分析和比较,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三因司天方》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辅行诀》以五脏补泻为理论核心。《三因司天方》的诊断以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为依据,重视症状。《辅行诀》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除症状外,更加注重发病以及就诊时间这个重要因素。《三因司天方》的组方思路基于五行生克之理,利用药物的五味,而不是单纯依据药物的功效来治疗。《辅行诀》方药更有特点,结构严谨,有明确的组方规则;从五行五脏论治的角度,细分药物。[结论]《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都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并加以发挥和创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是互通的,同时又各有侧重和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验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巧玲  谭华儒 《中医学报》2022,37(2):276-279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五脏六腑比类国家官职。《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脾为谏议之官"。谏议之官,即古代的谏议大夫,职责为监督、劝诫,匡正君失。脾五行属土,正合坤卦,脾在志为思、在神为意,"监察"周身,及时反馈异常所在,即"谏议"之功。坤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二卦,与乾卦一起统领全篇,以"厚德载物"为核心,承载万物。脾主运化合坤厚载物之意,脾主气机升降合直方端正之意。脾为谏议之官与坤卦的联系密不可分,脾运化水谷为"谏议"提供物质基础。脾功能正常,方可藏营舍意、直方端正、中正平和。  相似文献   

20.
“以”字译法,由词性决定。“以”后面带有宾语时是介词,译为“在、用、拿、把、根据、按照、由于、因为”等。“以”字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句子时是连词,译为“而、来、用来、以至”等,或不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