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性恋,即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和行为,为了解高中生对同性恋群体的认同态度,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从高中生性别和其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出发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0份。研究表明,高中生性别和其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影响其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施以合理,适当普及性知识、合理进行性教育,帮助青少年科学认识同性恋、树立正确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2.
同性恋是指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持续地表现性爱倾向,不论伴有不伴有情欲活动或行为,凡以同性为性欲满足对象者,即称同性恋。此病属性变态范畴,是一种违反生物学需要,也违反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定的性爱行为。这种异常的性爱行为,可使性爱对象遭受到痛苦和伤害,也给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损害,还可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此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多见,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在为大学生心理咨询时发现同性恋2例,现报告如下。例1:王XX,男,23岁,大学三年级学生,1994年10月就诊。该生来自北方边题同江县茶农村,父…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差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齐齐哈尔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认知和态度,以便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材料,为研究大学生同性恋问题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方法 采用了自编问卷从权利认同、情感认同、科学认识、被试本人的同性恋倾向、对同性恋态度转变的自我觉知等5个维度对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获得的齐齐哈尔医学院和齐齐哈尔大学不同专业共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发现齐齐哈尔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待同性恋问题的态度差异显著,女性学生对待同性恋问题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学生.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与被调查的地区、时期、文化背景及开放程度有关,目前同性恋群体仍遭受严重的社会歧视,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以助其建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同性恋,促进同性恋群体与非同性恋群体的和谐相处,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医务人员和大学生同性恋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了解民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以便推测取消同性恋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修订过的美国全国同性恋态度调查问卷,调查医务人员500名和普通大学生300名,将调查结果与美国当年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医务人员中57.2%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病态,77.2%认为同性恋值得同情和理解,62%认为今后社会应该接受同性恋,而只有19.4%的人接触过同性恋。大学生比医务人员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开放,资料表明我们比当年美国的民意测验对同性恋更加宽荣。结论 像世界卫生组织一样取消同性恋的诊断而保留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的诊断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也是比较明确的作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民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以便推测取消同性恋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修订过的美国全国同性恋态度调查问卷,调查医务人员500名和普通大学生300名,将调查结果与美国当年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医务人员中57.2%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病态,77.2%认为同性恋值得同情和理解,62%认为今后社会应该接受同性恋,而只有19.4%的人接触过同性恋.大学生比医务人员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开放,资料表明我们比当年美国的民意测验对同性恋更加宽容.结论像世界卫生组织一样取消同性恋的诊断而保留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的诊断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也是比较明智的作法.  相似文献   

6.
同性恋,特别是男性同性恋,千百年来被视为罪恶与犯罪,受到教会与社会的谴责、唾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希特勒第三帝国时期,戈培尔大骂同性恋是天生的骗子。很多同性恋者被关进监牢、集中营,甚至被杀害。后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理论渐渐盛行起来,同性恋不再被当作犯罪,而被当作病态。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措施”,从强迫的精神分,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口居民对同性恋的认知、看法和态度,为减少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预防艾滋病传播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的人群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不同.女性表现出更能接受同性恋者和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更高,例如“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问题时,男性回答正确率是37.2%,女性是38.2%.文化程度高者接纳同性恋和认知程度更高,例如“什么性别的同性恋的人易感染艾滋病”这个问题时,本科及以上人群的宽恕率是60.3%,而小学以下的则是35.6%.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人群更能接受同性恋者,在职业方面,以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积极、认知程度更高.结论 对于由同性恋传播的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点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年龄在18岁以下及35岁以上的、男性、职业基本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基层工作者,广泛普及同性恋的宣传知识,解除对同性恋的歧视.  相似文献   

8.
美国精神病学会已不再把同性恋看作精神障碍。美国社会正在缓慢地接纳这些观点,把同性恋看作一种性活动的正常类别,但是看来仍然存在很多敌意和偏见。在青春发育期及青年时代,会有短暂时期表现出同性恋行为(约占男性青少的之1/3),但是几乎所有具有这种体验的人,以后都变成完全性异性恋,甚至包括曾有某种形式肉体接触者。大约有5%男性在其一生中完全是同性恋者。其中大多数都报告以往有过异性接触,但在初次尝试后就立刻放弃了。大概有33%男同性恋者,以  相似文献   

9.
在南方3个小型城市对加入同性恋俱乐部男性进行爱滋病危险知识调查,找出社会可接受的爱滋病预防和人类性行为规范。355名男性中77%完成了此项调查。而危险知识水平较高的应答者并未提出利于危险减少的规范,性行为危险率比报告的爱滋病集中的大城市同性恋男性高得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用现代生物学的视角,联系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大脑科学等相关知识,用进化适应的观点,本着存在、发展、变化的逻辑,以比较理性的方式来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以及整个生物界普遍存在但却令大多数人很难理解的同性恋现象的成因问题.鉴于目前在生物学方面对同性恋现象的研究还很有局限,笔者只能从一个侧面来向大家展示同性恋现象中的迷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同性恋探源     
最近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同性恋提出了爆炸性的分析:同性恋源于生物学。 美国圣地亚哥索尔克学的神经生物学家西蒙.勒范指出:同性恋男子大脑中的一个极小区域的面积,只为异性恋男子的二分之一。这篇论文一发表,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同性恋患者感到惊恐不安,他们担心那些反对同性恋的州政府会迫使他们实施外科手术进行矫正。与此同时,其他同性恋者说,这一发现推翻了同性恋是一种病态的说法。还有些人发表了其他见解,一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2.
75例同性恋心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同性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1]。国内外对此进行了社会学研究已达几十年,但在医学科学,尤其是精神医学对此研究未见有深入地报道和总结。同性恋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小群体,虽然在整个人口中少数,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少,他们也理应成为精神医学研究的对象[2,3,4]...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当代中医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和态度差异。方法:对陕西中医学院三个专业的600名大学生进行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采用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的比较量表。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均可以理性理解。在某些项目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宽容,男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较相对保守(P<0.05);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同性恋比较宽容,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则相对保守(P<0.05)。结论:目前该校三个专业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能够正确认识,但态度仍有待提高,学校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同性恋是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对异性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也可有正常的性行为。国外学者认为同性恋不应归于精神障碍范畴,但同性恋患者所出现的一些与性定向有关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问题,仍需要精神科等专业人员的帮助[1]。同性恋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肯定的特效疗法,还是以心理治疗为主。用认知与行为矫正的方法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在不同阶段配合不同的药物综合治疗。患者,男,20岁,汉族,大学一年级学生。因失眠、烦躁、有自杀言行10余天而入院。患者父亲为技术人员,母亲家庭妇…  相似文献   

15.
计永利  臧爽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135-136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婚恋教育提供基础材料,为同性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同性恋态度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43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本科生对同性恋接受程度高于社会公众(P<0.01),对男性同性恋的的接受程度较女性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低(P<0.01),不同性别、生源地、年龄的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医学本科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在性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其建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更加客观地认识同性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6.
同性恋的概念和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是人类学、精神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直到19世纪才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1870年德国精神病学教授Richard从医学角度对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同性恋由先天遗传所决定,而弗洛伊德认为同性恋来自早期性心理发育中的矛盾冲突。“同性恋”(homosexuality)这一术语最初是一名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命名的[1,2]。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同性的人具有性吸引力并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同时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在同性之间产生性爱的接触,有的可以短暂的发生此种情况,有的可以同时兼有异性恋和同性恋。即在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是一个连续的、移行的…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专科生同性恋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生同性恋认知程度及同性恋倾向,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基线材料。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50名医学专科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医学专科生在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和性观念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理上的同性恋倾向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加强医学生性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同性恋的正面认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早在艾滋病开始流行之前,医生们已认识到癌症是免疫抑制病人常见的疾病,10年前他们将男性同性恋看作是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男性同性恋者患恶性肿瘤的报告逐渐增多。据推测,这是因为社会的改变使同性恋男性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感情,也使医生能识别他们。因此,当一种新的、最初只累及男性同性  相似文献   

19.
某市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及其性行为危险性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红 《医学动物防制》2003,19(10):590-591
<正> 1981年首次在美国男性同性恋(以下简称同性恋)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AIDS),整个8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的AIDS病毒感染者是同性恋者,而1989年我国发现的第一例经性传播感染AIDS病毒的中国人,也是有多个同性性伴的男子。虽然AIDS与同性恋没有必然联系,但同性恋者因其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将于今年4月20日出版发行,在新版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