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甘肃东海金矿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世勇 《黄金》2009,30(12):45-47
甘肃东海金矿矿石采用堆浸工艺处理,金回收率仅为50%,银回收率为58%。为提高金、银回收率,根据该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工艺回收金试验。浮选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金的回收率达到87.13%,银的回收率达到90.23%。  相似文献   

2.
提高焙烧氰化提金工艺中银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光 《世界有色金属》2001,(4):59-61,45
本文探讨了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中银回收率偏低的机理,研究了提高银回收率的新工艺方法。试验表明,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中,采用加入混合添加剂SG进行焙烧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银的回收率。经不同类型含铜、砷金精矿验证,银的回收率可提高25%~35%,金和铜的回收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浮选金精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在获得金最大回收率的条件下,探讨银的浸出行为和提高银回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5,26(5):34-37
提出了一种提高含砷铜金精矿焙烧-氰化工艺金、银、铜回收率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金精矿加入硫化钠后进行焙烧预处理,可有效地提高金、银、铜的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提高8.22%,57.43%,7.82%,且不影响制酸和电解铜工艺。  相似文献   

5.
提高金、银、铜回收率的焙烧-氰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光 《黄金》2002,23(5):26-28
提出了一个在金精矿焙烧-氰化工艺中提高金、银、铜浸出率的焙烧方法。该法基于在金精矿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进行焙烧,可有效地提高金、银、铜的浸出率。经含硐、砷不同类型金精矿验证,银的回收率可提高30%以上,金、铜的回收率也有所提高。新焙烧方法具有不增加设备、成本低、简单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余新阳  周源 《黄金》2009,30(6):42-45
针对某复杂难选金、银多金属硫化矿石中的铜、铅分离难,铜精矿中金、银回收率低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试验获得指标:铜精矿品位为25.77%、回收率为85.08%,铜精矿中金、银的回收率分别为69.42%、68.58%,铜精矿中含铅、锌分别为2.29%、2.76%。与原工艺指标比较,在获得铜回收率相当的情况下,铜精矿品位提高了3.14%,铜精矿中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11%、9.84%;铜、铅精矿合计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0.09%、14.63%。试验采用的工艺条件较好地解决了铜、铅分离难,金、银回收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提高焙烧-氰化法银回收率的新工艺。在金精矿焙烧时加入氢氧化钠,可有效提高焙烧-氰化法银的浸出率。对不同类型含铜金精矿进行工业化验证,银的浸出率可提高30%以上,且不影响制酸和金、银的回收。  相似文献   

8.
氰化金泥控电氯化精炼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忠  刘心中  李中宇 《黄金》2006,27(10):33-35
控电氯化金冶炼新工艺是在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电位,实现贵贱金属的分离。该工艺不仅能生产出高纯度的金、银,而且金、银回收率高,金的冶炼直接回收率大于99.5%,金、银的综合回收率在99%以上,同时该工艺缩短了冶炼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刘志斌  汪勇  高起方 《黄金》2015,(1):53-56
云南某金矿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黄金多金属共伴生矿山,其选矿厂原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弱磁选—强磁选"工艺对该矿多金属氧化矿石中的金、银、铁进行回收。为了提高金、银浸出率和铁回收率,对该选矿厂进行了控氰抑铜富氧浸出—差异化优先浸吸—脱泥梯级磁选的技术改造。生产实践表明:改进工艺实际生产指标与原工艺流程比较,金浸出率提高了12.16百分点,银浸出率提高了15.14百分点,总铁回收率提高了18.44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富氧底吹造锍捕金工艺处理复杂含铜、高砷金精矿,以提高金、银的回收率,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研究影响造锍熔炼过程中金、银走向和在冰铜中富集程度的因素,并调整造锍熔炼工艺指标,降低炉渣中有价元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郑晔 《黄金》2009,30(6):37-41
对内蒙古某矿含锌金银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根据矿石性质,采用原矿氰化-浸渣浮锌流程,可实现就地产金、银,浸出率分别为78.89%、63.77%,浸渣浮锌,锌的回收率为84.64%,锌精矿品位43.25%;采用原矿混合浮选-精矿氰化-浸渣浮锌流程,同样可实现就地产金、银,浸出率分别为81.14%、56.44%,精矿浸渣浮锌,锌的回收率为74.55%,锌精矿品位为50.17%。  相似文献   

12.
赵亚峰 《黄金》2008,29(5):41-44
针对焙烧—氰化法银回收率偏低的问题,在金精矿焙烧时加入钠盐,可有效提高焙烧—氰化银的浸出率。该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金精矿的生产实践表明,氰化银的浸出率可提高30%以上,且不影响制酸和金、铜的回收。  相似文献   

13.
黄金提纯过程使用王水分金产生的分金渣中会有少量未被溶解且被氯化银包覆的金,为更好地回收有价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了氨水浸出氯化银、葡萄糖还原银、王水溶金等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每100 g烘干王水分金渣,在加入450 mL氨水、反应时间45 min、固液比为6的条件下,Ag浸出率可达72.5%;氨水浸出渣再采用王水溶金,金浸出率约77.29%;银总回收率71.05%,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4.
薛光 《黄金》2002,23(12):32-35
提出了一个含铜金精矿加氯化钠焙烧(酸浸铜)-氰化浸出的工艺方法。对其工艺方法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加氯化钠焙烧可有效地提高金、银、铜的回收率。经不同类型矿样验证,银的浸出率提高30%以上,金和铜的浸出率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山阳县某低品位金矿含金1.35g/t,主要以裸露金及半裸露金的状态存在。基于矿石性质及环保要求,本次试验以尼尔森离心选矿机为主,开展磨矿细度、冲洗水流量、重力G值及给矿浓度的条件试验,从而确定尼尔森重选的最佳工艺参数。最终通过“尼尔森粗选-尼尔森一次扫选-溜槽二次扫选-摇床两次精选”的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1086g/t、金回收率51.92%、银品位6912g/t、银回收率47.30%的高品位金精矿以及金品位为16.42/t、金回收率31.73%、银品位为100g/t、银回收率27.51%的低品位金精矿。金总回收率83.65%,银总回收率74.81%,选矿指标理想。  相似文献   

16.
某含金银铜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含金、银、铜矿石的研究重点是查明矿石工艺性质,金矿物、银矿物及铜矿物在矿石中嵌存状态、嵌布粒度等工艺特性。同时,对金矿物、银矿物组成及超出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次显微金、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系统研究。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选矿工艺流程和条件试验的确定提供可靠数据,以期选矿试验金、银、铜获得理想的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含金矿石或金精矿氰化浸金的同时,银以同样的方式溶解,但银的浸出率却始终小于金,有时二者的浸出率相差很大.根据金银浸出的电化学分析.说明反应过程中,二者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导致金银浸出速度的差异.在相同时间内,金的浸出率大于银的浸出率.事实证明,对于岂银高的矿石或金精矿不适于采用简单氰化流程,而需采用联合或强化流程。指明了高银金矿石中银的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谢建宏  王森  宛鹤 《黄金》2008,29(11)
对安徽某铜铅锌复杂多金属矿石中的金、银综合回收进行了研究。在不加石灰低碱度条件下,及不影响铜、铅、锌品位和产率的同时,将金、银富集在铜、铅、锌精矿中,金、银的总回收率分别可达80.77%和83.00%,使铜、铅、锌、金、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9.
对经王水分金后的残渣(王水银渣)探索了王水再提纯、直接造渣熔炼、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3种工艺。结果发现前二种工艺都存在尾渣需再处理的问题,而采用置换—硝酸分银—王水分金全湿法工艺处理效果最佳,金银直收率均可达99.97%,且工艺流程简单、金银直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