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潘志东  王燕民 《功能材料》2013,44(11):1554-1557
进行了提高磁场中含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磁性颗粒机油(磁性纳米流体)热导率的研究。在有或无超声波辅助的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粒度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采用一种热常数分析仪对该磁性纳米流体的热导率进行了测定,探讨了纳米磁性颗粒粒度、体积分数以及背景磁场对磁性纳米流体导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磁场中,磁性纳米流体所含Fe3O4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越大,磁性颗粒粒度越小,磁性纳米流体的热导率越高;当磁场方向平行于温度梯度时更有利于提高磁性纳米流体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2.
GHz高磁导率铁磁薄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海鹏  邓龙江  陈良 《功能材料》2005,36(6):813-816
主要介绍了微波(GHz)频率下,高磁导率铁磁性薄膜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制备在柔性基片上的铁磁薄膜,重点介绍了Fe基、Co基合金薄膜,并分析了各成分对薄膜的影响;纳米晶薄膜的重点集中在Fe—N及FeXN系薄膜上,介绍了各类FeN相在薄膜中所起的作用;对于T—M—O系纳米磁性颗粒膜,分析了磁性颗粒膜的微波高磁导率机理。同时提出了目前探索GHz频率下高磁导率磁性薄膜主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射频溅射法制备的纳米"铁磁金属一半导体基体"Fex(ZnSe)1-x颗粒膜的光学特性.透射光谱测量结果表明,当Fe体积分数为35%时,颗粒膜样品的可见光透过率达到50%以上.研究发现,在ZnSe薄膜基体中嵌入纳米铁颗粒的Fe-ZnSe颗粒膜中,电子的带间跃迁为直接跃迁,其带隙随着Fe在颗粒膜中所占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变宽.  相似文献   

4.
在施加不同磁场强度及方向的稳恒磁场环境中,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SmFe-B超磁致伸缩薄膜(GMF)。使用LS-7010M-KC激光微位移传感器与交变梯度磁强计(AGM)分别测试薄膜悬臂梁磁偏转量与磁滞回线,以研究制备时施加稳恒磁场对薄膜磁致伸缩性能及软磁性能的影响。利用微磁学软件OOMMF,模拟研究了在外加相同实验磁场强度下,施加不同稳恒磁场强度对Sm-Fe-B薄膜磁矩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稳恒磁场下制备的薄膜样品,其饱和磁致伸缩性能明显优于无磁场环境所制备的样品;在实验条件下,薄膜样品的磁致伸缩性能随着施加稳恒磁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模拟与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Sm-Fe-B GMF的易磁化轴与沉积过程中所施加的稳恒磁场方向一致。在特定的悬臂梁结构应用中,薄膜沉积过程中通过改变施加不同稳恒磁场方向与其强度大小,可获得达到所需易磁化轴方向且具有较大磁偏转量的薄膜元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颗粒,以PEG-4000为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纳米Fe3O4磁流体.磁流体存在时,采用分散聚合法,以苯乙烯为单体制备了磁性高分子微球.TEM研究表明,Fe3O4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0nm,分散聚合所制备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80nm;VSM研究表明,合成的Fe3O4纳米颗粒及磁性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超顺磁性;FT-IR研究表明,Fe3O4纳米颗粒很好地包覆于聚苯乙烯中;XRD结果表明,分散聚合前后,Fe3O4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Co含量介于13.0%~24.6%(原子分数)的Co-C纳米复合薄膜,在真空下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测试了样品在5、77和300K下的磁化曲线,详细研究了退火及成分对薄膜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退火的样品磁性较弱,退火之后样品磁性能增强,低Co含量的薄膜经退火后呈现出低温铁磁性、室温超顺磁性的颗粒薄膜特征。随着Co含量增加,薄膜的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明显增大,冻结温度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法合成磁性Fe3O4纳米颗粒,通过精细调控实验条件能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有效控制。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Fe3O4纳米颗粒的成分、形貌及磁性等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Fe3O4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2.5emu/g。最后探讨了Fe3O4纳米颗粒的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实验合成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和磁性纳米球,比较了二者合成工艺的异同,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球的尺寸和形状、用DTG-60型热失重分析仪测定Fe3O4粒子的纯度和含量,结果发现,二者的球结构类型、颗粒尺寸和磁性不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和交联状态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Fe—SiO2颗粒膜的磁和隧道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射频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体积分数fv的Fe-SiO2颗粒膜,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Mossbauer效应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详细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磁性及磁电阻效应.结果表明fv为0.33时,得到磁电阻最大值-3.3%.Fe033(SiO2)067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超顺磁性,对该样品的变温Mossbauer谱研究表明颗粒的尺寸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探讨了TMP与Fe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磁控溅射装置制备的纳米颗粒薄膜粒径不均一并且实现粒径大小调控比较困难。本研究采用电场辅助沉积技术,在沉积平台施加5~30 kV的电场,以Si(100)为衬底制备了一系列纳米颗粒粒径均一的高致密度FeNi纳米颗粒薄膜材料。通过XRD、SEM以及VSM测量,研究了不同沉积电场下FeNi纳米颗粒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利用单端口短路微带线法对0.5~5.5 GHz范围内的微波磁谱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电场越大,纳米颗粒粒径均一且薄膜的致密度越高,越有利于薄膜综合磁性能的改善和饱和磁化强度增大。薄膜材料微波磁谱表明,电场辅助沉积技术制备的软磁薄膜材料能够在GHz频段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中空纤维膜对氧气,环氧丙烷透过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定适合气-固-液三相生物反应过程膜反应器中的膜材料,采用氧电极测试了几各收集到的聚砜、聚丙烯及聚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对氧气的通透性,其中的聚丙烯中空纤维适于做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透气膜,同时还测定了聚砚、聚偏氟乙和聚丙烯腈地水溶液中环氧丙烷的通透性,在实验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对UF膜处理某厂生活污水出水时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膜过滤过程中,沉积层的形成是膜污染的主要来源.压力越大,沉积阻力所占总阻力比例越大.投加混凝剂后沉积阻力所占总阻力比例下降.同时,过滤总阻力也显著减小.膜过滤原水初期,膜污染过程不受堵塞的控制.膜过滤原水过程符合沉积过滤定律.混凝后膜过滤初期,截留分子量为3万的UF膜污染过程不受堵塞的控制,而10万和14万UF膜过滤混凝出水初期时膜污染过程虽然受堵塞的控制,但时间很短,混凝后膜过滤过程主要受沉积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综述了渗透汽化过程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它在石化中的四方面应用,即(1)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的脱水;(2)废水处理及溶剂回收;(3)有机混合物的分离;(4)吕溶剂的脱水。  相似文献   

14.
乳状液制备新工艺——膜乳化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膜乳化系统制备了O/W型乳状液,考察了乳化时间、平均膜孔径、壁面剪应力、膜两侧压差和乳化剂等因素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实验显示,分散相液滴平均直径不随乳化时间而变化;在此条件下,该直径约是膜平均孔径的5~12倍.随着连续相一侧壁面剪应力的增大液滴平均直径减小,但当壁面剪应力大到一定值后,减小的幅度变得很小.增大膜平均孔径和膜两侧压差都将增加分散相透过膜的通量.此外,乳化剂分子的吸附速度越快,分散相液滴平均直径越小.  相似文献   

15.
MsISIMs五嵌段镶嵌荷电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嵌段聚合物MsISIMs为原料,PP微孔膜为基膜制备复合膜,再经化学改性而 一种新型镶嵌荷电膜,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具有精细的微观相分离结构,由阴离子交换区域,中性区域,阳离子交换区域交替排列组成,其阴,阳离了交换区域尺寸为0.01μm,十分有利于提高离子迁移效率和分离效果,该膜的膜面电阻为9.7×10^2Ω.cm^2,电压渗析系数值β=1.4×10^-9V/Pa基膜的接触度θ=69°表明该膜具  相似文献   

16.
无机膜及无机膜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无机膜具有耐温、耐化学腐蚀、耐细菌和强度高等优点 ,在化工、环保、生物等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膜反应器是将膜分离与催化反应结合在一个单元中同时进行的设备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膜反应器在提高可逆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及产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是化学工程学科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领域 .结合研究工作综述了无机膜技术的发展状况 ,包括无机膜的制备、无机膜反应器的形式、应用及无机膜组件结构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无机膜技术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小试规模(50 L/d)外置错流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中试规模(20 t/d)浸没式厌氧旋转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食品厂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超滤膜单元提高了厌氧系统的总有机物去除率及甲烷产量,使系统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外置错流式超滤膜随运行时间的延长通量明显下降,而旋转式超滤膜可通过膜片旋转速度提高和保持膜通量;浸没式旋转膜组件的运行能耗较外置管式膜组件至少降低30%;但不同形式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氨氮和总磷去除能力有限,需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8.
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过程强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过程中的流体流动方式和原位再生膜的方式与周期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旋流方式和压气反吹的原位再生方法相结合能够使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过程得到较大程度的强化,即微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较高频率的压气反吹情况下,该微滤过程的过滤通量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下降。研究结果为管式陶瓷膜十字流微滤的高效膜器结构与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推荐一种科研用小型平板刮膜机 .介绍了该机的开发背景及其构造和性能 .用此刮膜机进行了刮膜实验 ,所制膜的重复性好 ,能将所研制膜的参数和工艺条件准确地定量控制 ,从而为膜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反渗透膜的发展推动了水处理技术的进步,自从聚酰胺膜诞生,反渗透膜的发展处于瓶颈阶段,而寻求新型膜材料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文章从无机膜、杂化膜及新型有机膜三个方向叙述了近年来反渗透膜的研究状况,归纳了各种类型反渗透膜的分离性能,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为反渗透膜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