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左旋氨氯地平组(n=34)及依那普利组(n=34),观察4周,每周测坐位血压1次,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左旋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左旋氨氯地平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相比治疗高血压有相同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轻微,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新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左旋氨氯地平和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左旋氨氯地平组(n=80)及雷米普利组(n=80),分别观察4周的坐位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雷米普利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雷米普利.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雷米普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相似的疗效,前者不良反应更轻微,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新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中轻度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90例,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口服治疗,B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口服治疗,观察4周,4周后血压达到目标血压者继续以此剂量服用,未达到者剂量加倍,继续观察四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使用8周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用药4周及8周血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A组多于B组(P<0.01)。结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更加轻微,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氨氯地平口服,5mg/d,1次/d;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2.5mg/d,1次/d;C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5mg/d,1次/d。服药8周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指数都显著升高,C组患者在血压达标率和血压变化值等方面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且B组患者的血K+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都能够有效缓解轻中度高血压症状,但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1、2、3三组,每组50例。1组口服氨氯地平,每天每次5mg;2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每天每次2.5mg;3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每天每次5mg。将所有患者治疗8个疗程以后,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8个疗程后其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值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3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值和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1组和2组,并且2组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明显降低,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对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对于轻中度高血压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适量的左旋氨氯地平对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曹伟钊  李志存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17-118,125
目的 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组,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判断降压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4.62%.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0.77%,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7.69%)显著低于非洛地平组(17.31%)(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5),但在控制血压变异性方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要强于非洛地平缓释片(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程金川  杩红原 《四川医学》2012,33(4):685-686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 9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n=34)、依普那利组(n=34)及联合用药组(n=27),观察4周,每周测坐位血压1次,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组的血压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以联合用药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不良反应更少.同时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氨氯地平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结论 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较单独应用效果好,且两药相比治疗高血压有相同的疗效,但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更轻微,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新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 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 9例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及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左旋氨氯地平组2 4例 ,苯那普利组 2 3例 ,联合治疗组 2 2例 ;3组分别给予左旋氨氯地平 2 .5 mg、苯那普利 10 m g及苯那普利 10 m g和左旋氨氯地平 2 .5 m g,每日 1次 ,疗程 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 两药单独治疗及两药联合应用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P<0 .0 1) ,减少 2 4 h尿白蛋白排出 (P<0 .0 5 ) ,联合治疗降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优于单独治疗 (P<0 .0 1)。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且能减少 2 4 h尿蛋白的排泄 ,两药联合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由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首先采用拆分技术所获得的上市产品[1] ,目前并无该产品与氨氯地平的对比研究 ,尤其是药物漏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 ,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从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1年 11月收集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5 2例。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前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并服用安慰剂 2周。病人被随机分为苯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失眠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方法  13 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 ,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服用氨氯地平前后 ,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人睡眠不良与血压的非杓型节律相关 ,每d 1次服用氨氯地平 7.5mg能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结论 氨氯地平可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氯坦50mg或与双氢克尿塞25mg联合应用,疗程为6周。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为82.5%,服药6后,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19.1mmHg及11.3mmHg。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氯沙能有效降低24h血压及昼夜血压均值,白昼与夜间降压幅度大致相等且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治疗前后的24h心率也无显著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杓型组(32例)和异常昼夜节律组(96例),再将异常昼夜节律组分为非杓型组(68例)和反杓型组(2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入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其中杓型血压组患者48例,非杓型血压组患者50例,分别给予吲哒帕胺2.5 mg,1次/d,口服,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最后1 d,给予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杓型患者组夜间血压下降不受吲哒帕胺的影响,而在非杓型患者组,吲哒帕胺能显著增加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水平(t=5.872,P<0.05).结论:吲哒帕胺可以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向杓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法比较 3 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经氯沙坦 (5 0mg/d)治疗 4周后 2 4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夜间下降率等的变化 ,并与诊室血压 (CBP)相比较。治疗 4周末 ,CBP、2 4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 ,心率无显著改变。CBP示 4周末总有效率为 70 .0 %。各时点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 ,对夜间血压的影响略小 ,但血压昼夜节律无显著改变。降压疗效谷 /峰比大于 70 %。提示 :氯沙坦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 ,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尤适于夜间血压低的杓型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 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种服药方法对dSBP、d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SBP、n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纠正率高于晨起服药组(P〈0.05)。结论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能较好的纠正夜间高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的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压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50例高血压患者和25例血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ET、NO测定.结果高血压组ET增加,NO下降.将选出的50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组,在非勺型组,ET明显增高(54.2±18.9)vS(37.7±10.1)ng/L,NO明显降低(32.9±12.8)VS(48.7±11.2)mg/L;且夜间血压下降与ET负相关(r=0.51,P<0.05),NO正相关(r=0.53,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刘莉  李斌  业淑娟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6):452-454,456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卡维地络的降压效果及对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65例,给予口服卡维地洛10 mg/d开始治疗,每2 w作1次疗效评价,如舒张压<90 mmHg或下降>20 mmHg进行ABPM;若24 h平均舒张压<85 mmHg,维持原剂量不变,否则每2 w递增10 mg/d,当剂量增加至40 mg/d,连用4 w后进行ABPM,疗程共10 w。[结果]治疗第1 w有效率50%,第2 w达67.5%,服药10 w总有效率达80.1%;谷峰比(T/P)SBP78%、DBP77%;对75.38%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有逆转作用;不良反应轻。[结论]卡维地洛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莫索尼定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 A 组( n=56)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B组(n=58)口服莫索尼定,0.2 mg/d。监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24 h动态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 I),并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种降压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治疗后,A组24 h SBP、24 h DBP 、24 h SBPV 和24 h DBPV均低于B组,两组24 h SBPV 和24 h D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水平高于B组(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在降低血压变异性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优于莫索尼定;在控制BM I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莫索尼定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