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张旦  王磊  关玉庆  胡鸿雁  薛江华  苏国海 《新医学》2010,41(8):498-500,505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静脉血、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和STEMI患者69例,并将后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n=36)和STEMI对照组(n=33)。分别于PCI术中抽取3组患者的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术后立即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组MCP—1和MIF水平;并统计术后3个月内各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外周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STEMI对照组患者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而MIF水平无明显区别;阿托伐他汀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结论:STEMI患者术前单次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外周血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和MIF水平及3个月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影响。方法将94例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 术中出现NRP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2组行直接PCI术前均采用氯吡格雷片300 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顿服。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2组术中出现NRP时,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1,5 min注射完毕。观察2组患者PCI术中出现NRP前(D0)、PCI术结束前末次(D1)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 0级、1-2级、3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0级、1-2级和3级),校正TIMI 帧数(cTFC)、ST 段回落幅度(STR)及术前,术后12、24和48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的情况。结果2组D0、D1时TIMI 0级,D0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3级,D1时TMPG 1-2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D1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0级、TMPG 1-2级、TMPG 3级与D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D1时TIMI 1-2级,D0、D1时TMPG 0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D1时TIMI 3级、D0时TMPG 1-2级、D1时TMPG3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STR<30%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24和48 h 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CI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未能减少术中NRP的发生。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NRP 出现后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NRP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7例,均拟于12 h内行急诊PCI术,按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组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观察2组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ST段回落情况、术后7 d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术后,2组TIMI分级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5. 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 91%),且ST段回落率(94. 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 43%)(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hs-CRP水平(6. 85±1. 0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7. 56±1. 37) mg/L,而NOS水平(17. 21±6. 23) U/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3. 56±4. 27) U/m L(P 0. 05)。结论 PCI术前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PCI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炎症的影响,以及不同剂量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92例AC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标准。常规剂量组95例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大剂量组97例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在患者入院后和治疗第5天、1个月后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大剂量组在治疗第5天和1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1或〈0.001),而常规剂量组仅在1个月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1),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第5天和1个月后的hs—CRP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1个月内的心律失常、再发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迅速明显降低hs—CRP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择期行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一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0mg/d),而后即行PCI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mg/d),而后即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差异,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主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主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源性猝死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TnI水平(O.12±0.13vs.0.21±0.56,P=0.381〉0.05)及术后一月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vs12.5%,P=0.723〉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择期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他汀预处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B组(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C组(术后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7d测定血清hs—CRP、MMP-9、ALT与AST水平。结果3组间术前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CI术后24h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7.19±0.90)mg/L及(1.47±0.26)ng/L,低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组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5.69±1.42)mg/L及(1.18±0.29)ng/L,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在研究期间内药物安全性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刘学军  刘玥 《检验医学》2010,25(7):553-5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黏附分子及纤溶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ACS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随机分为2组:A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B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A组术前2h以及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的量均为40 mg/d。B组术前2 h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第八天改为每晚40 mg/d。共观察14 d。2组于术前、术后3 d、7 d、14 d分别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以及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结果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第7天,2种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此外,常规剂量组术后3 d PAI-1仍显示升高(P〈0.05),而负荷剂量组PAI-1升高与术前没有明显差异,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时段内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sICAM-1、sVCAM-1以及PAI-1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纤溶系统平衡,进而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比值的影响,以期为他汀类药物抗炎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为PCI术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接受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分别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持续服药2周以上,于术前、术后24h和术后2周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CP-1和IL-10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PCI术后24h患者MCP-1和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2周给予两种药物的患者静脉血中IL-10和MCP-1水平与术后24h比较均降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患者MCP-1水平降低值和MCP-1/IL-10比值下降值均较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药物对IL-10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可显著增加术后患者血中IL-10和MCP-1水平,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术后血中MCP-1水平,且瑞舒伐他汀的降MCP-1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更优,对IL-10水平的影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9-196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行PCI手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d),低瑞舒伐他汀组(10mg/d),高瑞舒伐他汀组(20mg/d),各30例,在常规治疗时,于术前一周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一个月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及一个月,高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术后应用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7例行PCI治疗,随机分为强化组78例和常规组5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强化组术前2h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常规组术前未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观察主要终点即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情况;安全终点即出院前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强化组患者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总体发生率5.1% (4/78)较常规组17.0% (10/59)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2);而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多因素相关分析后发现,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病变累及重要分支及后扩张等因素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仍是避免发生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OR =0.21,95% CI为0.07 ~0.91,P=0.04).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改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福生  曾维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29-2232
【目的】4g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49例)和10mg(49例)每晚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h,10d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hs-CRP与PPARγ。【结果】①两组hs-CRP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低于术后24h(均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恢复到术前水平。②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进一步升高(均P〈0.01),治疗组明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hs-CRP/PPAR7比值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下降(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促进hsCRP、hs—CRP/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2.
张海柱  胡大一  宋先忠 《临床荟萃》2009,24(18):1571-1573
目的观察终止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术后血脂水平以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i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于术后短期停药,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肱动脉直径、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术后停药与停药前比较,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明显减小(6.3±0.2)%VS(11.2±0.5)%,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减低(4i2.6±50.4)%VS(568.7±47.6)%(均P〈0.05);血清NO减少,内皮素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术后停用他汀治疗可损伤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建议术后早期恢复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每日20 mg;B组40例,PCI术前术后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PCI术前服药前及术后24 h,7 d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 A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7 d后A组hs-CRP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可能会降低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4例经PCI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心肌损伤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亚氮(N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上述5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CK-MB、cTnI、h-FABP及hs-cRP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NO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对UAP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5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联合辅酶Q1010mg每日3次口服,30d)和B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 d 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4±4.46)、(4.11±4.67)及(13.45±4.07)mg/L,B组则水平分别为(9.34±4.56)、(3.24±5.46)及(16.13±3.86)mg/L,两组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24h及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及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规律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LDL—C未达标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有效受试者68例、对照组65例。在ACS常规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方案,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40mg/d;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方案治疗,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和依折麦布片口服10mg/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的血脂及血清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冠状动脉造影(CAG)后]、治疗6个疗程后的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指标。随访12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总胆固醇(Tc)、LDL—C及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t=4.55—7.13,P〈0.05或P〈0.01);观察组TC、LDL—C及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t=3.61~4.70,P〈0.05)。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最小管腔面积、纤维斑块比例均增加,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软斑块比例均减少(t=4.36—6.51,P〈0.05或P〈0.01);观察组最小管腔面积、纤维斑块比例均大于对照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软斑块比例均小于对照组(t=3.55~4.64,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再发心绞痛(6.06%VS.20.97%)、再发心肌梗死(3.03%VS.14.52%)比例均低于对照组(X。=6.17、5.37,P〈0.05)。除对照组2例肝功能损伤外,两组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LDL—C未达标的ACS患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和临床疗效,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LDL—C水平,增强了易损斑块的稳定性,降低了MACE的风险,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优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效果,这对于LDL—C未达标ACS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单次、负荷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有无预防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PMI)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择期PCI前将患者分为3组。①术前无应用他汀药物病史,术前不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对照组)27例;②术前有应用他汀药物病史,术前1天晚上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mg(他汀1组)39例;③术前无应用他汀药物病史,术前1天晚上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mg(他汀2组)30例。测定术前及术后16~24小时静脉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作为评估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指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均衡。对照组、他汀1组、他汀2组3组患者PCI术后cTnI升高1倍发生率分别为22.2%(6/27)、18.0%(7/39)、33.3%(10/30)(P〉0.05);3组患者PCI术后cTnI升高3倍以上发生率分别为18.5%(5/27)、12.8%(5/39)、13.3%(4/30)(P〉0.05);cTnI升高5倍以上发生率分别为14.8%(4/27)、7.7%(3/39)、6.7%(2/30)(P〉0.05)。3组患者PCI术后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1.1%(3/27)、20.5%(8/39)、20.0%(6/30)(P〉0.05);CK—MB升高3倍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1.0%(1/96),发生在他汀2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应用尼可地尔对PMI有保护作用,支架长度为发生PMI的独立危险因素。3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MACE(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结论无论有无他汀类药物应用史,择期PCI术前给予单次、80mg负荷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不足以降低P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共入选137例择期PCI患者,其中66例他汀组术前口服他汀类降脂药超过7d,71例(对照组)术前未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结果:术后他汀组肌钙蛋白I(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峰值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TnI峰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15±0.23ng·mL^-1和0.48±1.08ng·mL^-1(P〈0.05),CK—MB峰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44±3.05ng·mL^-1和4.98±10.89ng·mL^-1(P〈0.05)。术后他汀组和对照组TnI超过正常值上限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48%(P〈0.05),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25%(Pd0.05)。CK-MB超过正常值上限的发生率在他汀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和20%(P〈0.05),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损伤(OR=0.42;95%可信区间为0.19~0.92;P=0.03);年龄〉65岁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重要预测因素(OR=2.4;95%可信区间为1.1~5.23;P=0.03)。结论:PCI术前用他汀1周以上可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试验组30例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服用12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C、LDL.C、HDL—C、Hey、hs.CRP、IMT等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相当(P均〉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瑞舒伐他汀组低于组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瑞舒伐他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5/30)低于对照组的46.7%(14/30,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近期疗效更优,对血脂、炎症反应及颈内动脉IMT等指标的影响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抽吸血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栓且罪犯血管直径≥3mm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抽栓+PCI组69例和标准PCI组65例。分别记录心外膜血流(TIMI)分级和心肌灌注评分(MBG),观察即刻手术成功率、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等)发生率。结果抽栓+PCI组和标准PCI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92.7%和8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MBG3级比例为75.4%和5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院内MACE发生率均为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使用机械抽吸血栓方法减少血栓负荷,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