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8月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4 2例 ,其中 5例是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者 ,均被误诊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15~ 5 6岁。全部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RA)的诊断标准。1 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 3例 ,腹痛、腹泻 4例 ,发热 3例 ,腹胀、乏力、柏油样便各 1例。1 3 辅助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粘膜出血、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各 1例。腹部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盆腔积液、脾大各 1例。X线腹部平片示小肠不全梗阻 2例。X线…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多器官受累的慢性炎性疾病,本文着重讨论46例SLE的消化系统的表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SLE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女性42例,男性4例,女,男为10.5:1,年龄以21~30岁最多(58.  相似文献   

3.
以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可出现全身各个系统受损,其表现各种各样,部分患者以出血为首发表现易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我们收集了1998~2003年我科收治的SLE62例,其中12例以出血为首发表现,占19.4%。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3~2002年收治的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临床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临床多样性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以关节痛和(或)皮疹首发的60例SLE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SLE消化系统为首发症状者误诊率高达50%,首发症状以腹痛最多见(12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累及消化系统多个部位,表现形式多样。与对照组相比确诊时间明显缩短(P<0.05)、补体C3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酶水平升高。对照组以关节炎/关节痛、皮疹、光过敏、脱发多见,抗核小体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1)和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消化道症状在大剂量激素治疗10 d左右缓解。结论SLE消化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样,作为首发表现时常引起误诊。大剂量激素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冰帆  黄穗平  周迎春 《临床荟萃》2011,(9):F0002-F0002
例1,女,39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口十6天,于2006年6月25日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患者起病较急,无诱因出现上腹痛,呈阵发性绞痛,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轻度腹胀,并出现腹泻.每日3次,为水样便。腹平片:肠腔扩张及数个气液平面。初步诊断: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6岁,因“头昏乏力4月余,发热3d”入院。患者曾因全身皮疹,伴头昏,双下肢关节痛来本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RBC3.14X10化/L、Hb96g/L、WBC8.43×10^9/L、血小板计数61×10^9/L、血沉121mm/h,尿常规:尿蛋白(+)、WBC(卅),狼疮全套示: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ANA(-),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强的松30mg/d、VitE300rng/d、雷公藤60rng/d口服,患者一度症状好转,皮疹消退,下肢关节痛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谱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ANA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的ANA谱。结果 130例SLE患者中,女125例,男5例。检测结果为:抗核抗体、抗n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CENPB抗体、抗dsDNS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糖P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6%、44.6%、30.8%、67.7%、32.3%、61.5%、0.0%、0.0%、3.1%、24.6%、49.2%、40.0%和11.5%。结论 ANA谱的检测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以腹胀痛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珺平 《临床荟萃》2011,26(12):1104-1104
患者,女,76岁,因下腹胀痛1周于2010年11月2日入院。1周前无原因出现下腹部胀痛,程度轻,无他处放射。无发热、呕吐,无咳嗽、气促,无眼、口干,无关节痛、意识障碍等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查体:血压151/88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腋窝各触及一肿大淋巴结,约0.5 cm×1 cm,质韧,无压痛,活动可,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及抗核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的疾病。伴有多种血清自身抗体的出现,我们采用免疫印迹法技术,对30例SLE病人和20例正常人进行了抗ENA抗体和ANA的测定,测定结果,抗sm10例为33.3%,抗uiRNP抗体8例为26.6%两者混合型11例为36.6%,1例阴性。20例正常人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抗dsDNA抗体阳性率存在正相关联。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可作为诊断SLE和判断其活动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1997~2001年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随访2个月~2 a后呈现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6~2004年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2例,其中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6例,在入院时均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8岁。因发现血小板低1a,发热,水肿7d就诊。患者于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大片状瘀斑,无其他伴随症状,就诊于我科门诊,查血常规:WBC4.7×10^9/L,PLT18×10^9/L,Hb120g/L。行骨穿术,骨髓象结果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及红系比例正常,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巨不良,血小板少见。当时建议患者入院治疗,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患者拒绝,。因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患者不同意行进一步检查,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患者在家口服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死率较高。随着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预后大为改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病情常有复发 ,影响预后。探讨SLE复发的临床特点、诱因和危险因素 ,旨在提高对SLE复发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SLE患者 80例 ,均为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和住院新诊断患者 ,SLE的诊断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修订诊断标准 (ARA) [1] 。SLE患者确诊后登记并随访。1.2 方法 按John .ME[2 ] 的定义 ,在SLE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任何 3~ 9个月期间 ,SLEDA…  相似文献   

17.
黄静芳  徐红星 《检验医学》2012,27(11):975-97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急骤或缓慢发病、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免疫学特征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自身抗体的检测是SLE诊断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开展了自身抗体的检测。我们就SLE患者抗核抗体(ANA)的滴度、荧光模式及其与各种自身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其  相似文献   

18.
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核小体抗体(ANuA)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8例SLE患者、51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的ANuA。【结果】在70例SLE患者(79.5%)、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1例系统性硬化患者中检测出ANuA,它在SLE中的特异性为98.0%(99/101)。ANuA在6例男性狼疮患者中均为阳性。正常健康人中不能检测出此抗体。【结论】ANuA在SLE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是诊断SLE的良好指标,在男性狼疮患者中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NA,抗核抗体,抗dsDNA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早期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实验室检测了89例临床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中ENA、抗核抗体、抗dsDNA。结果显示:血中抗Sm抗体检出率为32.58%;抗核抗核抗体检出率为87%;抗dsDNA检出率为73%。提示有必要将抗核抗体、ENA和dsDNA抗体一同检测以免漏诊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不曲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25-4026
探讨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临床意义。将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67例其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6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清进行抗核抗体谱检测,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患者的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等12种抗体,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抗核抗体谱12项存在的差异。研究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89.16%,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32.84%和健康人群组4.73%;健康人群组12项抗核抗体谱结构均为阴性,研究组的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n 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阳性水平显著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差异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谱12项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项指标联合观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