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6(3):64-64
生物谷报道:对染色体DNA断裂的已知最早的反应是组蛋白H2AX的磷酸化。现在,Ayoub等人识别出能够促进这一磷酸化步骤的染色质中的一个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乙烯职业接触的早期效应DNA损伤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氯乙烯接触工人按淋巴细胞双核微核数分为DNA损伤组(72例)和非损伤组(43例),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法检测修复基因的甲基化。结果hMLH1基因在DNA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均未检测到甲基化,MGMT基因在DNA非损伤组未检测到甲基化,在DNA损伤组MGMT发生甲基化频率为6.9%(5/72)。结论在氯乙烯致DNA损伤阶段,可检出MGMT基因甲基化异常。  相似文献   

3.
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修复与衰老王英南,高明虎,王兴胜衰老是生物生长发育达到成熟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结构、功能逐渐呈现各种衰退性变化。衰老机理很复杂,近年对衰老机理的研究可综合为两种观点:及.遗传观点;这种观点主张衰老过程是在受精后即开始的一...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胸部肿瘤约占恶性肿瘤的35%~45%,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作为胸部肿瘤放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剂量限制因素,其发生率达5%~15%,一旦发生,通常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1].  相似文献   

5.
陈诗梅  韦芳 《医学综述》2021,(11):2203-2208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易累及心血管、神经、视网膜、肾等.长期高糖环境常引发细胞氧化应激及活性氧类(ROS)生成,导致细胞核DNA损伤.ROS引发DNA链断裂后,DNA修复酶过度激活,进一步引起细胞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等,加剧细胞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因此,深...  相似文献   

6.
7.
自然界生物体的基因组保持其完整性是机体细胞发挥正常功能和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条件。基因组在染色体自我复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内源性因素或者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存在多种形式的损伤。DNA的双链断裂(DSB)是DNA最为严重的损伤形式,是诱发细胞学的反应最为复杂的、生物学的后果最为严重的、与恶性肿瘤等等健康相关问题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损伤类型,如不能得到及时而准确地修复,可能会导致基因的突变、基因组的不稳定、细胞染色体的丢失和重组或者导致细胞的凋亡甚至癌变。现已发现同源重组修复途径(HR)是真核生物中DSB的主要修复途径和方式,本文就HR的组成和修复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DNA损伤细胞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生物细胞内的DNA分子在受伤损伤效果后,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结构恢复效果,临床上通常将其称为NDA损伤修复;现代医疗研究表明,通过对DNA损伤的修复研究,能够有效协助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进程,为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向。本次课题旨在针对食管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相关作用,通过MBD3,分析其在不同抗癌方式(射线、双氧水、化疗药物)的DNA修复效果,同时分析NuRD核心部分MBD3与食管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关系,继而探究食管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机体细胞内DNA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化学结构或编码特性的改变,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异常代谢产物等都会导致DNA损伤,这种损伤若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就会影响机体正常活动,进而诱发一系列遗传疾病的产生。正常机体具有完善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修复由各种原因导致的DNA损伤,其主要机制有两种:一种是损伤恢复( reversal of damage),即损伤直接被移除,使碱基恢复为原来状态;另一种是切除修复( excision re-pair),是指切除损伤 DNA 后,再合成一段新的DNA来替代损伤DNA,切除修复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BER)、同源重组修复( ho-mo 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MMR)等多条途径,它们共同构成维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保护机制,以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1]。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NA损伤修复基因MPG、APE1、XRCC1和MGMT在人体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判估骨肉瘤对化疗的反应性及其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骨肉瘤组织和3株骨肉瘤细胞中MPG、APE1、XRCC1和MGMT的表达,按染色强度将其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统计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株骨肉瘤细胞中APE1和XRCC1呈强阳性,MPG和MGMT呈弱阳性.60例骨肉瘤中MPG、APE1、XRCC1和MGMT高表达分别为40例(65%)、43例(72%)、23例(38%)和32例(53%).APE1表达和患者年龄,Price's分级和WHO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MPG表达和WHO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上述4项指标之间密切相关.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PE1和MPG表达与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MPG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0.01).结论DNA损伤修复基因MPG、APE1、XRCC1和MGMT的共同表达是骨肉瘤的特点,APE1和MPG表达对于判估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DNA分子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辐射损伤的重要靶分子。细胞受到照射,DNA分子将产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包括碱基错配、修饰、脱嘌呤或脱嘧啶位点形成、DNA单链、双链断裂以及DNA蛋白质交联等。如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或发生错误修复。使损伤积累至一定程度就可导致疾病。然而,生物体内存在着DNA损伤修复系统,其中DNA损伤修复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DNA损伤修复基因泛指那些编码产物在功能上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的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包括DNA修复酶和参与DNA损伤识别及修复调节的一些元件。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细胞主要通过碱基切除修复(BER)、核酸切除修复(NER)、错配修复(MMR)和重组修复(RR)等方式来修复DNA损伤。当然,一种DNA损伤可以通过多种修复途径来修复。一种修复途径也可以参与多种DNA损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DNA是细胞生存、遗传的物质基础。电离辐射能够破坏DNA的分子结构,导致链的断裂。一般认为细胞受电离辐射或化学物质作用后DNA损伤的修复能力是维持遗传完整性的基础。如果细胞内有几个DNA断  相似文献   

13.
X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在碱基切除修复(BER)以及单链断裂损伤修复(SSBR)中起着支架蛋白的作用。 XRCC1可以与多个DNA修复相关蛋白交互作用并招募到DNA损伤部位,最终完成DNA的修复。由于XRCC1在DNA修复通路的重要作用,主要突变体Arg194Trp、Arg280His以及Arg399Gln也被深入地研究。在本文中作者对XRCC1的结构、功能以及它的突变体在人类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 环境医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史的必然产物。从原始生命的出现,迄今,大约已经历了30多亿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生物圈演变过程中,也伴随着生物的进化。在300~5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而人类的真正文明史,只是近几千年的事情。环境医学作为一11科学,就是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发生发展起来的。近代的环境医学,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生产的空前高速发展过程中,在人类生活迫切需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人们普遍认为成熟精子DNA损伤后不能自行修复。由于DNA损伤精子仍具有受精能力和发育潜力,其修复可能在受精后阶段,但其具体修复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对于DNA损伤精子受精后依赖于卵母细胞修复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现对DNA损伤精子受精后的细胞反应、可能的卵母细胞修复路径、修复结果及其对胚胎发育和后代遗传风险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DNA损伤修复与大鼠平阳霉素性白内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诱发的大鼠白内障模型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及修复的动态过程。方法:单细胞电泳法(SCG)。结果:首次注射平阳霉素12h即出现严重的DNA单链断裂(SSB),直至白内障产生,SSB仍很严重,该DNA损伤较其它模型更严重,其晶体囊内容物在致障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液化与崩解。结论:平阳霉素性白内障模型在致障过程中有较其它模型更严重的DNA单链损伤,且可能有不尽相同的机理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诱发的大鼠白内障模型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及修复的动态过程。方法:单细胞电泳法(Singlecellgelassay,SCG)。结果:首次注射平阳霉素12h即出现严重的DNA单链断裂(DNAsinglestrandbreaks,SSB),直至白内障产生,SSB仍很严重,该DNA损伤较其它模型更严重,其晶体囊内容物在致障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液化与崩解。结论:平阳霉素性白内障模型在致障过程中有较其它模型更严重的DNA单链损伤,且可能有不尽相同的机理存在。  相似文献   

18.
何晓松  雷迅 《华夏医学》2009,22(4):788-79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l carcinoma,NPC)是发生在鼻咽腔后方及咽部上方部位的恶性肿瘤.全世界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中国,为我国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以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份发病率最高,可达到30/10万~50/10万.  相似文献   

19.
Richard Kolodner描述识别诱发结肠癌的新基因论文的发表被看作是Bert Vogelstein的一次失败。自从1992年5月Vogelstein等将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癌(HNPCC)的基因位点的可能范围缩小到染色体2的短臂上以来,确定它的准确位置的竞赛一直进行着。非常自然,Vo-  相似文献   

20.
人体细胞中DNA损伤后会引起细胞一系列反应,主要包括损伤信号的传导、损伤与修复、诱导细胞死亡等.肝癌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些诱因同时作用于损伤修复系统的某个环节,使DNA损伤不能修复或不能正确修复,从而使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最后导致肝癌的发生.因此,损伤DNA的累积则成为肝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对其深入研究将会为肝癌的治疗奠定基础.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DNA损伤和修复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