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经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28例。结果宫颈癌16例,其中8例癌体较大,直径为4~6cm,5例伴有不同程度出血,经介入治疗后肿块体积缩小,出血停止;子宫内膜癌11例,其中2例Ⅰ期患者,术后病理切片见所有的癌细胞全部坏死,2例见大量坏死癌细胞;卵巢癌Ⅲa期1例,术后肿块缩小,腹水明显减少。结论术前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可使妇科恶性肿瘤变性坏死、肿块体积缩小、出血减少,为后继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对3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48次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肿瘤缩小及消失情况以及二期手术后癌灶的病理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3例伴阴道流血者一周后停止,肿瘤消失1例,肿瘤缩小50%以上21例,有效率67%。5例二期根治术患者术后标本显示肿瘤部分或者全部变性坏死。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s穿刺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4个疗程,灌注化疗后行双髂内动脉栓塞8例,行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肝转移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化疗后栓塞2例。结果:经髂内动脉介入治疗32例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27例,有效率87.1%。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后栓塞11例,病灶得到有效控制。介入治疗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对缓解症状,抑制肿瘤生长效果确切,是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71-67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42例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确定肿瘤区位置,分别于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共用顺铂60mg(用生理盐水60ml溶解),化疗后栓塞,术后1~2周评价效果,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42例宫颈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2例(ⅡB期)行放疗;34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均顺利。结论:子宫动脉性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局部中晚期浸润癌可使局部病灶缩小明显,增加晚期宫颈癌手术机会、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髂内动脉分支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31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髂内动脉靶分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结果 3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CR3例,PR15例,SD10例,PD3例,总有效(CR+PR)为58.1%(18/31);半年存活31例(100.0%),1年存活30例(96.8%),2年存活21例(67.7%),3年存活16例(51.6%)。结论 髂内动脉分支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难以彻底切除肿瘤,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对周围组织器官影响较大。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缩小,且由于操作简单、损伤小及可重复,而被广泛使用,是难控制性的宫颈癌及Ⅱ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常选用的方法之一。现将经介入治疗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帮本 《安徽医学》2008,29(4):431-43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并讨论其疗效与操作技术。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恶性肿瘤经双侧子宫动脉做局部灌注化疗,然后采用明胶海绵作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评定近期疗效。结果22例子宫动脉造影均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90.9%(20/22),无变化(NC)有9.1%(2/22),3例获Ⅱ期手术,术中发现肿瘤体积缩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所有病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疗效好且副作用轻,采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31例。宫颈癌24例,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癌1例,子宫肉瘤腺癌1例。其中18例介入治疗后行手术治疗,13例仅行化疗。结果术后24例宫颈癌患者均有肿瘤体积缩小,阴道出血停止或出血明显减少。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发现变性的癌组织。1例卵巢癌患者术后肿块体积显著缩小。结论手术前选择介入治疗可使妇科恶性肿瘤的癌变组织变性、临床症状缓解、肿块体积缩小、并且降低手术风险,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国玲  赵新建 《实用医技》2008,15(3):366-368
目的:应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并观察其疗效,并对介入治疗的药物选择、化疗的疗程及间隔及介入加手术的远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对24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经双侧子宫动脉做局部灌注化疗,部分病例辅以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后定期复查。结果: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15例肿块体积明显缩小,16例行根治手术。7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进展。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子宫颈癌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28例恶性骨肿瘤使用大剂量榄香烯做了介入治疗,全部病例均经动脉内灌注化疗,并对其中发生于骨盆区的6例肿瘤加做了动脉内栓塞化疗,5例肢体肿瘤采用阻断血流后再灌注化疗。手术及病理证实,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变,笔者认为,在介入治疗中,动脉内栓塞较灌注更为重要,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单纯化疗的方法和对栓塞材料的选择,最后对介入治疗的评价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永标 《河北医学》2011,17(12):1576-1579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姑息性术后血管介入性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胃癌姑息性术后血管介入性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观察组)和26例单纯静脉化疗(对照组)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化疗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化疗有效率为53.8%(14/26),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化疗反应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和35.1%;对照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7.7%和19.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胃癌姑息性术后血管介入性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静脉化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脉插管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选择 16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行动脉插管化疗及动脉栓塞治疗。其中宫颈癌 5例 ,卵巢癌 4例 ,子宫内膜腺癌 4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2例 ,侵蚀性葡萄胎 1例。共行 2 4次动脉插管化疗 ,同时行 7次动脉栓塞治疗。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 ,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16例中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7例 ,改善 3例 ,稳定 4例 ,进展 1例。有效率为 5 0 %。副反应及并发症为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 :动脉插管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能增加手术切除率 ,提高疗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晚期食管癌的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9例晚期食管癌的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效果。方法1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依据临床情况,8例食管下端癌行导管动脉化疗,其中2例化疗后再行食管内支架;11例食管中段癌9例行食管内支架(2例食管内支架后再放疗)。2例只行动脉导管化疗。结果16例患者介入治疗有效,3例无效。结论晚期食管癌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法,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术前介入化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卵巢癌术前介入化疗的临床效果、彩超改变、CA12 5改变、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改变。方法 :对 5例卵巢癌患者实施术前介入性化疗 ,抗癌药物选用卡铂、紫杉醇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结果 :5例患者经 1~ 2个疗程的介入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腹水消失 ,彩超均显示肿瘤有液化 ,周围血流减少 ,CA12 5水平明显下降 ,术中发现肿瘤质脆、盆腔粘连易分离 ,手术易切除 ,术后病理切片发现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侵润。结论 :对手术困难的卵巢癌晚期患者术前给予介入化疗可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使大部分患者临床分期得到逆转从而获得手术机会 ,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15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行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结果。其中包括临床,血管造影表现,X线钡餐检查所见及副反应。介入性灌注化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说明介入性灌注化疗是中晚期贲门癌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粘膜内癌内镜下局部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近5年发现的42例大肠粘膜内癌采用活检钳咬除、肛镜下枪式套扎器套扎、圈套高频电切一种或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进行局部治疗,术后1月~3年用电子结肠镜复查.结果:(1)18例用活检钳全部摘除,3例枪式套扎器套扎,16例圈套高频电切,5例采用多种方法相互结合.(2)有5例同时合并另一进展期癌肿,除1例拒绝手术,1例病期太晚失去手术时机,3例作了扩大根治切除;其余37例中,有7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的肠标本上未发现癌残留.(3)33例(其中未追加手术30例)随访1月~5年,未发现癌复发.(4)随访病例中,14例癌伴多发性腺瘤在术后1~3年新生腺瘤发生率57.1%(8/14);而单发早期癌同期新生腺瘤发生率15.8%(3/19).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大肠粘膜内癌经内镜局部切除是可以达到治愈的,而且安全和微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术在肾癌术前及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资料,总结血管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和操作中注意点。结果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者中11例应用无水乙醇栓塞后手术中出血少,5例未使用无水乙醇栓塞者术中出血仍较多;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停止,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出现高血压6例,其中2例需长期降压药治疗。结论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可用于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插管技术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妇科恶性肿瘤行选择性盆腔动脉插管栓塞和化疗。7例因盆腔肿瘤粘连严重而手术前先行插管治疗,术中证实癌块明显缩小,盆腔粘连软化;8例术后复发患者经插管化疗和/或栓塞后。6例复发癌块直径缩小50%以上,其余30例均术后辅辅以插管化疗,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入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比较各种引流方法及有无后续治疗,生存期有无差别。方法对60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癌7例,胰头癌17例。结果 60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胆道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胆道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行后续治疗组[行动脉插管化疗灌注(TACE)或栓塞术(TAI)]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