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通常是矿体延伸较深、覆盖层不厚,多为中厚或厚大的急倾斜矿床,由于这类矿床采用露天开采后,具有投产快、初期建设投资少、贫损指标优等优点,早期一般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采矿,但当露天开采不断延深后,这些矿山逐步由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最终全面转向地下开采。因此,要求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露天转地下开  相似文献   

2.
周群 《矿冶》2018,27(3):35-40
矿山露天开采中后期会转入地下开采,而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将直接决定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因此,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和实际工程,基于灰色多层次分析评价理论构建出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的灰色多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海南某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基本稳定,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因而灰色多层次分析评价模型能较好地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黄真劲 《采矿技术》2006,6(3):231-232,268
露天转地下的矿山都有过渡期.在过渡期间,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同时存在,从而增加了过渡期开采的复杂性.如何结合矿山的特点合理地解决过渡期的安全、技术问题、维持矿山生产能力,是过渡方案选择、制定的关键所在.介绍了永平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并对相关的技术、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矿石量不足面临停产、露天开采扩帮延深无排土场、地下开采设置松散岩石覆盖层困难的问题,结合露天开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开采顺序及剥岩内排的实践,探讨露天采坑一部分先期结束开采,先闭坑的空间作为后闭坑采场剥岩的内排场地的方法,既实现矿山稳产过渡、采坑内排岩石并兼做地下开采的岩石覆盖层,又降低露天开采运距和地下开采设置覆盖层的难度,保证矿山在盈利状态下稳定运营,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助推矿山绿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唐钢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生产过渡中诸如露天开采和地下基建期生产供矿、矿井开拓、露天与地下联合防排水等问题。结合矿山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属矿山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露天边坡及周围岩体与地下开采组成一个复合的动态采动体系,其变形和力学行为极为复杂,局部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给矿山的地压管理与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挑战,一直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人们对脉状或者块状的铁矿、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各种类型矿山地质采矿赋存条件的差异性,加之露天边坡岩体与地下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岩体的采动变形机理与力学机制依然缺乏科学的、定量化的分析和表达。本文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内外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现状、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问题、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机理以及安全管控技术、地下开采对露天边坡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露井复合开采"相互作用机理等几个方面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论述,同时展望了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庙沟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系统分析露天开采终了阶段,境界外矿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矿体开采进行方案设计,确定其基建时间节点与逐年产能;然后依据矿山开采现状与计划,结合挂帮矿体开采及覆盖层形成方案,分析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阶段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了4种可行过渡方案;最后以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为目标,结合现有规范、标准,提出方案优化的评价指标为投资、资源利用可靠系数、产能平稳系数和开采安全系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可行方案进行优化,确定了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为:北端帮挂帮矿体采用崩落法、西边帮挂帮矿体采用平硐溜井联合开拓和回填形成覆盖层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8.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高边坡位移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有限元大型数值模拟分析软件,通过建立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后矿山高边坡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露天转地下开采后矿山高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矿山高边坡整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采动对边坡岩体变形的影响特点与规律,并结合海南铁矿石碌矿区露天转地下开采具体的采矿方法进行分析,从中探索在先期露天开采并形成一定边坡规模条件下,在其下部继续进行地下开采后,边坡岩体的应力应变、变形破坏机制,以便为该矿山或者类似矿山的后续采矿设计以及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许多大中型矿山迟早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经验以及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GPS技术在安太堡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不采区露天与井工的同时安全开采,对安太堡不采区边坡进行了地表位移和沉陷监测.在第一期和第二期边坡变形监测中分别采用GPS-RTK和快速静态技术,建立了能反映变形规律且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监测系统.第一期监测表明,在采用课题组设计的回采方案下,B900综放工作面的回采不会导致安太堡东帮边坡出现整体滑坡;通过第二期监测,准确及时地预警到2006年12月10日凌晨发生的一个中型滑坡(800 km3).实践表明这两种GPS测量技术都可以满足于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具体采用何种监测方法,视项目对精度的要求、项目所在地的地形情况、工作人员的数量、流动站和参考站的距离等而定.  相似文献   

12.
铜录山矿陡边坡岩体质量的模糊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启太 《矿冶工程》2000,20(4):30-32
针对铜录山矿陡边坡设计与控制要求, 建立了岩体质量评判的解释结构模型, 并根据岩石强度、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观测资料, 结合铜录山矿不稳定区域的实例, 先对系统模型化, 然后求解并评判, 工程实际应用证实所用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3.
露天开采因其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点,一直是我国非煤矿山首选的,也是最为普遍采用的开采方式。然而,随着我国地表优质矿产资源多年来的粗放型高强度开采,露天矿山的矿岩条件日趋复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边坡高度和倾角日益提高,导致边坡滑移、垮塌等岩土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矿山的开采作业安全,成为限制矿山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洛阳富川矿业有限公司上房沟钼矿开采过程中的边坡安全管控实践,系统分析了露天矿山的边坡稳定性并制定了针对性的边坡在线监测方案,进而建成了具备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和高智能性的边坡在线监测系统。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预警有效,保障了上房沟钼矿的生产作业安全,也为我国同类露天矿山的安全管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数值模拟在露天矿岩石工程大规模计算分析中的准确性,精细化建模与大规模计算是其重要的实现途径。以大孤山露天铁矿为例,构建了亿级自由度精细化网格模型,并基于RFPA3D-Parallel数值模拟软件的高效并行求解迭代计算方法,模拟了大孤山露天矿西北帮楔形体滑坡的孕育、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孤山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威胁为F14断层带与F15断层带之间的楔形岩体,且楔形体的损伤具有自上而下的发展演化特征,这一数值模拟结果对现场滑坡监测预警及防控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会东矿西边坡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露天西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室内与现场岩石力学试验,主要有岩体和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岩体弹性模数、岩体应力与应变等试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色破碎岩体和软弱结构面是决定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处于黑色破碎岩体中的硅质白云岩相对来说完整性较好,它对围岩及边坡稳定性能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马钢南山铁矿凹山采场开采深度加大,边坡失稳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通过采场边坡围岩应力监测及深部岩体位移监测,得到深部岩体位移和围岩应力变化的趋势、范围,同时得出爆破震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基于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矿区开采,得到开采过程中的边坡应力、位移变化情况,通过与之前边坡监测得到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边坡稳定的可靠性。得出结论:凹山采场如继续向下开采,需加强监测或者加固边坡后再向下开挖。  相似文献   

17.
露天采场边坡控制爆破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陶伟声  楼伟国 《金属矿山》1995,(5):12-17,31
通过分析大冶铁矿露天采场硬岩边坡区普遍产生预裂墙和预裂根底,在不稳定边坡区产生爆破预扰动带的现象,认为传统的预裂-缓冲爆破存在机理性缺陷。推荐的缓冲-光面爆破克服了这种缺陷,可取得光壁护坡的效果,对露采边坡控制爆破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露天矿安全生产,需要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和优化。在对鹿鸣钼矿前期的地质资料和岩石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矿区的弱结构面区域2-2剖面,以几何相似常数300为比例搭建实验室模型,布置位移监测点及应力监测点,模拟实际边坡开挖过程,采集相关数据分析边坡稳定性。通过模拟分析得到2-2剖面240m平台和270 m平台存在失稳的可能性。在露天边坡开挖工作中,台阶边坡容易发生变形破坏,弱结构面与断层有交叉和台阶边坡位于弱结构面区域更易发生变形破坏。研究结果为鹿鸣钼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深部采场采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瓜山铜矿是目前国内开采最深的金属矿山之一,岩石具有典型的岩爆倾向性。为了掌握岩爆发生规律,并及时采取有效安全控制措施指导矿山安全生产,矿山引进了南非ISS公司的微震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采矿引起的岩体应力、应变状态的实时监测。本文简单介绍了冬瓜山铜矿首采区的地质条件、采场结构及微震传感器的空间布置。在前期处理波形和事件聚类分析研究基础上,与生产活动相对应,采用地震参数对采场开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并结合矿山实际的破坏事件,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研究。研究成果为后续相邻采场开采及隔离矿柱稳定性的控制策略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高陡边坡条件下为开挖或开采而进行的爆破,其引起的爆破震动会对边坡的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大冶铁矿2#挂帮矿开采实际,分析了爆破作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爆减震措施,对高陡边坡下采矿爆破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对爆破震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了高陡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