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优1052及其亲本灌浆特性与源库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直立大穗型杂交稻辽优1052及其母本105B和父本C52做减源和减库处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点。结果表明:三品种均为源限制型,都存在着两段灌浆现象。同一品种强弱势粒间灌浆过程差异较大。母本105B最终粒重较小,且强弱势粒间粒重差异较小;而杂交稻辽优1052及父本C52强弱势粒粒重差异较大。说明大穗小粒型品种源库矛盾较小。对于源限制型品种,减源能明显的缓和源库矛盾,尤其对最终粒重的提高有一定作用;而减库能加剧源库矛盾,使最终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2.
源库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减源减库处理对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的结实率与库源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低于弯曲穗型辽盐16,而直立穗型品种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结实率较高,主要是中下部二次枝梗结实率低;减源后结实率降低,剪去剑叶辽盐16、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剪去一半倒二叶或倒三叶则有利于结实率提高;去库后结实率提高,剪去一定部位的一次枝梗则整穗及其相应部位的二次枝梗结实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穗轴各部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受源库处理的影响不同,中下部所受的影响大于上部,二次枝梗所受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这种趋势在直立穗型辽粳5上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稻株型及穗型改良,其目的是提高光合产物,加快物质分配速度。近几年穗部性状在产量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认为,灌浆期弯穗型品种物质生产量低于直穗型品种,其穗重增加量也低于直穗型品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弯穗型品种普遍存的穗封行影响了群体后期通风透光的缘故。陈温福等在研究直立穗型与弯穗群体生长率和灌浆速度差别时发现,直立穗型比弯穗型大,并指出灌浆前期籽粒中的干物质有很大二部分来自出穗前的贮存。因此,北方超高产育种把直立穗型作为株型改良中的理想穗型。但由于直立穗型着粒密度大,  相似文献   

4.
EM活性菌泥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各苹果主产区果农长期使用有机砷等化学制剂防治腐烂病,对土壤、水质等环境造成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寻求无公害的方法防治腐烂病,对苹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设EM活性菌泥涂抹、EM活性菌液涂抹、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刮涂和对照(只刮除腐烂病疤,不涂药)4个处理,三次重复,进行了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EM活性菌泥在防治效果、病疤复发率和促进病疤愈合效果方面均优于其它处理,其当年和第二年4月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7%、93.5%,病疤复发率分别为1.8%、2.8%,促进病疤愈合效果也最好(50.4%);因此,作者提出,将EM活性菌融入粘泥载体中制成菌泥,涂抹在腐烂病疤上,以菌治菌,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光周期对水稻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屠乃美  官春云 《作物学报》1999,25(5):596-601
以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研究穗分化期间进行不同的光周期处理对源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日照条件下,库器官发育延缓,抽穗延迟;源器官干物质生产量下降,分配至库器官中的比例减少,大量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滞留在源器官中;库器官发育畸形,库容量下降,库器官充实受阻。不同品种间表现有异。  相似文献   

6.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80年代以来的5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源库关系,并对有关高产潜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穗型不同,产量随密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5 000~10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大穗型品种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小穗型品种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同穗型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各不相同,此时,其产量组成各因素间的关系都协调的较好,表现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空秆率较低、经济系数适宜,各穗型品种获高产的适宜经济系数均为0.5左右.密度对不同穗型品种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但各穗型品种发挥最高群体产量时的库源比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皆为1.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杂交水稻汕优组合的制种产量浙江省义乌市种子公司(322000)浙江省种子公司(310016)周维明许德信由于珍汕97A抽穗不整齐,柱头外露率低,花时长且当天开花时间迟等原因,制约了制种产量的提高。因此,无论是杂交早稻组合还是杂交晚稻组合,汕优...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量过高和栽插密度越来越小,严重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为探明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及互作效应,以‘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与3个栽插密度15个处理的大田小区试验,分析氮肥用量和栽培密度的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晚稻产量的差异呈显著水平,晚稻施氮量为200 kg/hm2时,其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的产量有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和结实率最小。本试验条件下,晚稻高产最佳组合为施氮量20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50 kg/hm2与密度30万穴/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200 kg/hm2与密度为30万穴/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9.
"汕优6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优良杂交组合珍汕97/明恢63的F2稻蔸群体为材料,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表现分布在两年内进行了考查。通过对537个RFLP标记的54对SSR标记的筛选,共找到了151(133个RFLP,18个SSP)个多型性标记,用这些多型性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饱和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QTL定位,在两年内共检测到36个QTLs,其中8个QTLs在两年内都被检测到,其余28个QTLs分别在一年内检测到,通过对这些QTLs的定位、效应大小及作用方向的分析,为分析该组合所表现出的强大杂种优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直立大穗型常规稻辽粳263和弯穗型杂交稻屉优418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源库处理对不同穗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和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源处理对2个品种灌浆参数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的库处理使辽粳263的最终粒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不同的库处理在屉优418的各参数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辽粳263穗的中部籽粒重易受到源库的影响,屉优418则是下部籽粒,源库处理对2品种的弱势粒灌浆速率影响最大。增加源库比或降低着粒密度有利于弱势粒平均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有机栽培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粳稻(常优2号、常优5号、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46、南粳505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方式对两种类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了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实现稳产优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杂交、常规粳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1 t hm–2和6.29 t hm–2,前者比后者高28.93%。有机栽培杂交粳稻的群体总茎蘖数低于常规粳稻,但成穗率较常规粳稻增加了6.5个百分点。两种类型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但有机栽培杂交粳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降幅较小。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生育后期平均群体生长率是常规粳稻1.29倍,干物质积累比例高出8.81个百分点。有机栽培略微降低了杂交粳稻的加工品质,但显著改善了外观品质,提高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总体上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有机栽培下杂交粳稻产量优势明显且有较好的品质性状,在有机稻米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优质杂交粳稻在双季稻区种植的适宜穗肥运筹方式,以杂交粳稻申优26为材料,设置4种穗肥运筹方式(SF0,不施穗肥;SF1,倒2叶期施穗肥60kg/hm2;SF2,倒4叶期施穗肥60kg/hm2;SF3,倒2叶、倒4叶期分别施穗肥30kg/hm2),以SF0为对照,研究不同氮素穗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粳稻在双季稻区种植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F0处理相比,SF1、SF2和SF3处理干物质量、总颖花量和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分别增加10.88%、11.08%和12.73%。SF2和SF3处理总颖花量和表观转化率高于SF1处理,花后干物质生产比例低于SF1处理。与SF0处理相比,各穗肥运筹处理的加工品质变优,粗蛋白含量增加,而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差,食味值下降;此外,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也有所降低,但SF2与SF0处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SF2处理各品质指标优于SF1和SF3处理,施用穗肥可显著增加优质杂交粳稻产量,于倒4叶期施用一次穗肥能兼顾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3.
肖丽  陈国祥  魏锦城 《作物学报》1999,25(2):244-248
本文研究了杂交水稻汕优63及其亲本PS II颗粒的光化学特性和多肤组成。结果表明:汕优63 PS II颗粒与放氧有关的多肤组成与亲本相比无显著差异;汕优63类囊体膜和PS II颗粒的放氧活性及光合磷酸化的能力介于亲本之间;类囊体膜的吸收光谱及其室温荧光发射光谱显示:汕优63比其亲本对光有更大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酸化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壤pH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目前还不清楚土壤酸化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硫酸调节土壤pH结合移栽后浇灌不同pH的水使土壤酸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的下降,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延长,物质生产量下降,产量降低,当浇灌水pH下降至4.5以下,土壤pH下降至5.0以下时,双季早、晚稻产量下降明显,其中早稻平均下降7.82%,晚稻平均下降8.06%;当浇灌水pH下降至3.5以下,土壤pH下降至4.5以下时,双季早、晚稻产量下降幅度更大。土壤酸化主要抑制双季早、晚稻前期分蘖的发生,导致每穗粒数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以甬优4949、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展开大田试验,对比分析2年3个再生稻品种的品质差异及其与头季、再生季各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再生稻稻米品质差异显著。供试品种中,甬优4949的加工、外观及蒸煮品质表现最佳,其整精米率2016年为68.5%,2017年为66.2%,显著高于新两优223和丰两优香1号;其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低,2016年分别为2.5%、1.4%和17.4%,2017年分别为2.9%、1.6%和16.5%。丰两优香1号营养品质最佳,其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甬优4949,2年丰两优香1号总蛋白含量分别达9.23g/100g(2016年)和9.16g/100g(2017年)。再生稻稻米品质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加工品质与头季灌浆期日最低温度(Tmin)、日均温度(Tmean)和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EAT),及再生季始穗前和灌浆期EAT呈显著正相关。外观、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均与头季营养生长期间Tmean和EAT呈显著负相关,与再生季始穗前Tmin,灌浆期间Tmin、日最高温度及Tmean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头季营养生长阶段与再生季灌浆期气象条件均能显著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温度因子是影响再生稻稻米品质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早稻多年田间观测数据与气象资料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结构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结实粒数是造成早稻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幼穗分化到乳熟期的光温水条件对早稻产量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杂交早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个恢复系及其与6个不育系配组的42个杂交组合的11个产量性状间和8个品质性状间作了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高的整精米率,大的长宽比和低的低的垩白度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三者可以同时进行改良,从典型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播始历期载荷量较小,所以在一定的生育期内,实现早稻的高产是可能的,糙米率,精米率和垩白度的载荷量较小。它们的改良可以与产量性状的改良同步进行。粒宽和长宽比载荷量的负值较高,我们在选育时要协调粒宽,长宽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余康宁  陶诗顺  张荣萍  马鹏 《作物杂志》2016,32(2):108-1060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栽植密度和3种施肥量处理长龄秧迟栽油茬杂交稻的生长和产量状况。其结果是:栽植密度由10.50万穴/hm 2增加至18.00万和21.75万穴/hm 2,施肥量比当地实际施肥量降低12.5%~25.0%,仍可获得同低密度与高肥处理组合相当的茎蘖数量、经济性状和产量水平。表明在现有人工栽插水稻密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适当增大栽植密度,有利于减少肥料施用并获得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用低氮(LN)、中氮(MN)、高氮(HN)盆栽土培的杂交水稻汕优63为材料,测定其剑叶的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含量及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叶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减少,RuBP羧化酶活性和光合速率增加.随着叶龄的增加,三个不同氮水平的叶片中RuBP羧化酶蛋白下降均先于可溶性蛋白的下降;HN组的光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超级稻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种期,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益阳地区双季超级早稻生产的影响, 以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在益阳市赫山区连续2年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不同播期产量结构差异性及产量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连续2年均以第三播期产量最高,不同气候年景下,超级稻产量年际变幅增加;超级稻双季早稻全生育期随着播期延后而缩短,不同播期超级稻双季早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殖生长阶段;总粒数与拔节至孕穗期间日平均气温≤22℃的天数呈负相关;乳熟至成熟期间日最高气温≥35℃持续日数是否超过5d可作为高温是否对其造成明显影响的临界指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益阳地区超级稻双季早稻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后期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