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6例,血糖控制目标为10.0~11.1mmol/L;胰岛素强化治疗组27例,血糖控制目标为4.4~6.1mmol/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淋巴细胞亚群、降钙素原水平情况。结果: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淋巴细胞亚群、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及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对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判断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康颗粒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早期CAN患者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观察治疗第4、8、12周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水平,并计算出CD4^+/CD8^+的比值,分析益肾康颗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益肾康组的外周血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康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益肾康颗粒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调节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和感染之间的矛盾,辅助治疗CAN。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方法选择HBsAg及HBeAg双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孕产妇分娩新生儿157例。选择其中胎儿宫内感染21例为研究组,无宫内感染136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未感染组,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未感染组,CD4^+/CD8^+比值低于未感染组,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新生儿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HPS患儿(HPS组)的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初诊时、治疗后CD4+/CD8+的比值水平;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HPS组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HPS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S组患儿治疗前CD4+/CD8+比值正常组和异常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0个月、2.0个月,治疗后比值正常组和异常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0个月、2.0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治疗前CD4+/CD8+比值正常组的中位生存期与治疗后比值正常组比较,治疗前CD4+/CD8+比值异常组与治疗后比值异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D8+T细胞功能紊乱是HPS患儿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剑波  屈艺 《四川医学》2009,30(10):1503-1505
目的通过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 leosis,IM)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治疗2周和随访2个月后IM患儿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分布情况,并分别与健康儿童相比较。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①IM初诊患儿CD3^+和CD8^+细胞显著升高(P〈0.01),而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②治疗2周后,CD3^+细胞明显降低,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和CD4^+/CD8^+仍低于健康儿童(P〈0.01);③随访2个月后,CD3^+、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栗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检测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12、24周的临床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GCF中CD3^+、CD4^+、CD8^+的所占比例及计算CD4^+/CD8^+的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通过常规治疗后,牙周临床指标包括PD、CAL、PI和PLI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GCF中CD3^+、CD4^+、CD8^+和CD4^+/CD8^+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6周、12周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PD、PI和PLI与GCF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慢性牙周炎的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CD4和CD8单抗试剂盒,采集35例患者静脉血或末梢血涂片,测定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并将对照组和治疗组(ITP组)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ITP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CD3+、CD4+、CD8+、CD4/CD8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亚群改变在ITP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一个了解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附6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发病期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期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4种治疗方法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没有差异,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危重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性行感冒(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轻症患者对照进行比较。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下降,与轻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柏例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T、CD8^+T细胞水平,并计算CD4^+T/CD8^+T细胞比值和APACHEⅡ评分。按疾病转归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成死亡组(n=22)和存活组(n=38),比较上述检测指标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CD4^+T、CD4^+T/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CD4^+T、CD4^+T/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外周血CD4^+T(r=-0.474,P〈0.01)和CD4^+T/CD8^+T细胞比值(r=-0.425,P〈0.0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与SOFA评分及联合评分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并比较其优劣。方法对34例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进入ICU24h及ICU期间疾病最重阶段24h的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差值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SOFA评分,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各种评分及同一组不同时间段的分值差异,并分别绘制疾病最重24h的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SOFA及APACHEⅡ+MODS、APACHEⅢ+MODS、APACHEⅡ+SOFA、APACHEⅢ+SOF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衡量各种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预测判别的能力。结果各种病情评分评价系统两个时间段在存活者与死亡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APACHEⅢ、MODS(2004)与SOFA的AUROCC分别为0.892、0.915、0.832和0.795,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MODS、APACHEⅢ+MODS、APACHEⅡ+SOFA、APACHEⅢ+SOFA的AUROCC分别为0.874、0.906、0.887和0.911,均未能提高病情评估评价效果。结论APACHEⅢ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优于APACHEⅡ、MODS(2004)和SOFA,APACHEⅡ、APACHEⅢ分别与MODS(2004)或SOFA联合评分不能提高其对病情预后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D-D)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D-D、SOFA评分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CT、D-D和SOFA评分的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D-D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死亡组的PCT(Z=-5.473,P<0.05)、D-D(Z=-4.454,P<0.05)和SOFA评分(Z=-4.859,P<0.05)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OR=1.284,95%CI:1.099~1.500)、D-D(OR=1.552,95%CI:1.130~2.131)及SOFA评分(OR=1.458,95%CI:1.157~1.837)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57大于单独使用PCT、D-D和SOFA评分的面积(0.883、0.811、0.838),且PCT、D-D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4.6%,也较单独指标有所提高。结论:PCT、D-D和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治疗。测定与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治疗两周后,观察组PH值与PaO2值均大于对照组,PaCO2值性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值与TNF—α值均小于对照组,PCT值小于对照组,CD4^+、CD8^+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于脓毒血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该疗效与其抗感染能力以及改善免疫功能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复发性口疮(RAU)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RAU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大鼠脊柱两侧注射大鼠口腔黏膜抗原乳化液,建模后将溃疡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建模正常饮食水。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大鼠按8ml/(kg·d)剂量灌胃,左旋咪唑组大鼠0.02g/(kg·d)剂量灌胃,均20d。分别于建模前,成模后用药前、给药后大鼠眼眶采血行免疫组化染色,CD4^+.CD8^+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大鼠于最后一次抗原注射6d后开始出现口腔溃疡。RAU大鼠CD4^+、CD4^+/CD8^+细胞量较建模前降低。实验大鼠给药后,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左旋咪唑组外周血CD4^+、CD4^+/CD8^+均有回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组与左旋咪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RAU大鼠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左旋咪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组,36例)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患者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Il、Marshall评分、lL-6和IL-10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明显升高,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第7天参附组APACHEII、Marshall评分及IL-6和CRP水平均下降,而CD3+、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J〈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同时存在;参附注射液具有维持促炎/抗炎平衡,双向调节严重脓毒症免疫紊乱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7例)。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信息,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SOFA评分、白细胞、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及28 d预后;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SOFA评分的组合,分析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t=22.720、17.640、2.327),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病例数也低于死亡组(χ2=4.596);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t=7.9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钙素原(OR=1.311,95%CI:1.024~1.874)、D-二聚体水平(OR=1.809,95%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脓毒症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BP、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2组血清HBP和PCT浓度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分析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死亡组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1)。APHCHEⅡ评分≥15分的脓毒症病人HBP水平明显高于APHCHEⅡ评分 < 15分者(t=6.13,P < 0.01),SOFA评分≥5分的HBP水平明显高于SOFA评分 < 5分者(t=5.64,P < 0.01)。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793、0.735、0.708,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HBP水平在脓毒症病人中明显升高,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一定程度地预测脓毒症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0-150mg/dl,对照组(n=30),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80-200 mg/dl。观察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感染并发症和预后等反应病情的临床资料。结果:相对于常规治疗组,强化胰岛素治疗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呼吸机支持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入住ICU天数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对于脓毒症患者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