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45例该病患儿的发病原因47%为脑动脉炎所致;33%为外伤性,经合理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经CT证实的45例的临床分析,认为尽管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但以脑动脉炎及外伤性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最常见,经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有明确头部创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103例,其中59例于伤后72h内行头部CT检查。现结合文献,就创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及特点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9例患者,男53例,女6例;年龄3个月~88岁,其中≥60岁39例,<60岁20例。致伤原因分别为车祸伤(41例)、坠落伤(11例)及打击伤(7例)。头部创伤到CT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23~154d,期间未发生二次头部创伤。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无力,癫发作。入院时GCS评分均>13分。伤后72h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进行临床观察及脑CT扫描。结果 cT显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给予脱水、扩血管及神经保护剂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1997~2002年我院儿科病房急性偏瘫患儿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中,3岁以下患儿占74%,诊断方面将脑电图、CT及MRI检查特点进行比较,三项检查异常率均高。治疗上对46例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有效率100%。结论 小儿急性偏瘫发病以婴幼儿为多,病因以感染及外伤多见,本病诊断方法多,但侧重点不同,MRI可作为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治疗上及早应用尼莫通及脉络宁,可有效促进肢体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6.
小儿急性偏瘫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非独立性疾病。本病在儿科比较常见,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1年6月收治了54例急性偏瘫患儿,其中42例进行了头部 CT 检查。本文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为9个月~2岁10例,~5岁7例,~10岁21例,~14岁16例。男30例,女24例。农村41例,城市1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3天25例占64.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小儿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睢县公疗医院儿科22例小儿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6个月~1岁15例(68.2%);跌坠伤19例(86.4%);偏瘫症状早至外伤后4h出现,以左侧偏瘫为主;肢体瘫痪程度以Ⅱ~Ⅲ级居多,CT、MRI阳性结果提示基底节区有缺血梗死灶。结论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外伤程度轻微,症状发生较迟,以左侧偏瘫为主,肢体瘫痪程度较重,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41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及预后.方法将19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伴糖尿病组、对照组,并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面积大、多灶、预后差.结论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对其预后及降低脑梗死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重的类型 ,起病急、病情重 ,多有意识障碍、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为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 ,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现将我院 2 0 0 2 -0 5~ 2 0 0 4-0 5收治的 18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6例 ,女 12例 ;平均 5 8 6(2 8~77)岁 ,60岁以上 8例 (4 4 4% )。 18例中高血压病 8例 ,冠心病 7例 ,高血脂症 6例 ,糖尿病 4例 ,风心病 2例。1 2 临床表现 活动中突然发病 9例 ,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9例 ;起病时有不同的意识障碍 9例 (其中意识模糊 3例 ,嗜睡 4例 ,浅昏迷…  相似文献   

12.
貌似脑梗死的低血糖偏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偏瘫是神经科的常见临床症状,一般首先考虑脑卒中,尽管CT检查阴性仍被诊为脑梗死,常忽略了低血糖所致的偏瘫而延误诊治。我院于1995-2004年共收治低血糖偏瘫8例,均于发病2h内就诊,其中7例诊断为基底节脑梗死,1例脑干梗死,故应注意提高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1例AHS临床资料结合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治疗采取针对病因、抗凝和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发现6例脑血管异常改变,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预后良好.结论 MRI是AHS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治疗需早期使用抗凝和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 (AHS)的病因、临床特点 ,并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做一评价。方法 对 3 5例AHS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5例患儿中 ,3岁以下患儿占 80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病因。脑脊液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及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在AHS诊断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结论 AHS以婴幼儿多见 ,病因以感染、外伤多见 ,3个月以下小婴儿以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多见 ,本病诊断手段多 ,侧重点不同 ,脑脊液检查、CT及MRI检查可作为AHS的重要检查手段 ,治疗上及早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高压氧疗等综合治疗是AHS所需。  相似文献   

16.
17.
<正> 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2.5岁。<18岁者5例,≥18岁者13例。 2.临床表现 缺血组9例,以TIA起病者4例,其中3例发展为持久性偏瘫。出血组9例,临床上均为急性起病,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其中偏瘫2例。 3.辅助检查<18岁者5例均做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3例1:400(-)。经腰穿及头颅CT证实脑室出血2例,丘  相似文献   

18.
正分水岭是来自地理学的一个名词,是指分隔相邻两个供水水系之间的区域,这一区域供水相对缺乏,神经医学上借用此名词是指两条脑血管供血系统之间的交叉区域,供血相对缺乏,当供血系统发生病变时,易导致脑梗死发生,这种梗死即被称为分水岭梗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由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常见的脑梗死,如能得到及时适当的诊治,可有效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改善患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性,14个月。因“头部外伤后哭闹不止2h”入院。患儿不慎从3m高处摔下,致头颅外伤,哭闹不止。伤后50min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发现左颞顶叶脑挫裂伤,左顶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纵裂内)而转入我院。查体:患儿呈嗜睡状态,刺激后哭闹,左颞顶部巨大头皮血肿,直径约10cm,前囟处触之压力较高。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活动较左侧明显幅度小、频率少。于伤后4.5h复查头颅CT发现左颞顶叶原脑挫裂伤处形成脑内血肿,血肿最大层面长径60mm,宽径30mm,延续4个层面,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约为36ml。意识状态由嗜睡变为昏睡,可唤醒,并唤醒后哭闹。继续予以保守治疗,并做好随时开颅手术的术前准备。伤后10.5h血肿较前有所缩小。伤后50.5h血肿基本完全消散。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