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VA-MA)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A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对铝镁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Al-MgMMH)正电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桥联”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磺甲基化(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磺甲基化(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sulfomethylatedpoly(acrylamide-co-acrylicacid),简称SMP(AM/AA)〕,测定了不同磺化度SMP(AM/AA)水溶液的粘度,研究了SMP(AM/AA)的若干泥浆性能,用红外光谱对SMP(AM/AA)及二元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poly(acrylamide-co-acrylicacid),简称P(AM/AA)〕的结构作了表征.试验表明,磺甲基化(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降失水性能和抗钙侵性能,是一种较好的降失水剂.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及甲醛为原料合成了磺甲基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简称SMP(AM/MAA)],测定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简称P(AM/MAA)]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用红外光谱对SMP(AM/MAA)及P(AM/MAA)作了结构表征,测定了不同磺化度的SMP(AM/MAA)水溶液的粘度,研究了SMP(AM/MAA)的泥浆性能.试验表明:SMP(AM/MAA)具有较好的提粘降失水性能和抗钙侵性能.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丙烯酰胺──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PASA)与无机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复配体系的粘度,结果表明,无机盐降低PASA溶液的粘度,而在AS存在下却随AS浓度的升高溶液粘度升高.NaCl和AS共存时,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溶液粘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13C-NMR方法对8种不同的国产乙烯醇-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序列结构作了观测和表征.指出这一直接由PVAc(醋酸乙烯酯)皂化生成的共聚物均具有嵌段物性,并观测到它们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沿PVAc链皂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茶卷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核酸(HmCPVRNA)用热酚法从提纯的病毒多角体中提取。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最高最低的吸收值分别在260nm和230nm处。经测定其Tm值为79℃,在3%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电泳HmCPVRNA可分离得到10条基因片段,各片段大小为0.34×106~2.55×106,总分子量为15.15×106,其PAGE图型与CPV属代表种BmCPVRNA有较大差异,试验表明HmCPV与BmCPV属不同PAGE型。  相似文献   

7.
HPAM/PVP超分子复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粘度、紫外、红外及DSC谱图,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VP/HPAM混合体系的增比粘度比单一体系增比粘度的简单加和大得多,并且PVP的加入增大了HPAM的抗盐笥。光谱结果显示,在溶液中二通过静电力可形成超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MAA),得率为92%左右。由Kelen-Tudos法求得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MAA)在80℃进行共聚反应的竞聚率为γ_(St)=0.305,γ_(MAA)=0.60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经FT-IR、DSC、元素分析、化学滴定、GPC等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产物为透明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研究表明,SMAA的耐热性比PS好得多,其玻璃化温度随共聚物中MAA含量增加而增大,活化能为166.3kJ/mol。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良好,力学性能比PS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两亲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和聚人酸甲酯接枝聚乙烯(PMMA-g-PEO)作为乳化剂,选用合适的方法测试了丙烯酰胺(AM)在胶束和液滴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两亲支共聚物的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配系数与两亲接枝共聚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PS-g-PEO作乳化剂时,ηPS-g-PEO+0.176cE^0.985,而PMMA-g-PEO作乳化剂时,ηPMMA-g-  相似文献   

10.
以DCS、XRD、TEM方法分析研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乳液与丙烯酸醌共聚物(PA)乳液共混乳胶膜相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共混乳胶膜两个玻璃化转化有相互靠扰的趋势;共混体系中PA乳胶粒部分进入EVA乳胶粒核壳内部;而当共混比例为EVA/PA=70/30时,共混乳胶膜仍有部分EVA中的微量人混体系呈现部分相容情况。  相似文献   

11.
经刚果红实验、动态热流变测试、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酯(DBTM)-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DSB)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在含锡量相同的条件下,PDSB对PVC的热稳定效果优于DBTM,还可以提高PVC的加工流动性.该研究是实现PVC有机锡热稳定剂高分子化和多功能化的探索之一.  相似文献   

12.
EVA预辐射接枝NIPAAm及其表面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空气预辐射接枝的方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接枝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上,研究了影响接枝反应的因素,以及接枝物的溶胀性能.结果表明,EVA-g-NIPAAm具有较好的热敏性.SEM和DSC对接枝表层的分析也表明,EVA-g-NIPAAm接枝层的溶胀态有明显的网状微孔结构,因而能容纳大量自由水,而在收缩态无微孔结构,因而含水量很低,且大部分为非自由水.  相似文献   

13.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分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氧化还原的引发体系中,将聚乙二醇(PEG)与马来酸酐(MA)的缩聚物,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丙烯酸羟丙酯(HPA),醋酸乙烯酯(VAc)共聚合成直链含 羟基、羟基、磺酸基等官能团,支链含醚基的多官能团共聚物,通过对其性能和机理研究发现,它们都是组成高效减水剂的基体;当聚合时PEG缩聚物的比例较大和PEG分子一定长时,产物有好的净浆流动性和一定的坍落度保持  相似文献   

14.
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为引发剂,先热分解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得到含有N,N二甲胺基端基的预聚物,它与BPO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后,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反应物组成及反应条件对嵌段共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嵌段共聚物中,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含量随反应组成及反应条件而异,其含量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聚乙烯醇(PVA)与马来酸(MA)酯化交联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PVA与MA在浓硫酸催化下,高温脱水酯化交联。利用红外光谱(IR)、拉伸强度分别表征了交联膜的化学结构及力学性能。在沸水中测定了PVA交联膜的耐水性,将PVA与聚丙烯腈(PAN)制成PVA-PAN交联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法分离乙醇—水混合物。研究了交联度与复合膜渗透汽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3C-NMR方法对8种不同的国产乙烯醇-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序列结构作了观测和表征,指出这一直接由PVAc(醋酸乙烯酯)皂化生成的共聚物均具有嵌段物性,并观测到它们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沿PVAc链皂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粘度法和GPC法,用计算机和作图法进行优化选择,订定了VDC-MA(质量之比为VDC/MA=94/6)共聚物在25℃、THF中的Mark-Houwink参数,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交联淀粉—碘甲基化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吸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铈盐引发下用淀粉与丙烯酰胺共聚并进行部分交联得接枝共聚物(CS-g-PAM)继之与多聚甲醛和偏重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交联淀粉-在化聚丙烯酰胺(CS-g-SPAM),该树脂具有高吸水性,其吸水性受反应条件、单体配比、交联度、磺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体系及氧阻聚几方面研究了H2O2/Fe2+引发体系对丙烯酰胺(AM)接枝聚乙烯醇(PVA)时转化率及接枝度的影响,证实该体系可代替铈盐引发AM与PVA共聚。  相似文献   

20.
Wistar雄性大鼠6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均做双侧睾丸摘除术,术后3周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单纯阉割组、雄激素(T)处理组和不同比例雌雄激素处理组.以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大鼠前列腺腹叶(RVP)内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RVP内ER变化不明显,AR含量在各实验组不同:单纯阉割组动物AR逐渐减少,雌激素(E2)与T同时处理较单用T处理AR增加更为显著,E2增加RVP内AR含量的这种作用须在大鼠体内T大于一定含量时方能实现。提示E2可通过增加RVP内AR的含量协同T对RVP正常及异常生长的调节作用,本文对这种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