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52例AF患者P渡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8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Pmax和Pd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AF的一种简单的无创性的心电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52例AF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8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Pmax和Pd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AF的一种简单的无创性的心电标志。  相似文献   

3.
4.
糖尿病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冯立  杨春云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48-1248
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已有资料表现其预测房颤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者观察85例糖尿病患者的Pd,并与175例健康成人的Pd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Pd对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进行预测的可能性,以便早期干预,延缓或阻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成人P波离散度正常值测定及其重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P波离散度(Pd)制定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测定100例健康成人和30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测量Pd正常值范围。结果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增高(47.8±7.6)ms,与健康成人(20.6±10.5)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d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测定的Pd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P波离散度<40ms为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缬沙坦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方法62例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应用缬沙坦40~160mg,每日1次,对照组31例应用胺碘酮200mg,每日1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能够有效的预防心房颤动,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率和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窦性心率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阳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功能和一般人口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通过问卷询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对贵阳市城区3229名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现况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检查。[结果]MMSE与ADL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3,P﹤0.001)。MMSE与PSMS、IADL得分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0,-0.341,P﹤0.001)。按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职业分层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对MMSE得分影响显著的因素依次为教育、年龄、ADL得分、婚姻状况及性别(P﹤0.05)。[结论]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功能关系密切,对影响日常生活功能下降的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减缓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 研究老年男性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探讨瘦素抵抗与老年男性肥胖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1例高血压和 2 1例正常血压的老年男性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含量。结果 : 在高血压和肥胖分组中空腹血糖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非肥胖组高血压与正常血压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差别无显著性。肥胖组高血压者较正常血压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分别平均升高 1 .8μg/L和 2 .7m IU/L(P<0 .0 1 )。高血压组中肥胖者较非肥胖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分别平均升高 2 .7μg/L和 4.7m IU/L (P<0 .0 0 1 )。 70岁以上者较 6 0~ 70岁者血清瘦素水平平均升高 1 .7μg/L(P<0 .0 5 )。结论 : 老年肥胖高血压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 ,瘦素与伴有肥胖的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HincⅡ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伴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测定高血压组126例,对照组150例的LDLR基因型。[结果]LDLR分CC、CT、TT 3种基因型。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CC基因型+CT基因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高于TT基因型者(P﹤0.05)。[结论]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BMI及WC高于TT基因型者。提示LDLR基因可能在老年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哲庆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42-4743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74例健康老年者设为对照组,进行了FBG、Ch、TG、LDL-C、HDL-C和mALB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层析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竟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空腹血糖(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胆固醇(Cho)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醋(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直接酶法。[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FBG、Cho、TG、LDL-C、mALB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的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HbAlc和mALB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DM)微量白蛋白尿(MAV)与QT离散度(QTd)的关采. [方法]收集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尿白蛋白排谢率(UAER),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指标,选择其中UAER<200 μg/min患者120例,以UAER在20~199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MAU)组(n=61),同时UAER<20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阴性(NAU)组(n=59).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记录,测定两组患者静息心率(RHR),QTd及经心率校正的QTcd.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AU组与NAU组RHR,QTd,QTc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微量尿白蛋白与RHR,QTd,QTcd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静患心率和微量白蛋白尿是QTd独立影响因素(P<0.01),也是Qtca独立影响因素(P<0.01).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QT离散度密切相关,而且是2型糖尿病QT离散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微量白蛋白尿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有用的预测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中老年人肥胖相关指标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尽早发现肥胖,从而预防高血压。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667名中老年人;采用体格测量的方法,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流行情况的关系。结果调查显示,对于45岁~组的中年人而言,高血压患者腰臀比异常、腰围身高比异常和超重的比例均远高于正常人群;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腰围和肥胖的情况与是否患高血压有密切关系,高血压患者的腰围异常和肥胖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通过简单易测的肥胖指标BMI、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等,积极控制肥胖,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佝偻病的临床与实验性诊断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小儿佝偻病多以临床诊断为主,但常常可靠性不定,特别在早期轻度佝偻病时。为提高佝偻病临床诊断可靠性,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小儿佝偻病发病状况,本文研究了佝偻病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结果符合情况。结果发现201例临床诊断佝偻病的小儿中经骨X线诊断VitD缺乏性佝偻病15例(7.7%),血生化证实为佝偻病17例(8.7%)。同时经骨X线与血生化检查证实者12例,占临床诊断的6.1%。佝偻病的症状和某些体征的敏感性较低,可作为佝偻病的临床筛查指标,确诊应有骨X线和血生化检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硒与小儿肺炎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测定了57例住院肺炎患儿和85例正常儿童的血浆、白细胞中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尿中硒含量,建立了实验动物模型,以验证和补充说明临床所得结果。结果:肺炎患儿血浆和白细胞中硒含量及GSH-Px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尿中硒含量有所增加。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富硒组大鼠间质性肺炎的罹患率较低;给低硒组灌喂亚硒酸钠后,病情轻且病程短。说明患儿在肺炎时体内硒的消耗增多;动物实验提示:良好的硒营养状态可降低肺炎的发生率;肺炎早期补充硒,可使肺炎病情减轻且病程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