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通过实施院前急诊治疗包括院前诊断、急救、转送等治疗项目,统计观察经过院前急诊治疗后患者出现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无变化。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并根据是否给予院前急诊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各有50例。观察组患者在接诊之后还没送至医院之前给患者实施了现场的急救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则在接诊后直接送至医院进行院内抢救,在送至医院前没有给予任何的现场抢救措施。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经过总结记录结果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院前急诊治疗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抢救的成功率远远叫对照组患者的高,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治疗,可有效地使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降低,同时使其抢救成功率大幅度增高,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院前急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选取时间至2015年1月25日至2016年2月15日,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64例患者实施常规吸氧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96.88%和死亡率3.1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诊,对患者症状体征和身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结合患者体征和发病情况实施急诊处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杨新疆  赵开亮 《吉林医学》2011,(29):6187-618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3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者的治愈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389例患者中,经院前急救组抢救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治愈率大大提高。结论:加强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安全转送等院前急救干预措施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抽选237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119例,采取院前急诊治疗,对照组118例,采取接诊后直接送至医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残疾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急诊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抢救成功率随之提升,能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院前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诊治的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遵从随机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行院前急诊治疗,后者行入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能够通过院前急诊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武广海 《大家健康》2016,(12):76-7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提供院前急诊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提供院前急诊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由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神经性缺损功能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诊治疗可以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提供比较好的治疗基础,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在临床中院前急诊治疗的应用价值非常高,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院前不给予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院前给予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以及有效转运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诊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对近期预后的效果.方法 比较院前急救7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院前组)和院内抢救的7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院内组)的功能、并发症及疗效等指标.结果 院前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得分均高于院内组(均P< 0.05),神经功能损害得分低于院内组P<0.05).院前组中枢性高热、气道阻塞、呼吸衰竭、脑疝及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院内组(均P<0.05);院前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院内组的82.7%(P<0.05);而院前组的病死率为5.3%,低于院内组的16.0%(P<0.05).结论 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功能,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急诊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抢救后,60例患者抢救成功50例,抢救成功率为83.33%,致残6例,致残率为10.00%,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急诊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程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程序,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病情治疗争取较多的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抢救综合处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30例作为研究对象,15例实施急诊抢救综合处理者为观察组,15例实施常规抢处理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急救成功率等。结果组间患者的急救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急救成功率较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急诊抢救综合处理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春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19-1420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昏迷患者64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急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的致残率、病死率分别为6.25%,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1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急诊危重病区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院内救治措施,研究组在常规院前抢救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程度及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病情程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病情程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给予纳洛酮可有效地提高对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徐明生  陈丽萍 《吉林医学》2014,(7):1439-1440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成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都行常规急救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的患者纳洛酮。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病情程度及救治成功率。结果:两组救治前的病情程度差别不明显,救治后都有改善,但差别仍不明显,但研究组救治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前的抢救中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群体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8~2013-06间我院急救中心救治的224例群体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110例患者由家属直接护送患者至急救中心就诊。比较两组患者院前病死率、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及院内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和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群体性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方法 对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由120送入的96例死亡1例.家属送入的60例死亡10例.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早期诊断救治,安全转送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致残率与病死率,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致残率与病死率,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诊绿色通道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时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7例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将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后到达本院急诊科的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所用时间、送至相关科室所用的时间、对患者急救所用的时间、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发病到诊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所用时间、送至相关科室所用的时间、对患者急救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所用时间(P0.05)。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可有效缩短急诊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时间,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同时提高对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贾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73-227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7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急救护理后病情逐渐好转且稳定,抢救成功率为91.6%。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奄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