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以聚乙二醇为亲水软段 ,聚己二酸乙二酯为疏水软段的嵌段型 APU(BAPU)的结构表征及其透湿性能。用调制温度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 BAPU的玻璃化转变 ,发现具有混合软段 BA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容增量均介于纯亲水和纯疏水性软段 BAPU的相应值之间 ,透湿性能测定证明 ,BAPU的透湿系数随其亲水性及交联密度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软段结构对聚酯型聚氨酯结晶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3种聚酯二醇PEA、PBA、PHA和MDI,以溶液聚合法合成了3个系列的线型嵌段聚氨酯胶粘剂(PEAU、PBAU、PHAU)。以X-Ray衍射法测定了3种聚酯和3个系列聚氨酯的结晶度,讨论了聚酯类型、聚酯分子量、聚氨酯中硬段含量等因素对聚氨酯结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硬段含量不高(<25%)情况下,聚氨酯中的结晶部分主要是由聚酯软段引起的,而聚酯结晶能力大小的次序为PHA>PBA>>PEA,增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对聚氯乙烯粘接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种聚酯(PEA、PBA、PHA)和MDI合成了分子量和软硬段比例大致相同的3种聚氨酯胶粘剂(PEAU、PBAU、PHAU),以DSC、DMA和相差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它们与PVC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BAU、PHAU与PVC均有良好的相容性,而PEAU则与PVC不相容。3种胶粘剂对PVC的粘接强度差异很大,其粘接强度次序为:PHAU~PBAU>>PEAU,由此提出了聚氨酯胶粘剂对PVC的粘接机理  相似文献   

4.
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形态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形态、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FT-IR的数据表明,不同交联网络的PUU弹性体具有不同的形态,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微相混合程度增加。DSC的结果揭示了软段区内由于化学交联键的存在,使得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型脂肪族不饱和聚脂碳酸酯2.生物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兴高  杨淑英 《功能材料》1994,25(3):269-272
土埋法显示脂肪族不饱和聚酯碳酸酯(AUPEC)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活性,单位面积失重(WPA)为其生物降解性能的较好指标,土埋三个月,AUPEC的WPA可达55mg.cm ̄-2,失重达0.15质量分数,此外,实验表明生物降解主要在AUPEC的表面进行,聚合物的特性粘数、链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热分解温度不随聚合物的降解失重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端羟基聚丁二烯齐聚物(HTPB)作为软段,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作为硬段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用FT-IR、WAXD、SAXA、DSC和回弹性实验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微相分离的特征,硬段微区尺寸为40×10-10~100×10-10m。受热史对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7.
对具有高温透湿性与低温隔热性的聚氨酯加以改进,使其透湿性在较短温度范围内产生突变,可作成呼吸性防水运动服装材料,为运动员提供舒适的条件。这种聚氨酯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P)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制备。当它的玻璃化温度(Tg)与室温相同时,在此温度(Tg)以上的橡胶态便显示较高的透湿性,而在此温度以下的玻璃态,透湿性较低。本研究以刚性链段含量、氧化乙烯含量(EO)、多元醇类型及其分子量等所有能决定聚氨酯化学结构的关键元素为参数,测试了透湿性、玻璃化温度(Tg)、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  相似文献   

8.
由聚醚(PP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乙烯四胺(TETA)制备不同DMPA和TETA含量的聚氨酯脲(PUU)阴离子水分散液,制备了水分散液浇铸薄膜,研究了硬段和盐基含量对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核磁共振技术(NMR)以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经共缩聚而制得的PET-PBT共聚酯进行了结构和性能分析。PET-PBT共聚酯为嵌段共聚物,两种链段的非晶区是相溶的,只观察到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它们的晶相是分离的。随着PET-PBT共聚酯中PBT链段含量提高,共聚结晶熔点不断下降,Tg也有下降趋势。PBT链段的引入增强了PET分子链段的柔顺性,有利于提高PET链段的结晶能力。另一方面,少量PBT链段的引入,也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不利于其结晶。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在低PBT链段含量时,PET-PBT共聚酯的结晶能力改善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含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醚聚氨酯膜透气性及表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四氢呋喃(PTMO)为软段,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丁二醇BD为扩链剂)制成的多相嵌段共聚物作为基质材料,进行了气体(O2和N2)透过性试验,同时对膜材料进行了ESCA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膜的透气性能取决于材料中连续相组分,随着软段中PDMS含量的改变而变化。当PDMS含量较高时,共聚物膜显示出PDMS均聚物的特性,具有较高的气体秀  相似文献   

11.
双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美日食品包装的新宠物吴凤展BOPS,ANEWFAVOURITEINFOODPACKAGINGINTHEU.S.A.ANDJAPAN¥WuFengzhanAbstract:BOPSsheetisnotmanufactur...  相似文献   

12.
PU软段结构对PU/PMMA IPN中两组分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同步法合成了4种聚氨酯/聚甲基两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MMA IPN)利用DDC、TEM和动态力学谱(DMS)等手段综合研究了IPN中两组分的相容性和相态结构,用基团贡献加和方法计算了各种PU和PMMA的溶度参数δ,结合PU软段链结构讨论了各种IPNK呈现不同相容性和相态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BAPU/HA聚合物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成云  王迎军 《材料导报》2000,(Z10):294-295
采用不同工艺制备出两条聚氮酯弹性体(BAPU)/羟基磷灰石(HA)聚合物生物复合材料(简称BAPU/HA),采用SEM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以及HA在BAPU/HA中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4.
含溴双官能团引发剂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对二溴甲基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双官能团引发剂,以对二溴甲基苯/溴化亚铜/联吡啶(摩尔比1/2/4)为引发体系,进行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和非极性单体苯乙烯及不同的甲基丙烯酸酯之间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段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设计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小于1.8的PEMA-PS-PEMA,PBMA-PS-PBMA,PMMA-PBM-PMMA等多种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5.
调音台操作术语英汉对照(二)冯杰英汉对照(二)”EFX.OUT:效果输出EFX.RETURN:效果返回输入LAMP:专用照明灯电源POWER:总电源开关BALANCEOUTPUT:平衡输出FUSE:保险丝PEL:预监听(试听)按键EFF:效果电平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类催化剂对RIM PUU微相分离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DSC、EM、DMA以及拉伸实验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对RIMPUU制品微相分离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TDL、TD和UL-293种催化剂所经的RIMPUU体系的微相分离程度有TD催化体系〉UL-29催化体系〉DBTDL催化体系的趋势,并且DBTDL的催化效果最佳。可以说,DBTDL是RIMPUU反应体系最理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用扭辫法研究了PBA/PS复合胶乳的动态力学行为,发现PBA/PS复合粒子为两相体系,组分间有一定的相容性。加热至200℃左右,体系发生进一步的相分离,致使玻璃化转变温度外移。当复合粒子与聚苯乙烯粒料熔融共混时,也有类似的相分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辐照下PVC的降解及与丙烯酸丁酯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超声波辐照下,聚氯乙烯(PVC)在环己酮溶液中的降解及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反应。结果表明,PVC在超声波辐照下可降解成低分子量产物,其分子结构与玻璃化温度基本未变。PVC的超声降解符合一般力降解规律,降解动力学方程为(21.5kHz,380W,25℃1.0%PVC)ln=1.56×10~(-4)t。经IR、XPS、NMR等分析表明,PVC与BA的超声共聚产物主要为嵌段共聚物。所得共聚物可以明显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9.
聚醚型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氨酯(PU)为组分Ⅰ、乙烯基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SC(M-DSCTM )、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IPN 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 网络与VER网络形成了多相微区结构,在界面处互穿和缠结,形成类似胞状的结构,PU 相为胞壁,VER为胞体。在PU 和VER之间,次级作用明显加强,出现氢键吸收峰,并且出现宽温度阻尼范围。当PU/VER= 40/60 时,材料在宽温度范围的阻尼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氟碳化合物工业的现在与未来(续二)胡承曦(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编者注:上接本刊第三期“氟碳化合物工业的现在与未来”中的“二西欧,2.消费”)A.发泡剂西欧PU、PS、PE和酚醛泡沫塑料消费大量氟碳化合物作发泡剂,然而1989年后在软PU泡沫塑料和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