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炎(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270个椎间盘)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终板退变及椎间盘退变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估。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90例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Modic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 R=0.452,P=0.000),Modic退变分级高,椎间盘退变分级也高。结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提示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在腰椎退变过程中可能互为因果。两者皆为下腰痛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腰背痛是世界性难题.据估计,多达80%的人口正遭受着各种形式的腰背痛,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1].尽管腰背痛的病因多种多样,但椎间盘退变已然成为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当前对椎间盘相关的腰背痛可行性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方面,而非解决椎间盘退变这一根本原因,治标不治本.临床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可减缓、终止.甚至可以逆转椎间盘的退变.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变化最早可在20岁左右开始,这可在成人椎间盘的组织学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观察到嘲.退变始于髓核内部细胞的凋亡和基质的重建.随着退变的发展,外层纤维环一改它正常的板层排布结构,由此降低了椎间盘承重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尚未见成熟的成年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细胞培养模型报道,而此模型为建立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细胞学基础.目的:建立成人椎间盘细胞培养模型,奠定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学基础.设计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标本来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5例确诊为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患者.L2..椎间盘1例,L4~5椎间盘3例,L5~S1椎间盘1例.方法:对5例取自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椎间盘的手术标本,采用系列酶消化法细胞培养和组织块细胞培养两种方法,应用HAMF12培养基加体积分数为10%和20%的胎牛血清分别进行了细胞培养,均获得了传代,并对培养细胞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生长状况.②光镜下细胞形态观察.③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均能获得大量的退变椎间盘细胞,并成功地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细胞的分泌物质可能对细胞的生长起一定的限制作用,去除该物质后细胞可迅速增生.但在细胞生长及增殖过程中,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下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高于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时的速度.全部退变椎间盘标本中均发现了脊索细胞.结论:成人退变椎间盘可以用来获得椎间盘组织工程所需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者。结果:21.3%的患者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者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维CT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结果:21.3%的患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云集(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变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我们对腰椎间盘退变诱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他相关疾患多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虽然短期内患者受益,却无法逆转或延缓椎间盘的退变,切除了椎间盘,脊柱的稳定性被破坏,反而加快退变的进程,导致更严重的脊柱疾患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人工干预逆转椎间盘的退变,使其生物学功能得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及椎间盘基质的蛋白聚糖结构、功能、含量和类型的改变,还有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存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更深入的认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在椎间盘退行性变时,早期进行生物学的干预,对延缓椎间盘退行性变甚至逆转疾病进程产生了可能。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涉及到动物模型的选取、基因载体的选择、目的基因的应用等。构建类似人体的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和应用理想的目的基因是疾病基因治疗的关键。基因治疗必须在证实其有效性并确保患者的安全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故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及椎间盘基质的蛋白聚糖结构、功能、含量和类型的改变,还有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存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椎间盘退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退变的防治在临床上有很多方法,也在不同水平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或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普遍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椎间盘退变的共同病理表现有细胞减少、蛋白聚糖含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纤维环结构紊乱和破裂等.然而椎间盘退变的确切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建立理想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椎间盘退变的基础.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治疗的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人体椎间盘组织,特别是正常人体的椎间盘组织受伦理、法规等因素的限制而较难获得,所以深入认识(研究)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探索相关的防治方法则寄托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椎间盘退变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和检测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退变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但退变的机制尚不明确。椎间盘退变模型是现今研究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主要方式,退变模型主要分为体内退变模型和体外退变模型两大类。两种退变模型从不同角度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为揭示退变机制及预防、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两种不同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为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的基本病理基础,可引起的一系列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脊柱疾患,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脊柱节段不稳、退变性脊柱侧弯症及脊柱滑脱症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增加.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退变是致颈椎腰腿痛最重要的原因,现发现许多基因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本文从椎间盘退变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联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热疗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选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intrad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I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IDET治疗的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11个月(6—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60%。年龄在40岁以下者(n=20)术后VAS平均减少了33%,优于40岁以上者(P<0、001);非吸烟者(n=28)优于吸烟者(P<0.0001);病程在4年以内者(n=39)优于4年以上者(P<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Ⅲ型)优于退变重者(P&;lt;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P&;lt;0.0001)。结论:应用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1)年龄小于40岁;(2)病程在4年以内;(3)非吸烟者;(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III型);(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相似文献   

15.
颈椎间盘退变对生理曲度影响的MRI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颈椎间盘退变对生理曲度影响的MRI研究张光,韩邕本文旨在利用MRI能同时显示颈椎全貌和间盘状况的优势,对间盘退变和颈椎曲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以期了解间盘退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颈椎病症状上的意义。1资料和方法本文系我院1992年10月~1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intradiscalelectrothermalmocl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IDET治疗的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11个月(6~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60%。年龄在40岁以下者(n=20)术后VAS平均减少了33%,优于40岁以上者(P<0.001);非吸烟者(n=28)优于吸烟者(P<0.0001);病程在4年以内者(n=39)优于4年以上者(P<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III型)优于退变重者(P<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P<0.0001)。结论:应用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1)年龄小于40岁;(2)病程在4年以内;(3)非吸烟者;(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III型);(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的青年是否有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的倾向。方法:对24例不同性别的年龄在17~24岁之间的青年志愿者进行检查,按是否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进行分组。在磁共振成像仪下运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采集数据,并重点观察椎间盘在T2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结果: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的青年12例中椎间盘在T2WI上有信号降低者9例,较少参加强体育活动及较少穿高跟鞋的青年12例中椎间盘在T2WI上有信号降低者1例。结论: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的青有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张宏波  夏仁云  夏侃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42-2245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13只不同年龄犬腰骶部椎间盘进行离体超声扫查,结合椎间盘退变的大体病理变化分析超声图像并将其分级。结果:椎间盘退变的超声图像可大致分为3个等级阶段,纤维环与髓核在每个退变阶段的声像图上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椎间盘组织的内部结构信息,反映不同退变程度的病理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所有患者在术前1周、术后48 h及术后3月分别行IVIM-DWI及DCE-MRI检查,通过相关参数(ADC、eADC、StandardADC、f值、D值、D*值、MSI、SER)对同一肌瘤比较IVIM-DWI与DCE-MRI在消融和未消融区域的差异,分析两种扫描参数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术后48 h、术后3月的DCE-MRI相关参数MSI、SER与IVIM-DWI相关参数D*与f值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VIM-DWI相关参数f与D*值与DCE-MRI相关参数MSI、SER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IVIM-DWI所产生的伪彩图相较DCE-MRI对子宫肌瘤消融界限较难以区分,但IVIM-DWI相关参数仍能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早期病灶的血供及灌注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综合干预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柯娟 《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10-11,14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医疗费用等的影响。方法将206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心理干预、体位减压及渐进性锻炼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疼痛情况、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提供系统的综合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康复,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