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实施大学生"精准资助"是将我国新时期"精准扶贫"思想的理念和基本内容引入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创新策略,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实施,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低、建档立卡家庭可比性差、资助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间,建立客观评价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多举措开展资助育人活动等措施,以期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突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易使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致贫、返贫的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并开展系统的成因分析,发现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着资助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精准识别困难生难度较大、资助资金不足、资助育人成效不明显以及帮扶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摸排力度、拓宽资助途径、强化资助育人宣传教育以及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在日益提高,国家和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提供了很多帮助,然而在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不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爱的缺失等问题,影响了资助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现行资助体系中"物质"资助远大于"精神"资助导致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匮乏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合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加大经济资助力度、改变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方式、完善贫困等级认定和改变资助工作方式等措施,将经济救助与心理援助有效结合,构建适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既关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乎整个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认为,从需要层次的角度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这为分析和研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要呈现差异性、发展性和矛盾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要从其实际需要出发,夯实经济保障,加大人文关怀,健全长效育人机制,多渠道、多方面地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可能因经济压力而辍学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建设和完善已取得一定成绩,通过该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也已取得一定成效。开展资助工作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学生成长,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基本功能及表现形式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探索高校资助工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对于在校学生意义重大,对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高校资助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经验,建立多渠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联动机制显得尤为必要,构建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发挥各方面力量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完善贷款机制,将资助工作与育人相结合,让高校资助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改革,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已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校秉承"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理念,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摆脱贫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并完成学业。针对高校在资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寻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建立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高校为主、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助学格局,基本实现保障性资助目标。为进一步实现因人而助、育人为本的资助工作目标,笔者认为,在保障性经济资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发展性资助工作理念,即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提供经费和机会,满足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迅速扩大,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推出和完善一系列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资助力度也逐年增加,但由此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通过对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认定机制、提升资助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树立资助育人同步发展理念等策略路径,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有效心理资助服务,选用通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量表,从成长经历、人格特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等维度对宁波市某应用型高校13 554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聚焦性别、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较于非困难学生,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表现出更高的抑郁水平、较差的情绪稳定性及更多的负性情绪体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家庭结构和家居环境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提出在应用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加强对心理资助工作的认识,完善心理资助体制机制建设,并通过多种渠道推动心理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特色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偏多,资助工作压力大,通过资助育人的难度大,笔者试图以本校为例,简单介绍了资助育人的特色,为进一步做好地方特色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较多,而且资助体系中资助的范围和数量有限,学生中又普遍存在"等"、"靠"、"要"的现象,因此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索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新模式。但是开展校企合作资助育人模式仍存在国家政策缺失、企业参与乏力、学校理念陈旧、学生参与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育人的功能,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联动"机制,从而达到校企合作资助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阵地。针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资助"与"育人"两张皮问题,理清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无偿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勤工助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针对性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路径,以期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三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三困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其自身鲜明特点。根据对"三困生"形成发展的内、外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困难是大学生由"单困"到"三困"的重要原因,也是新时期"三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高校要做好"三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同时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与大学生养成教育,并充分发挥"社会—高校—家庭"的宏观体系的育人功能,促进"三困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公正、准确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顺利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着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认定依据机械单一、认定程序亟待规范细化、认定结果缺乏动态可控性、认定与教育相对脱节等问题。为此,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对统一的认定标准,加强对大学生的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构建校地互通的双向认定管道,完善民主评议程序,做好认定后的管理、教育与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偿资助是我国资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中主要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单一、受资助学生失信行为增多、资助内容以赠予式的无偿资助为主、忽略对受助学生后续管理监督等失衡表现,从创新多元化的资助方式、设置跟踪考核机制、引入义工制管理模式、提供企业就业援助、发展创业型勤工助学岗位、建立爱心资助回馈机制等途径入手,构建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偿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新的资助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指出了高校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高校资助工作的结果和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