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何依托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形成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2018年11月19-23日,武汉大学在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技术与应用展览带来的最新科技成果,给出了答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创建于1956年,目前由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组成。2012年,武汉大学获得  相似文献   

2.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测绘要求的现代测绘创新人才,是测绘专业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测绘专业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将培养目标与测绘科技的进步相结合,对测绘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为此,参照"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重点分析了目前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测绘专业新型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举措,提出了适应"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高校测绘类专业教师队伍中重学术、轻教学问题突出,科研教学能力协同能力弱等问题,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从构建教学科研复合型教学团队、促进科研成果向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以及完善青年教师后备人才梯队等方面,探讨了面向科教协同的测绘类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继而以中南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例,介绍其在一流理论/实践教学团队打造、科研反哺教学、创新青年教师托举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方案与成效,以期为其他高校测绘类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明连 《测绘科学》2015,(11):182-186
为了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文章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特点、标准和要求;并结合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认证,通过树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明确面向海洋、辐射陇海的目标定位,搭建突出特色、强化能力的课程体系,制定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研究交通施工企业和测绘生产单位的基础上,以构建山东交通学院应用型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阐述了交通类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考评体系,并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新校企合作"双导师制"构建高职测绘类专业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龙  赵小平 《北京测绘》2009,(3):89-91,83
目前我国高职测量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在于缺少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生培养机制。本文通过探讨基于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为高职测绘类专业学生培养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斌  山岚 《地理空间信息》2023,(12):138-140
智慧教育背景下,测绘类专业GIS课程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地理信息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新形势下,GIS课程教学首先需要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内容,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和探究性思维,使课程评价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结果性向过程性转变;最后,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从测绘工程专业实际出发,对2014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在介绍课程体系构建背景的基础上,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2版)的要求,简要说明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获取知识和能力、学位授予标准。详细阐述了课程体系优化的背景、课程体系构成与课程体系结构。经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能够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为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毕业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概况,说明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建设。主要从突出矿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以及教师工程背景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完善和建设,以期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办学实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型等人才需求,从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双语精品教材建设、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适应"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对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对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工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喜江 《测绘工程》2008,17(2):74-76
从高校扩招后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般本科院校在“大工程”背景下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范强  裴亮  陈颖 《测绘工程》2014,(6):77-80
为了满足职业认证制度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从测绘工程专业实际出发,以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为主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强化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技能训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职业认证制度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三三三制"是基于国内外专业办学现状研究,以社会需求调查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它体现了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本宗旨。厦门理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遵循"三三三制"原则,在吸收了国内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与人才需求分析,并经专家的评审论证与多次修订,构建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结合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对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思考,并详细阐述了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取得重大突破,在较短的时期内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师资和实训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教育质量将成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测绘类专业是工科应用型专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创造实习实训条件,是高等职业教育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合格评估,不同于院校本科评估和审核评估,通过意味着专业全体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目前全国高校的许多专业正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绘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了当前全国专业认证的现状,然后阐述了工程教育认证下的测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分析了测绘专业教育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流程,讨论了“GNSS测量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与完善,最后研究了在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且举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在交通行业背景下,文中针对华东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特点,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深入研究该专业实践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构建集实践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实践验证该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MOOS作为一种新型在线网络教育模式,具有大规模、不限定人群和在线开放的特点;而SPOC则秉承了其先进的思想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是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小规模在线开放教育模式。SPOC模式更加符合高校在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督促和考核方式更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文中首先对MOOC、SPOC的基本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测绘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分析SPOC对当前C#课程教学影响和冲击。在此基础上,从"CH-SPOC"全新视角对测绘类专业C#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把"网络虚拟课堂"和"传统课堂"有机融合,注入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要素,实现翻转课堂。这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测绘类专业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20.
测绘工程专业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焦作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河南省教学改革计划项目的研究,创造性地建立了校内普通测量、野外地形测量、市区控制测量及实验楼-人防地道模拟生产矿井测量等实习基地,为进一步深化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