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源自古汉语的部分四字格成语为语料,通过探讨其日译问题,分析中日语中语义相同的成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原因,以期使日语习得者能更加正确地翻译来自于古汉语的成语。  相似文献   

2.
论四字格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一种熟语,是语言的重要建筑材料。汉语的成语,它的普遍格式是四字格。从汉语成份产生和发展看,其总趋势是四字格化。成语四字格的节奏美和旋律感,形式的整齐均衡,结构的简明性和多样性,作为组织成员的双音词的不断使用和单音词与单音词相结合的双音化的特点,精炼性和形象性的表现力,这些就是四字格之成为普遍形式的牢实的基础和合理的内在原因。 (一)四字格化是汉语成语产生和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3.
成语,熟语的一种,语言中现成的简短有力的固定短语。成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意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意义往往超出字面。第二,结构上是固定的,现成的,不能随便改动。第三,功能上,成语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词。第四,字数上绝大多数成语都是四字格。非四字格的成语很少。运用成语恰当,可以做到言简意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呢?根据成语的特点,在使用成语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手法,对汉语四字成语是如何被改造为日语、融入日语体系的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过程所产生的词形变化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对于每一种类型均结合具体词例,通过汉日对比的形式对词形、词义的异同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对例词进行文献考证。另外,本文试图从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的视角对日本文化之特征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数字成语始终是四字格成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折射出了很多汉语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数字除了表实指外,往往还表虚指,因此,要翻译好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本文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语料来源,对其中含有数字的四字格成语的英译特点进行了探讨并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们以四言形式为准则 ,采用径引原文、概括故事、删节或增添词语的方式 ,将成语凝固在四字格中。笔者通过对《汉语成语小词典》所收录的成语的考察 ,说明非四字格的成语实在是微乎其微 ,因而可以得出汉语成语基本上都是四字格的结论。由于汉语成语存在着四字格化的强烈趋向 ,在鉴别熟语中成语与非成语时 ,语素组合的长短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成语历史悠久,使用广泛,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成语”的概念具有模糊性,有的人把它理解成“现成语”,有的把四个字的都认为是成语,这都是不准确的。现代语言学者多次想对成语作个划界,又不时碰上这样那样的难题。因此,确定成语的范围,划清它与其他熟语,特别是与惯用语的界限,成为判定成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丹 《考试周刊》2011,(23):29-30
初学日语的中国学生通常对日语中所包含的诸多汉字有亲切感,当然这些汉字的存在确实有助于理解词义,但是否日语中的「漢字」等同于中文中的汉字?亦或只是繁体简体之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文对日语的作用力,并总结了日语对中文的影响,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互相渗透、与时俱进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语四字成语作为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如何把它们翻译成英语,是本科翻译专业学习者面临的一大困难。运用元认知理论探讨其在本科翻译专业四字成语的英译教学.分析当前本科翻译专业英语教学中有关四字成语英译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论来改善四字成语英译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四字成语的英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语言精髓,具有结构工整、言简意赅、文化内涵深厚等特点,文从归化和异化视角,探讨英译四字成语的优与劣,从中总结出运用哪一种翻译策略英译四字成语才能更好地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使译文通顺、流畅,增强可读性和接受性,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可望词生义的日语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4):104-106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成语中可以看到大量汉语成语的“影子”,这就往往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研究日语成语时陷入“望词生义”的误区。本文从日语成语的概念、来源分析了日语成语特有的意义,进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  相似文献   

12.
日语成语包括“汉式成语”与“和式成语”两种,辞书一般归入“连语”中。汉式成语可分为从中国照搬过来的汉语成语和日本固有的汉式成语两大类型,深入研究其语源语义、造语特征、日语读法等问题,对于日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字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它们反映了重和谐、重均衡、重匀称、重有序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异化翻译给汉语成语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从国外输入了新语汇,更在于对于中国成语结构的冲击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当代中国语境下,译者应该对祖国的语言负责,对祖国的文化负责。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和古汉语是日本文化和语言词汇的重要渊源之一,分析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熟语,就可以看出日本语的许多典故、谚语来自于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成语。比较中日熟语的渊源和相互影响,对于学习语言和反思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多用动态的表达方式,而日语则惯用静态表达。本文从自动词表达、被动表达、名词句表达和习惯用语中的静态表达四个方面,通过与汉语对比来说明日语的静态表达特征,意图从语言载体的表征揭示其深层次的语言心理,发掘日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含动物习语在习语中占相当一部分。动物以其本身的形象特征赋予习语一定的比喻意义,而特殊的文化环境又使习语有了特殊的隐含意义。含动物习语的隐含意义以及动物在英汉习语中的差异是这类习语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理解并把握了这两点,才能在翻译中相对准确地将源语言中含动物习语翻译成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习语。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翻译中要准确、完整地传达出惯用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惯用语的基本特征,对比中日惯用语的形意关系,尽可能选择一种最恰当的翻译方式把惯用语所体现的语言魅力以及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译者在惯用语的翻译中要把握异化与归化的尺度,能异化时尽量异化。不能异化时则应归化。  相似文献   

18.
在汉日语中有许多与犬相关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大多是以隐喻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或看法。本文通过抽取汉日语中与犬相关的惯用语,分别从数量、所投射的目标域和隐喻意义的感情色彩三个角度,对汉日有关犬的惯用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并简析了造成汉日有关犬惯用语差异的历史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通俗、诙谐、风趣特点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采用巧妙的手法表达抽象的艺术语言。日语中没有歇后语,但是日语中有一种类似于“双关语”的文字游戏叫做[语吕合れせ],[语吕合れせJ在中文里译为“合辙押韵”,利用成语、谚语、俚语、俗语等发音的类同让人联想起与原词不同的含义,由此创造出幽默的感觉。通过对比分析来看两种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异同,更好理解中日语言的差异以帮助日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