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小香 《佛山陶瓷》2012,(11):51-52
宜兴紫砂是全国优秀陶瓷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鲜明的地区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蜚声海内外,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蒋旭霞 《佛山陶瓷》2014,(4):53-53,58
紫砂艺术是紫砂艺人情感抒发的载体,也是艺术的融合体。它融合着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艺术题材,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我们在品茗之时,欣赏紫砂壶的历史文化、艺术创作和紫砂艺人想要表达的思想,真可谓是美不可言。其中的意境只能是使用者自己体会,一切尽在一壶中。  相似文献   

3.
紫砂"六方半月壶"是根据几何造型中的"六方壶"和"半月壶"创作而来的紫砂器型,其形体既具有"六方壶"的阳刚之气,又将"半月壶"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六方半月壶"没有花哨的装饰,虽然器型表面看似简单,却做工精细,进一步展现了紫砂"六方半月壶"的神韵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紫砂壶是宜兴陶艺世界中的代表性作品,做工精湛,气质高雅,极能代表中国古典的审美品质与茶文化的精神道德追求。这件"合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本文从作品原型论起,对此壶艺术特征进行了说明,用审美的与文化的眼光,揭示了这一作品及壶型的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7.
半月壶型也正是陈曼生所设计,在经过历史的传承和演绎之后,逐渐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半月壶,或制作成方壶的样式、或在上面进行装饰,都是在传统半月壶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其中的气韵和内涵如出一辙,寄托着人们对世事的变幻和人生的思索。这件半月壶传承经典之作,进行简单的修改和装饰,更加符合我们今天的审美观念,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端握此壶,细细观赏,惊叹于精致的做工、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造型,却能把浓浓的人生哲理和期盼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彰显出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吴俊峰 《陶瓷》2021,(3):86-87
“岁寒三友”是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中的经典主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岁寒三友壶”融松、竹、梅三者形象于一壶之中,在自然图景中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细致巧妙,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力量,揭示了紫砂壶艺术中所包含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9.
吴小萍 《陶瓷》2021,(7):89-90
紫砂壶创作是非常多元的,这种多元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纵观几百年来的紫砂壶创作,文化在其中的呈现是非常明显的,是紫砂壶艺术的最本质特征.玉龙壶这件作品从泥料、造型再到细节呈现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风范,尽显紫砂壶艺术之德行与龙腾九州的中国气魄.  相似文献   

10.
11.
紫砂艺术已经成为了宜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同时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紫砂作品倾竹半月壶正是在宜兴竹海穿梭游玩的收获,感受到万倾竹林郁郁葱葱的美景,回到家中晚上抬头望月,感慨于竹子的顽强和岁月的四季变换,在阴晴圆缺之中度过一生的光年,于是欣然设计草图,以半月和竹器为灵感,几经修改终于成型,在制作的过程之中特别注意细节的处理和实用的功能,终于把其中良好的技艺水准和蕴含的人文情怀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清风徐来、竹影婆娑、半月当空、人生几何的惬意悠然,享受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生活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2.
13.
14.
紫砂壶从功能上论是泡茶的完美茗器,从艺术上论则是人精神、情感世界的外化形式,总要承载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厚德壶这件作品就承载了厚德载物的道德标准,以简洁朴素之美展示紫砂壶艺术的文化性与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16.
17.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品之一,因独特使用性能及丰富精致的造型装饰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矮潘壶"是紫砂壶潘壶款式的一种,其简洁素雅的外形之中包含浓厚的人文气息。本文选择在人文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力图细致阐述揭示此壶的工艺特征与艺术气质,并通过此壶感悟紫砂壶艺术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艺术重视文化品格,每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展现的不仅是传统工艺之美,还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情感或精神内涵.《韵梅壶》将梅花作为表现主旨,塑造出紫砂壶的艺术个性,更塑造出梅花之精神,从艺术与文化两个方面对此壶进行分析,能够较为全面地解读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紫砂壶艺术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是古代中国手工艺人的杰出创作,为世界呈现出一种典雅、大气的中国古典美,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艺术的外化形式。紫砂壶造型装饰多样,做工极致精湛细腻,给人以极致的审美享受。本文分析了"钟明壶"的造型特征与艺术气质,阐明其本身艺术理念,同时感悟紫砂壶艺术之经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