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探究水电开发条件下减水河道景观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结合区域内水文、社会经济等数据,类比同类工程减水后的景观特征变化,以丹巴水电站引起的减水河道为例,综合筛选景观评价因子,考虑人类视觉效果,建立减水河道景观需水评价体系,提出了针对水电站工程建设引起的减水河段景观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基于水力学模型,根据确定的指标体系对各河段景观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满足减水河道景观需求的宽谷段、峡谷段及县城河段所需要的水量分别为70.4、64.8、50.7 m3/s,取70.4 m3/s作为减水河段全河段的景观需水量。  相似文献   

2.
鉴于洪水资源化是目前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方式,通过综合估算方法量化湘江流域洪水资源,由此探讨涔天河水库汛限水位动态调蓄方案,以实现不同情景下的洪水资源化。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洪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78.93×108m3,可利用潜力为12.69×108m3;涔天河水库汛限水位最佳调蓄方案为在丰水年库水位311.18 m增蓄水量0.245 4×108m3,平水年库水位311.44 m增蓄水量0.339 8×108m3,枯水年库水位311.56 m增蓄水量0.384 2×108m3;同时还为流域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针对传统蝴蝶优化算法(BOA)在高效快速地求解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时存在的搜索精度低、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及不能直接用于多目标问题求解等缺陷,通过引入快速非支配排序、拥挤度及精英策略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利用ZTD函数验证了改进蝴蝶优化算法(ABOA)的优越性,最后将ABOA应用于邯郸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求解中,并从帕累托前沿中选择了缺水量最少为最终方案。结果表明,邯郸市2035年(p=50%)总需水量为27.40×108m3,总分配水量为24.42×108m3,缺水量为2.98×108m3,缺水率为10.9%。其中生活和生态需水均能得到完全满足,第一、二、三产业在不同区域仍面临缺水问题,需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来缓解。研究结果可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求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古作良  高焰 《水电能源科学》2022,(10):53-56+143
为解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碳排放量计算和变化趋势预测问题,分析了流域用水能耗结构和二氧化碳排放机理,给出了取水系统、供水系统、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基于碳排放理论,构建了碳排放与耗水关联模型,并改进了传统的固定框架式IPAT模型,提出碳排放对生态环境的随机影响模型,进而以黄河下游东平湖流域为例,计算东平湖流域用水、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东平湖流域近五年内平均年用水量为34 949×104m3,其中,农业用水(农林牧渔)占总用水量的79.1%;根据能耗计算,农业用水年平均碳排放量为405.59 kg,占流域平均碳排放总量的77.7%,其次为工业和生活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云南节能通讯》2005,(21):F0003-F0004
水质性缺水这个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就比较突出了。所谓水质性缺水不是说没有水资源,而是水资源不能适应原有的应用功能而无法使用,这和我国西部的资源性缺水状态不同。比如长江三角洲一带,水资源量非常丰富,但是能用的水却不多,有相当部分水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原有的应用功能了,原来可以作为饮用水或工业用水、景观用水的,现在由于水质发生了变化而不能再用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区域用水户用水安全的角度构建支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提出了基于用水安全的水资源配置理念,将水资源配置由原来的只满足用水户最大需水量,扩展到在用水安全前提下适当满足各用水主体需水量上。利用支撑性、灵活性、稳定性、有效性、共生性5个用水安全指标和1个综合评价指标,以各用水部门用水安全为目标,以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为工具平台,从水资源取用合理的角度选取支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对河北省邯郸市水资源进行配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进京后对京供水格局的影响,构建了有无外调水两种情景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2000~2014年北京市用水数据为基础,预测分析了2015年北京市有无外调水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并与2015年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外调水进京后,地下水使用量显著减少,从提供生活用水转向提供环境用水;地表水使用量相对减少最为明显,再生水对外调水的敏感性最强,农业用水在再生水中占比显著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外调水进京后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设计了三种水资源利用方案并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规划水平年的承载能力和用水状况.根据模拟结果,优选出人水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为实现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密市取用水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人水和谐理念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了新密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利用和谐度公式确定了相应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并提出了一套以行政—经济—技术—工程为框架的用水总量控制保障措施体系,为缓解新密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建立节水型城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使新疆台兰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优选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一致矩阵建立了AHP-模糊决策优选模型,从水资源情况、用水效率、防洪安全、社会经济四方面优选出水资源配置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该模型减少了优选过程中的主观经验因素,使方案比选的过程更科学、结果更可信,且运算时间短、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牟汶河中上游河水化学特征,分析河水离子来源,采集21组干流和支流河水样品,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及沿流程组分变化图分析主要离子组分、水化学类型及水化学空间变化特征;利用Gibbs图和离子比值相关性分析水化学组分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河水离子组分以Ca2+、Na+、Mg2+、SO42-、HCO3-、Cl-为主...  相似文献   

12.
感潮地区引清调水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引清调水工程是改善感潮地区城市运河水环境的一项重要辅助措施。利用涨落潮差调水时.确定合理的闸门调度和引排水方案.对于减轻闸下冲刷、确保闸体安全和发挥调水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控制闸下冲刷的闸门调度方案,建立了引清调水水流水质模型。以浦东张家浜运河为例.计算其闸门调度方案.并通过模拟不同方案下运河水质变化,分析得出了优选的调水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青松水利片引清调水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上海市青松水利控制片淀浦河以北地区河网水质,在分析现状引清调度的基础上构建了青松大控制片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引清调度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对河网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现状工况条件下提出了改善水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灰水足迹模型污染物容许限值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建立了改进的灰水足迹模型和污染风险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湖北省的灰水足迹评估中.结果 表明,2017年,湖北省COD、总氮、氨氮、总磷的灰水足迹依次为三角模糊数(129.8×108,259.7×108,346.2×108)、(360×108,720...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与城市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越快,需要的水资源越多。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就要采用科学和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基于此,将乌鲁木齐作为研究对象,将此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入手点,对水资源利用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资源"双线"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城市用水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基于常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将自来水供水系统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对象,构建了城市水资源"双线"配置模型,并将该配置模型应用于新密市城区.实例结果表明,该配置方案合理,配置模型具有区域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结合目前水资源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在综合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涉水问题的基础上,以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为理论框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工具,开发了具有一定通用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可为管理者在防洪排涝调度、水环境模拟预测和水资源供需分析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大大提高水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使水资源管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8.
Sweet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alternative crop for energy purpose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its main growth period coincides with the dry season and irrigation is needed for reasonable sorghum productivity. Knowledge of irrigation-yield relationships is fundamental, since water is a scarce resource there. Our objectives in this work wer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ater regime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in a sweet sorghum cultivar “Keller” grown in lysimeters in Madri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ree crop cycles. Three irrigation regimes: H1, H2 and H3, corresponding to a water supply of 5.7, 11.4 and 17.1 dm3 m−2 day−1 were experimented with during the main growth period. Maximum aerial biomass production was 4.0 103g DM m−2 in the H3 regime. WUE was quite similar for every irrigation regime but varied between sorghum seasons. 4.6 g aerial biomass DM dm−3 was obtained as the average for a crop cycle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130 days. The water regime did not clearly affect the sugar content in stalk sections. The mean value of sugar content in whole stalks was 41.4% w/w on a dry-weight basis. The ratio of ethanol production to evapotranspired crop water was estimated at 0.63 g dm−3 (mean value).  相似文献   

19.
A scheme is proposed to desalinate sea water using solar energy for the Thar Desert of India. The scheme has been using solar energy for the Thar Desert of India. The scheme has been designed to produce about 5.25 × 107 m3/yr (13860 MG/yr) of fresh water with 11.52 km2 (4.5 miles2) of collector area. The solar collectors are rectangular concrete tubes, half buried in the ground, through which sea water flows and is heated by solar energy. The heated sea water is then flash evaporated in a multi-stage flash evaporator (MSF) unit to yield fresh water. Pumping of the sea water to the site and through the MSF unit is powered by 415 wind turbines each of 200 kW capacity.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scheme shows that it compares favorably with the existing fossil fuel fired desalination plants of the equivalent capacity.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渠系分流口区域的水流运动特性,通过观测室内模型试验水流运动现象,利用RNGκ-ε紊流模型并借助FLOW-3D软件,建立了分流角为73°的渠系分流口区域的水力特性分析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分析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分析计算平台,分析了渠系分流口近区及口门断面不同工况下的多个水力要素,重点介绍了不同单宽流量比情况下,渠系分流口区域回流区长度与宽度及引水支渠进水断面收缩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单宽流量比的增大,分流口区域回流区范围增大,支渠渠道进水断面收缩系数减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