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紫砂壶的手工制作和紫砂工艺流传至今已经几百年历史了,紫砂壶是把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陶艺艺术品,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独特的分枝,紫砂匠人们不断传承传统紫砂技艺,还力求创新,不断探索,想要把紫砂艺术做得更好,紫砂艺术向来都是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的美誉。紫砂壶创新一度成了紫砂行业中最有话题的一个点,创新的基础是建立在传统紫砂技艺上的,一度创新不追求传统技法,就会舍本逐末,对于外观造型的塑造还是要遵循古法的传统结构,按照从古至今严格的审美要求来评判一件作品的"精、气、神"。其中传统壶形"掇只壶"可以说是壶中之王,"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就是来形容掇只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气质的象征物,凝结着中国人对自然、艺术的看法,展现出一种坚实健康的美感。"树魂壶"从真实二字出发,于古拙粗粝中透露中国独特的艺术智慧,是融合紫砂壶技艺之美与自然灵气之美的花器佳作。  相似文献   

3.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制陶史上的一朵奇葩已经是众所周知之的了。紫砂制壶在千百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地位。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他的名字叫宜兴"能够很清楚地来表现人们的赞美之情。紫砂壶发展到现在是历代手工艺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再创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作为一个中青辈的紫砂艺人,在不断努力学习紫砂制壶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再创作,做到薪火相传。使紫砂壶具有更好的时代感和传承性。就拿最近设计制作的紫砂壶"马到成功壶"来说吧,这把壶在表现其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是对紫砂壶制作的新的理解和艺术探索,是对紫砂壶创新设计的追求和实践,下面就将这把壶的创作思路来讲一下。  相似文献   

4.
宜兴的紫砂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充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气韵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传统的东方思维塑造了这一多元化风格的紫砂陶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紫砂文化就可以融入更多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比如金石艺术、茶道艺术、书画艺术等等,紫砂的技艺非一日达成,是紫砂艺人们日日夜夜的技法积累,创作紫砂壶不仅需要有精湛的紫砂技艺,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与宽广的胸怀,去感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在制作紫砂时就能放大自己的情绪融入壶中,让制作的紫砂壶富有新的情绪与生命力。这把紫砂"竹福壶"作为一件花器,整器其实磅礴,细节之处自然有神,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线条的轮廓与点线面的处理恰到好处,用竹这一花器中经常使用的题材来创作这把,足以见得作者对竹的喜爱,与作者广阔的胸襟,"竹福壶"同"祝福"壶,也有祝福的美好寓意,整壶的表现更显多元化,让人爱不释手,喜爱非常。  相似文献   

5.
东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还能够欣赏到的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制壶艺人从江南宜兴的绵绵茶园出发,灵感穿越历史上著名的提梁类紫砂壶器型,最终把紫砂方器的刚正不阿和提梁的刚柔相济呈现出来,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传统紫砂技艺水准和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理解都是无可挑剔的,细节的把控也是精益求精,使得此把提梁壶的精、气、神、韵非常引人注目,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紫砂文化起源于宋朝,发展于明清,紫砂是融合了各类传统文化艺术于一身的艺术,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流传与传承,到今天依旧享誉全球。从古至今,紫砂器具都要讲究线条的美感,要求外观造型柔和圆润,符合中庸之美这种审美主流。"方非一式,圆不相一"所以方器有着独特的美感。在紫砂壶器型中,方器可以作为紫砂壶的代表之一,制作技艺也非常考究,"六方水仙"这把壶构思细腻,制作技法纯熟,对审美有独到的见解,向大家展现了方器的美妙。  相似文献   

7.
紫砂光素器是一种更纯粹、更抽象的紫砂器型,带给我们简约之美,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紫砂艺人的思想情感不加装饰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把聚焦的目光更集中于紫砂壶本身,更加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作品"奋飞壶"就是在"简约而不简单"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壶嘴、壶身、壶把的设计特别的舒展大气,壶钮的设计抽象而又带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宛如奋力飞行鸟类的脖颈一般,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同时,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更加能够感受到蕴含其中翱翔天下的愉悦之感.  相似文献   

8.
自明清以来,宜兴就自古有陶都的美称,宜兴最有名的就是紫砂陶器,紫砂壶从明朝中期开始盛行,由于紫砂技艺的成型方式非常特殊,让紫砂壶艺的造型变化万千,深受各个阶层人士的青睐。在众多的紫砂壶造型之中,紫砂花器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穷的,美轮美奂。紫砂花器又被称作是"塑器"、"仿真器"和"自然器"等等,这种器型是紫砂艺术中独特的存在,无与伦比。"竹节仿古"的形、神合一是它的成功之处,在制壶过程中可以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北宋时期,宜兴紫砂壶便出现了,在历史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中,紫砂壶制作逐渐成为了一门艺术,拥有丰富的感染力及悠久的历史,后来文人雅士也参与到了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使文化与技艺逐渐融为一体,其它文化艺术形式也都结合了进来,紫砂这一雅俗共赏的艺术逐渐形成.本文主要以紫砂"云之尚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及其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宜兴素来都有陶都的美誉,顾名思义紫砂壶就是东方的一颗古老却又璀璨的一颗明珠,历史悠久,渊源流传,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了。紫砂壶的材质极具特殊性,也就造就了紫砂壶的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数百年来都深受文人雅士与爱壶人士的喜爱。紫砂壶是一种集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传统文化,紫砂壶的制作不仅需要精湛的紫砂技艺,还需要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审美眼光与情感寄托,紫砂艺术就是紫砂匠人在制作时托物言志的一种情感艺术,是情感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表达形式。欣赏一把紫砂壶不仅要了解传统紫砂文化,还要能体会紫砂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其中的意境只能由赏壶人自己体会,一切都在这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之中。  相似文献   

11.
汤杰 《江苏陶瓷》2014,(3):45-45,48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数百年来的艺术积淀,紫砂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中的瑰宝。紫砂壶的文化精髓在于记忆了宜兴的陶瓷文化、传统制作技艺和丰富的紫砂语言。一些代代传承的经典茗壶,作为紫砂技艺人员仿制出新的佳作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本篇以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为例,谈谈其传统文化的蕴意。  相似文献   

12.
一把好的宜兴紫砂壶是要集紫砂壶的材质美、工艺美、造型美、功能美、品味美于一体的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品。紫砂壶一直以来都是以它古朴的材质与紫砂壶特有的适茶性,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让大家熟知,经常有人说道爱壶人士不一定都喜爱喝茶,但爱好喝茶的人几乎都为紫砂壶倾倒。一把精品紫砂"佛手壶"的出现是紫砂匠人精湛技艺的体现,也是他们情感传输的一个过程,形与意的互相触碰,是意境美与生命力的表现,这把紫砂"佛手壶"把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是一把审美度极高的手工艺品。  相似文献   

13.
艺术性是作者通过技艺、设计等艺术手段使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程度,它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紫砂壶从最初的生活日用器皿,发展到今天成为实用艺术品,归根于在发展的历程中,紫砂壶逐步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从而有了艺术、市场等方面的价值。"牛气冲天壶"作为一件造型上较为突出的紫砂壶艺作品,其艺术性的深入剖析,对研究紫砂壶艺术性的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丰富紫砂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梅红存 《江苏陶瓷》2021,54(5):85-86
紫砂的素壶成品不施刻绘可以独立存在,有很多都是非常经典的、优美的艺术品.而我们有些时候不能忽视"陶刻"所能够给紫砂带来的一种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加分,将制壶技艺和陶刻技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上升到更高的高度,这应该是当代紫砂人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因茶而生,它是为饮茶量身设计的,每一把紫砂壶背后都有一种茶的韵味。紫砂是艺术也是文化,更是一种传承。神奇的五色土通过传承精湛制陶技艺,在陶苑之中争奇斗艳,尽显风华。现以紫砂"容天壶"为例,探析壶器所包含的豪迈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艺术常常受生活所影响,不管是细微妙处,还是大体造型,皆可见生活的影子。生活中的田园情趣给紫砂技艺带来的奇思妙想,丰富了紫砂壶艺术。紫砂"南瓜提梁壶"采用仿生的手法,把南瓜这一元素融入壶体的设计中,南瓜壶型与田园风光的完美结合,带给人一种田园的情趣。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制作是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朴实的工匠们在小小的壶上施展精湛高超的技艺,为之增色,使之成为陶瓷艺术中的翘楚。"镂空青龙壶"乍看于朴素中带着惊艳,有别与其它的紫砂壶,因为作者采用了点彩、镂空等工艺技术,这些紫砂技艺都是陶艺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结晶,整壶也因为这些复杂而传统的工艺变得更加贴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展现出了高端的美学价值,并成为艺术的语言和载体。  相似文献   

18.
紫砂是宜兴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中,器型的架构既是壶艺创作的艺术内容,也是作品人文表达的具体手段.历代紫砂艺人的付出使紫砂壶器型千变万化,内涵丰富多彩.而花器是一类最能体现艺人技艺水平及艺术表现力的器型,紫砂"圣桃壶"就是一件以桃为意象元素的紫砂花器作品,其把传统题材做了不同的演绎,彰显其蕴含的独特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之中承载着茶文化,而在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之下,紫砂艺人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再加上文人雅士的参与,如今的紫砂壶早已成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紫砂技艺同样也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紫砂壶有着十分丰富的造型,大自然与生活都能够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题材,紫砂艺人从中汲取灵感赋予在紫砂壶之上,捏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既满足了较高的实用性功能,同时也饱含了艺术观赏价值.本文主要以紫砂"绿叶飘香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万姣 《江苏陶瓷》2021,54(3):78-79
紫砂壶的滥觞之际,正是古人的饮茶方式从煮茶到泡茶的转变时期,在文人雅士们的大力宣传和推波助澜之下,紫砂壶逐渐地流行开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规范,为之后紫砂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紫砂作品"竹韵壶"是一把比较简约的花器形态,以竹入壶,线条流畅、格调清新,作者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创作之中,巧妙地把紫砂花器的技法和实用性完美地融合起来,展示了高超的紫砂制作技艺水准和在传承之中不忘创新的艺术态度,从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让我们在使用此壶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感受到江南竹韵的风情万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