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慕仁 《现代康复》1998,2(8):878-879
目的:探讨脑电图脑地形图诊断小儿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85-1996年159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66例进行脑电图瞄地形图检查。结果:异常波形分析与病情及临床分型无关.异常波空间分布及脑地形图中区域分布与临床分型有关;本组死亡18例.病死率11.3%,后遗症27例(17.0%)。讨论中重点分析脑电图、脑地形图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结论:发病年龄<1岁入院时已出现昏迷的脑膜脑炎型死亡率高:1~7岁患儿(尤其是局灶型)后遗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判断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125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进行跟踪观察并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多数病脑患儿脑电图显现广泛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局限性、低波幅慢波其后遗症发生率高,以智能、运动障碍多见,而高波幅慢波其后遗症以继发性癫痫多见.结论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脑功能恢复的判断及后遗症的监测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鄂西山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头颅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梅 《中国康复》2002,17(2):96-97
目的:对鄂西山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EEG),头颅CT与临床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率,方法:60例临床确诊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同时采用EEG及头颅CT检查。结果:首次EEG异常51例(85.0%),正常9例(15.0%);首次头颅CT异常15例(25.0%),正常45例(75.0%)。经治疗3-4周后EEG异常的患者中33例再次复查,均有明显改善;CT异常的患者中2例重症脑炎再次复查,无明显改善。结论:头颅CT对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率不高,而EEG则与病情有较好的平行关系,建议在诊断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及判断其疗效时应首选EEG检查。  相似文献   

4.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资料。结果:异常率为89.9%。EEG的异常率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轻症组、普通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弥漫性慢波为主,预后较好;重症组脑电图以局限性异常、低波幅慢波、痫样放电为主,预后较差,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EEG检查是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应,不仅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病脑)是目前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为了探讨脑电地形图(BEAM)在病脑诊断方面的价值,我们对22例病脑患儿进行同步脑电图(EEG)和彩色脑电地形图的检查,并对脑电地形图异常病例中13例做脑C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临床诊断为病脑患儿,其中男9例,女13冽,年龄3~12岁。1.2检查方法:采用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的ND1200型彩色脑电地形图仪。按照脑电图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16个记录电极,选取无伪迹的脑电波30秒作傅立叶换转后进行脑电地形图分析,最后显示出a、民a、e频带的彩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临床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62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病毒性脑炎男40例,女22例,年龄8月-13岁。80%有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不一,42例脑脊液异常,占67.7%,50例脑电图异常,占80.6%。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的改变与临床症状一致,与脑脊液常规检查相符。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虽无特异性,但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很高,这对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脑电地形图(BEAM)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病脑)的诊断及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病脑60例患儿作EEG、BEAM检查,并与同期头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脑脊液(CSF)等对比分析。结果:EEG、BEAM、CT、CSF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80%、35%;其定位率分别为70%、70%、48%、35%。结论:EEG、BEAM对儿童病脑的早期诊断及其定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地形图变化。方法近3 a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脑电地形图的改变,判断其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表现慢波增多,脑电地形图表现θ波δ波能量增高,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比,久不恢复者有后遗症可能。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地形图变化在诊断及判断病情和预后上有重要意义,简单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及脑电图结合脑脊液、头颅CT及临床资料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治愈226例病脑患者住院24h内脑电图腰穿结果、头颅CT及复查腰穿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226例病脑患儿住院24h内脑电图异常207例,其中24例腰穿正常;同期腰穿异常结果中EEG均不正常。EEG和腰穿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6.93,P<0.01)。结论:脑电图对病脑早期协助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夏秋季节山东省各地小儿病毒性脑炎(下简称病脑)流行,经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抽样做脑脊液和粪病毒分离,证实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所致,今将我院收治的48例分析如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儿。男30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67:1。年龄最小1岁6个月,最大11岁。其中<3岁4例(8.33%),~6岁26例(54.16%),>6岁18例(37.15%),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为多,均于5~9月份发病,本组病例的诊断依据:①主要症状为急性发热、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精神状态改变;②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改变;③多伴脑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50例脑电图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0例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及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脑电图中未见异常者有7例(14.0%),边缘性脑电图4例(8.0%),异常脑电图39例(78.0%),脑电图无异常及轻度异常者病程短,恢复良好。中、重度异常者病程长,有后遗症发生可能。结论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0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  王玥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9):1179-1181
目的比较脑电图较其他方法对诊断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的优越性,评价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组对104例(EEG)脑电图描记和脑脊液、CT等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本组104例脑炎患儿,EEG轻度异常69例,中度异常12例,重度异常4例,正常者19例,阳性率81.73%,以发病后4-7天阳性率最高。CT结果轻度异常12例,中度异常11例,重度异常3例,正常者78例,阳性率25%。脑脊液异常62例,正常者42例,阳性率59.62%。结论在临床上有病毒感染史、EEG结果异常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应考虑病脑的诊断。尽管脑电图的异常并非是病脑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其变化早于脑脊液及头颅CT,故对病脑的临床早期诊断有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儿偏瘫综合征是指一侧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口角歪邪和一侧眼裂缩小。诊治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直接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现将我院1995年1月~1997年卫月间收治的30例小儿偏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1岁以内8例,1~5岁18例,>5岁者4例;所有病例均做血、尿、便常规化验,血WBC升高者5例;腰穿8例,病毒性脑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做脑电地形图15例,异常脑电地形图8例,边缘状态脑电地形图3例;做颅脑CT25例,其中一侧低密度改变16例;住院时间<7天5例,7~14天20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一九七八年二月份以来,对收治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共十例,试用阿糖胞甙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报导如下。资料选择诊断依据。(1)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 有脑损害症状,如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抽搐,或偏瘫;(3) 脑电图异常,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资料.结果:异常率为89.9%.EEG的异常率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轻症组、普通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弥漫性慢波为主,预后较好;重症组脑电图以局限性异常、低波幅慢波、痫样放电为主,预后较差,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EEG检查是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应,不仅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997年,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124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根据文献〔1〕诊断及分型标准确诊的乙脑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基本符合急性病毒性脑炎改变,脑脊...  相似文献   

17.
林燕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2):2247-2248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即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脑炎,属于常见的散发性脑炎,患者死亡率高.此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治疗,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预后差,且后遗症较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来说,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容易区分开来,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本文选择我院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共1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40例病毒性脑炎死亡病例分析--附7例临床病理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晓喜  李玲  张小燕  李阳 《新医学》2004,35(9):548-55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及死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并死亡的40例病毒性脑炎(7例经尸检病理证实)。结果:40例共发生并发症87例次;27例(68%)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3例(33%)死于各种并发症;脑脊液、脑电图异常率100%,且病情加重后复查亦随之加重;CT扫描24例,异常20例(83%),病变以额、颞叶为主;病理检查显示病变以大脑明显,各叶均可累及,以额、颞叶尤甚,左右多不对称。结论:动态观察脑脊液、脑电图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病理改变、CT表现与其临床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19.
袁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171-6172
现将我院近年来散发性脑炎130例的脑电图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72例,女58例,年龄11岁~68岁。临床诊断依据:(1)起病较急,多有感染史;(2)精神异常,神经定位征、癫痫发作或意识不同程度障碍;(3)激素治疗有效;(4)脑电图多不正常。临床类型:精神异常型24例(18.5%),癫痫发作型14例(10.7%),意识障碍型18例(13.8%),混合型74例(56.9%)。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患者27例,诊断依据主要通过病史、体征、脑脊液、CT、脑电地形图等确诊,男16例,女11例;年龄13-27岁,平均24,6岁。按临床表现分为意识障碍型13例(48%),表现为嗜睡,昏迷;局灶型5例(18%),表现为肢体偏瘫;癫痫型9例(22%),表现为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