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肩关节镜手术在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用量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对照组,45例)和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45例)。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及硝酸甘油用量、苏醒指标、拔出气管导管即刻及拔除气管导管30 min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全麻药及硝酸甘油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及拔除气管导管30 min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供术后镇痛,且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全麻药及硝酸甘油用量少,麻醉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80例小儿上肢手术,年龄2﹣12岁,体重7﹣36kg,ASA1级。均为上肢骨折,手术时间均超过40分钟。入室前臀部肌注阿托品0.02mg/㎏、氯胺酮4﹣6mg/㎏,入睡后抱入手术间,给予吸氧,监测ECG、SPO2、NIBP。开放静脉,根据患儿的年龄,体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腹股沟疝手术中多麻醉阻滞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郑州大桥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0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90例, 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腹横肌平面及生殖股神经联合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阻滞情况。结果:与对照 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后 10 min(T1)、 15 min(T2)、30 min(T3)时间点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联合阻滞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6年3月起对23例上腹部择期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脉复合全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复合麻醉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5~74岁,手术时间2.25~6h。另设单纯全麻组及硬膜外组各20例进行对照,在病例分布、年龄及手术时间与复合组相似,3组病人术前间或伴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系统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疾病。1.2 麻醉方法:3组病人术前常规禁饮食水,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术中持续监测BP,HR,SPO2和ECG。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骶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全麻,观察组为患儿进行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清醒时间、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备良好的镇痛与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DF)伴有多器官合并症患者实施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前、术中、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90例临床拟实施DF手术患者,使用罗派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在神经刺激定位器下实施神经阻滞麻醉。结果神经阻滞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SBP、SDP、HR及Sp(O2)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其变化均未超过原有血压的20%,不需任何处理。90例患者中,除2例入室时即合并休克使用了升压药,其余无一例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无一例术后发生尿潴留。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麻醉效果确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是有多器官并发症的DF患者的最佳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ASAⅠ~Ⅱ开胸手术病人20例,分为单纯麻醉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A组吸入异酚醚浓度及异丙酚、维库溴铵用药量均大于B组,切皮、去肋及术中各时点,MAP、HR两组间有明显差异。B组清醒速度快,用药量小,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开胸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来,作者采用改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施小儿上肢骨科手术28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 3年来对 2 0例 2 0~ 84岁行胸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 ,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现将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均先经硬膜外T4— 6 间隙穿刺操作 ,试验药量按常规。以后每 40~ 60min追加 0 .2 5 %~ 0 .3 75 %布比卡因或1%~ 1.2 5 %利多卡因 5mL。然后依次用安定 0 .2~ 0 .3mg/kg、硫喷妥钠 5~ 7mg/kg、芬太尼 2~ 4mg/kg、琥珀胆碱 1~ 2mg/kg静注行快速诱导和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全麻维持静滴 1%普鲁卡因 + 0 .1%琥珀胆碱复合液。在手术主要操作完成后即停滴复合液 ,术毕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Ⅰ~Ⅲ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2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中监测患者BP、HR、ECG、Sp(O2)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A组和B组术中BP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患者BP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A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B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术后疼痛减轻,有利于疾病康复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单凭全麻组(GA组)及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TEA组)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全麻药用量情况。结果TEA组较GA组循环功能稳定(P<0.01),全麻药用量少,且术后清醒快,躁动少,呕吐率低。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使循环状态稳定,麻醉安全系数高,能主动防范麻醉意外,止痛完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由于定位的偏差性及操作的盲目性,神经阻滞不全或麻醉穿刺失败常有发生,作者观察了神经刺激器在40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旨在提高上肢手术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LMA喉罩全麻联合颈丛阻滞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对照组)和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实验组),每组40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10 min(t1)、插管(喉罩)时(t2)、插管(喉罩)后5 min(t3)、拔管(喉罩)时(t4)、拔管(喉罩)后5 min(t5)的SBP、HR及RPP(HR与SBP乘积)、用药剂量、复苏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实验组诱导、复苏时点SBP、HR、RPP的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较气管内插管全麻更加平稳,麻醉药物用量更少,苏醒迅速,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然而,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6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和上臂手术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滞麻醉效果优者43例,占63.24%;麻醉效果良者24例,占35.29%,优良率为98.53%;麻醉效果差者1例,占1.47%。1例麻醉效果差者辅助用药无效后采用静脉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肩部和上臂手术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可解决单纯臂丛或颈丛阻滞在肩区和上臂手术中的阻滞不全,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麻醉效果良好,优良率高等优点,且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安全,比较适合在县、市级医院麻醉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2005年1月~2008年5月200例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认为小儿病理、生理解剖特点多,生命体征变化隐蔽,手术室护士加强基础护理训练及增强责任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用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级48例,占96%,无1例差级,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苏醒时间最短8min,最长36min,平均(24.61±10.12)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疼痛感时间平均为(9.20±1.1)h,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止痛效果完全,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复合用药量减少、麻醉、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院将硬膜外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静脉麻醉复合用于上腹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既有利于手术操作,又保证了围术期的安全,同时方便了术后镇痛和治疗,经济上也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是一种比较好的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胸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 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胸腹部手术的 80 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 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应激指标情况 进行比较,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切皮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切皮后 1 h 的 MAP、HR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切皮前和切皮后 1 h, 对照组血糖水平变化较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 2 h、4 h 及 6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胸腹部手术患者来说,全身麻醉复合椎旁 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泉州滨海医院收治的68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疼痛程度、镇静情况、炎症应激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h、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阻滞维持时间,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