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手术室围手术期(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手术科室550例手术(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结果:550例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平均用药时间6.14d,其中,用药>3 d者占95.64%,用药>7d者占32.91%.术前0.5~2h给药者204例占37.09%.使用抗生素共5类.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占84.36%.结论:在手术科室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我院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119-120
目的:评价我院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4月1日~2009年4月30日骨科手术病例315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我院骨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达100%,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占50.53%,Ⅱ类切口全部合理。结论:我院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促进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调查围术期中没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手术病人的性别、年龄、手术日期、手术名称、切口类别、术前是否将抗生素带入手术室、用药天数、使用药物种数等资料,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07年1月至12月共入选1148例,术前抗生素未带入手术室仅44例,占3.8%。不同类别切口使用抗生素种类比较:未用或仅用1种抗菌药占78.0%,二联用药占17.3%,三联及以上用药占4.6%。不同类别切口使用抗生素天数比较:抗生素使用超过3d占43.7%;抗生素使用超过7d占10.8%;抗生素使用超过10d占5.2%。没有联合用药且用药天数≤3d占50.0%。结论提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念开始深入到每个医护人员的心中,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有所遏制;但是某些科室或某些医生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院外科系统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随机抽查外科系统608例次手术病例.本组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主要药物种类有头孢菌素类(45.23%)、氟喹诺酮类(24.18%)、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11.18%)、硝基咪唑类(10.20%)、氨基糖苷类(3.62%)、大环内酯类(2.80%)、林可霉素类(1.97%)、碳青霉烯类(0.82%),其中单用、两联和-三联分别为15.3%(93例)、77.14%(469例)、7.57%(46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术后用药时间过长、选药档次过高及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提示在外科系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昌市第一医院外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9年7-12月968例外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9.1%(959/968),应用最多的前3位药物为:头孢呋辛钠(19.0%)、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7.0%)、头孢替唑(10.1%).术后超时应用抗菌药物657例(68.5%),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61例(27.2%)、Ⅱ类切口手术376例(39.2%)、Ⅲ类切口手术20例(2.1%).结论 本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给药方法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朱红云  周洪英  田桂锁  秦秀英 《安徽医学》2015,36(11):1399-1400
目的:探讨临产后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及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妇产科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90例,所有孕妇都进入产程、宫口开2 cm 以上、胎膜早破或羊水Ⅲ°污染。将以上临产后高感染风险剖宫产产妇根据用药时间分为3组,其中 A 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24 h(29例),B 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48 h(30例),C 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72 h(31例)。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发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观察临产后产妇围术期24、48及72 h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差异。结果3组产妇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3组术后血象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术后发热分别为 A 组10.3%(3/29)、B 组13.3%(4/30)、C 组16.1%(5/3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最高体温降到正常所需时间明显小于 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产后剖宫产围术期24 h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安全有效,无需延长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7.
罗红  卢婉琪 《当代医学》2014,(16):146-147
目的调查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2011年7月~2012年4月263例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手术病例均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品种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占785%,132%联用了甲硝唑,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内占924%。结论本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合理、疗程偏长等问题,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明辉  李福宣  陈瑶  龙恩武  李平 《四川医学》2008,29(12):1719-1721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南。随机抽取2007年3,12月某院外科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2h内应用抗茵药物占18%,术后应用抗茵药物占26%;术后用药时间超过规定占81%;单一用药占65%,二联用药占29%。调查涉及抗茵药物25个品种,列前十位的抗茵药物分别是甲硝唑、左氧氟沙呈、头孢匹胺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咪诺钠、头孢硫眯、头孢西丁、氨曲南、环丙沙星、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结论该院围手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存在抗茵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抗菌药物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为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多,增大了医疗费用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本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对该院2008年8-10月20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种类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其次为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单一用药率76.50%,二联用药率23.50%,无三联及以上联合用药;各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占调查病例的43.50%。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选药档次偏高、术后用药时间长、给药时机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几个方面,医院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有效地降低切口的感染率和耐药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6月~7月外科出院手术患者病例422份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22例手术患者中,405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95.97%;预防性用药305例,占75.31%,治疗性用药138例,占34.07%,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03例,占25.43%;抗菌药物使用八大类共36种,使用率前三类的是:头孢类,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结论围手术期的用药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规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86例手术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术室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性手术操作、改进术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完善术前护理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后,伤口感染率低至2.80%,显著低于对照组(14.69%),且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外科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监测-培训-计划(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研究,调研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我院2011年1~6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作为对照组和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住院药费、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等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MTP模式实施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8%,联合用药比例由49%降至5%,品种选择合理率由30%升至90%,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5%升至89%;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平均抗菌药费用降低.结论 采用MTP模式干预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秀玲  叶世进  宋健 《安徽医学》2005,26(5):394-395
目的了解我院感染科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感染科2004年8月~2005年1月327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我院感染科抗菌药物应用人数237例,应用率72.47%,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为常用;细菌培养仅为12.24%,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很有必要,但加强病原微生物的送检对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二重感染亦很有必要,无指征的经验性用药,治疗中频繁的更换抗菌药物,容易造成医院耐药菌株增加,联合用药亦应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及输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肝癌介入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阈值[(10~20)×109/L(A组)、(20~30)×109/L(B组)、(30~40)×109/L(C组)、(40~50)×109/L(D组)]四组患者输注不同剂量血小板(1 U、2 U)后介入术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差异.结果 不同输注阈值的患者输注1 U血小板后术后1 d和3 d的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的患者输注2 U血小板后术后1 d、3 d PLT计数和PTA、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 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PT、FIG、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阈值输注2U血小板后术后1d、3dPLT计数比输注1U血小板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和INR仅在阈值为(10-20)×109/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建议是<20×109/L,且输注量为2 U;当输注阈值>20×109/L时输注1 U或者不输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连续2年抗菌药物应用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措施。方法回顾性查阅2007年、2008年全院出院病历、每月及年度抗菌药物统计报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2年统计比较结果,2008年抗菌药使用率比2007年下降了2.49%,其中2008年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率比2007年明显下降,二、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构成比也有所下降。病原学送检率较2007年上升幅度不明显。结论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病原学送检意识、充分发挥细菌室和临床药师的作用及实施抗菌药物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对规范医生合理用药行为,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综合管理成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清  徐勇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62-1364
目的:调查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我院清洁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用药频度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抽取500例清洁手术患者,比较术前、术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结果5592例清洁手术患者中,有3719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51%,平均使用强度(DDD)为37.83,涉及7大类31个品种,其中二代头孢菌素类用药频度(DDDs)最高。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未应用抗菌药物的感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手术围术期过高比例地使用抗菌药物是不必要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其用药指征及用药时机。良好的无菌技术和手术技巧,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对本院宫颈锥切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方法 抽取本院(干预前)2013年6月~2014年12月、(干预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行单一宫颈锥切术各110例,调查分析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疗程、联合用药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干预后,本院宫颈锥切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较为合理,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由21.82%上升至34.55%,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由12.73%下降至0.00%,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4小时内病例数由32.72%上升至53.6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小时内病例数由53.64%下降至3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干预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有效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减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间,并未增加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省安乡县、衡南县两地农村个体诊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为78.7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占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的55.07%;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比例为43.47%,并发现明显不合理配伍情况;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32.48%,表明乡村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求促进农村地区个体诊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药物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药物经济学课程中的意义,并介绍在药物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与步骤,对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研究专题的选题、学生的成绩考核体系与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