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患者,但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者增多,临床上常以毛花苷丙静脉推注治疗,本文试以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并与毛花苷丙对比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住院患者40例,均有突发胸闷、心悸等主诉,病程30分钟至48小时,并经12导联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房颤。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8岁。排除以下情况:(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或心室率小于60次/分钟,血压小于12.0/8.0kPa,有电解质紊乱的患者;(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2周内服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B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普罗帕酮)和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胺腆酮组和毛花苷丙组各20例。胺腆酮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70岁,平均57岁。原发病: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或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变10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特发性房颤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例,本次房颤持续时间为14.9(4.8-27.2)小时,心室率126±20次/分,血压15.6-21.4/10.1-12.5kPa。  相似文献   

2.
陆昆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1060-1060,1071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加镁极化液联合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1.5~2h以内的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转复组46例,即胺碘酮与加镁极化液联合;单独胺碘酮转复组4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接着静滴维持8 h;联合治疗组胺碘酮的用法与胺碘酮组相同,同时给予500 ml加镁极化液静滴,观察8 h内的房颤转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1.5~2h转复率为19.5%,2~4h为33.8%,4~8h为34.7%。单独组转复率为1.5~2h转复率为17.5%,2~4h为22.5%,4~8h为25%。两组之间在1.5~2h内的转复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转复率(联合组88%,单独组65%,P<0.01)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较好。两组用药前后血脂,血糖,心电图,血清钾,血清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加镁极化液联合可提高转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黄萍 《四川医学》2005,26(1):74-74
自1998年9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应用国产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30例,疗效较好,维持量较少,不良反应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 h内的心房颤动患112例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胺碘酮组61例和毛花苷C组5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给予毛花苷C0.4~0.8 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 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6%和37.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7)次/min降至(72±11)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5±13)次/min降至(93±11)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颤转复前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房颤病例共84例(男50例,女34例),根据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分为2组。A组:持续时间小于48h;B组:持续时间大于48h。选用静脉点滴或口服胺碘酮来转复房颤,预防复发的方法为先用负荷剂量400mg/d,共14d,然后为维持剂量50~200mg/d,可根据患者的疗效以及副作用在此范围内调整剂量。分别于房颤转复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观察两组的房颤复发率以及胺碘酮的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服用胺碘酮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房颤复发率分别为0%、11%、23%、32%;B组患者分别为1%、15%、20%、41%,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栓栓塞、心房扩大,持续增快的心室率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应积极治疗,尽量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我们采用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房颤,发现其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好的耐受性,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48例均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41例,每周至少发作1次,伴有心悸,头昏、胸闷等症状,同时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持续性房颤7例,持续至少2周以上,但不超过1年。入选前常规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h内的102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52例和毛花苷C治疗组5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给予毛花苷C0.4~0.8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8%和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5)次/min降至(73±12)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6±14)次/min降至(92±12)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8.
快速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对心功能和血液循环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迅速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对改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非常重要。我们通过静脉应用胺碘酮、毛花甙丙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对二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湛生  刘苏陵 《广东医学》2004,25(3):329-330
目的 观察胺碘酮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2例 ,给予口服胺碘酮 1 0 0~ 6 0 0mg/d ,随访 3~ 2 4个月。结果 胺碘酮治疗 1~ 3个月的有效率为 84 % ,4~ 6个月的有效率为 77% ,7~ 1 2个月的有效率为 6 9% ,1 3~ 2 4个月的有效率为 6 3%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 4 %。结论 胺碘酮是疗效好、比较安全的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药物 ,且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树森 《广西医学》2006,28(11):1722-172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的转律疗效。方法38例非瓣膜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和普罗帕酮18例,分别先静注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6h,观察房颤转复率、心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6h内胺碘酮组转复率为80%,普罗帕酮组转复率为78%,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3·5±2·4)h和(3·0±2·5)h,两组总复律率及平均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减慢心室率作用较普罗帕酮明显(P<0·05)。在治疗期间胺碘酮组无明显副作用,普罗帕酮组3例复律后出现窦缓,2例在第2次追加负荷量时出现低血压反应,停止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硐都具有较高的转律率,减慢心室率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两药对阵发性房颤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6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维持18h。结果负荷量为150~300(198+46)mg,转复成功率为78.1%,副作用发生率9.4%。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有效、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配伍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0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坎地沙坦组(B组,n=59),胺碘酮+依那普利组(C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3个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和C组(P<0.05)。治疗6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6%,B组为83.6%,C组为81.5%(P<0.05)。C组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s的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分别与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30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150mg静注,继以1mg/min的速度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g/min的速度维持18h;普罗帕酮组予普罗帕酮70mg静注。未复律1h后追加70mg。结果转律率:胺碘酮组81.25%(26/32),普罗帕酮组70%(21/30)。两组转律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5.6%(5/32),普罗帕酮组23.3%(7/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且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5.
王津生 《河北医学》2002,8(8):682-684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长期口服预防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3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一个月内,将胺碘酮由负荷量减至维持量0.05g/d。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维持窦性心律的显效率为53.5%,有效率为18.6%,总有效率为72.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0.05g/d)可有效、安全的预防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85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复律后,甲组口服胺碘酮,乙组口服普罗帕酮,并随机观察。结果:两组均有复发,均有因副作用停药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岁帕酮在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方面均有作用,但都有副作用发生,在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上,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副作用发生使治疗停止的危险性方面,胺碘酮占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对风心病房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影响房颤转复能否转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风心病并房颤患者,乙胺碘肤酮与直流电复律治疗后转归情况。胺碘酮0.23次/日,7天;0.22次/日7-14天,不能转复者给予直流电150-300瓦,秒复律。结果:胺碘酮与直流电治疗后,房颤转复成功率为7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是转复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结论: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联合治疗风心病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李震  李红  寇丽娜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01-1603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能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发生的概率及胺碘酮干预的评价。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观察组55例为CHD并AF患者;对照组55例无AF的CHD患者。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干预后观察Pd变化。结果:Pmax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P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胺碘酮干预后43例转为窦性心律(占78.1%),25例Pd≤40ms(占45.5%)。结论:Pd是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指标,胺碘酮对房颤患者Pd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仝峰  杨琴  司大妞 《中原医刊》2011,(14):63-65
目的评价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12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螺内酯组(A组n=41)、胺碘酮+厄贝沙坦组(B组n=41)、胺碘酮+螺内酯+厄贝沙坦组(C组n=41),随访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经。结果试验终点时,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70.0%、B组69.2%、C组87.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左房内径大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厄贝沙坦单药加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具有相同的疗效,但两药联合优于单药疗效,并能进一步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