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钦 《中国电力》2013,46(6):85-90
利用价格信号与激励机制的需求响应项目可以为智能电网及电力市场运行构建可靠、高效与稳健的反馈机制。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智能电网的兴起,已有多个国家建立了基于市场化运作的需求响应项目。建立了适应智能电网及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响应理论与应用体系。对智能电网下需求响应理论及其应用层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重点针对需求响应相关的项目决策、风险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多角度阐述了需求响应在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智能电网下的新型需求响应项目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响应能力,为保障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更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宋楚琦  孙中伟 《电测与仪表》2019,56(15):106-112
在智能电网信息物理融合框架下,针对用户对数据安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采取一种应用于AMI的具有隐私保护功能的可恢复数据安全聚合方案,利用同态加密聚合方式保证用户用电数据的安全性,利用一种合适的编码机制保证用户用电数据的可恢复性;针对用户对直接负荷控制指令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利用ESAM芯片进行源认证,保证指令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针对电力公司对用户可信度的要求,利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实现对用户可信度的验证,帮助电力公司核实用户正确响应电网直接负荷控制需求,简化了繁琐的用户可信度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琪  陈杰 《智能电网》2014,2(2):7-14
智能电网集成了通信网络,并设有智能电表等远程终端,使得电网控制中心与远程终端之间能够双向通信,实现了电能的优化传输与配送。然而智能电网实时采集数据的汇聚效应会导致网络拥塞,并带来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结合智能电网中网络与设备的特点以及隐私保护与安全需求,基于假名、同态加密和基于身份的聚合签名技术,本文提出了一个智能电网通信中的聚合方案,解决了远程终端向电网控制中心发送海量数据的隐私保护与安全通信问题。经过安全性与性能分析,本文方案满足智能电网通信的安全性与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挖掘智能电网需求侧与用户参与度的响应能力,探究电网需求侧的用电负荷影响,建立了智能电网需求侧用户参与度研究模型。采用聚类算法在噪声、模糊数据中提取特征数据,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智能电网的调配用电需求量,构建收益函数模型;将用户群体划分结果与博弈论相结合,建立不同类型用户博弈论模型,并组建电网需求侧用户参与度研究模型,定义电价收益、价格响应、智能调配用电时间等参数,为智能电网参与市场环境下的用户参与度调控提供了模型支持。以河北电网为测试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以及电价的降低,用户参与比例为89%,用户满意度均值为90%。智能电网需求侧的响应特性受用户参与度的影响,所提模型可以准确完成智能电网需求侧下的用户参与度计算,确保电网需求侧电力市场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5.
智能家电参与低频减载协调配合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奕  邓克愚  孙华东  易俊  贺庆 《电网技术》2013,(10):2861-2867
智能电网环境下智能电表和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设备在用户侧的推广应用,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响应信息。文章将智能需求响应技术与第3道防线中的低频减载措施相结合,利用负荷侧的快速响应资源与第3道防线进行协调控制,提出一种考虑智能家电响应的新型低频减载方案。基于智能电表与电网之间可双向通信的特点,控制智能家电主动提前响应系统的调控需求,通过与传统低频减载方案的协调,可阻止系统频率的大幅度跌落并尽快恢复至额定值附近,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时域仿真表明该低频减载方案能够适应电网复杂的运行环境,快速有效地抑制故障下的频率跌落,减少切负荷代价。  相似文献   

6.
美国需求响应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框架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配用电侧。需求响应被认为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住美国电力市场下的主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的需求响应计划可分为基于市场和基于可靠性2种。往不同的电力市场机制下,需求响应产品可包括能量、辅助备用服务以及容量。首先对智能电网下的需求响应新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概述美国智能电网下的需求响应计划及其参与的产品市场,再分析新形势给电网带来的影响,最后对中国实施需求响应提小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智能电网背景下,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双向互动不断升级。基于智能通信和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计及电力负荷特性的适用于不同用户的自动需求响应策略。该方法首先以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和实时电价为基础,采用指数平滑模型求得当日各时段的可用电量。其后采用最优方案决策模型在含有各种需求响应方案的策略集中选择确定各时段的最优策略。需求响应策略在优先级、公平性和灵活性上侧重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偏好设定不同的决策因子,以满足自身的用电偏好和需求。算例分析表明,该策略能够帮助用户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有效削减电力费用,并减少电网减少峰谷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网形态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配用电技术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点。智能配用电技术要求充分融合现代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配电网络架构的安全可靠、故障自适应处理与自愈、需求侧响应的智能灵活和高级量测体系的高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正逐渐渗透到能源行业,广泛的数据连接与高度智能的数据处理将进一步助力智能配用电技术发展与应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近年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需求,综合应用智能电网新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电网与信息通信网络的有机融合,从需求侧响应、用能分析、节  相似文献   

10.
朱丹  温蜜 《电气应用》2019,38(4):93-101
针对现有的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用电数据的安全性而忽略了数据的可用性,而在实际电力系统的应用中大部分只关注数据的可用性而忽视了数据安全性的问题,基于门限ElGamal同态加密和动态加密提出了一种面向安全计量的数据聚合方案。本方案既能保护智能电能表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扩展数据聚合的层次,提高了数据可用性,又便于电网运营人员对社区用电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电能安全计量方案对比分析,该方案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保证电网运营人员能够对用户用电需求进行了解,这将有助于电力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支撑我国电力需求响应业务的开展,分析了当前与自动需求响应相关的最新技术进展,其中包括智能电网双向供需互动以及智能电网用户接口领域的相关进展。针对我国目前自动需求响应业务在电力系统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从通信层、信息层、业务层3个层面设计了自动需求响应业务相关领域的核心功能以及需求响应业务标准化思路。提出在欧洲智能电网架构模型框架下的不同需求响应业务实体角色及功能定位,为构建满足IEC互联架构的层次化互联接口提供支撑。最后,结合我国典型需求响应试点城市的运行情况及国外相关技术发展提出未来电力自动需求响应业务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有源配电网规划中考虑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和需求侧响应,能够平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在传统有源配电网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需求侧响应费用和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约束,构建面向用户差异化需求的智能配电网综合资源规划模型。使用演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计及电网运行可靠性和需求响应的有源配电网规划方案。基于IEEE33节点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规划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规划期的总成本,为有源配电网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运行将产生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理念和技术能促进智能电网“三流”合一和“三化”融合,利用数据融合及分析技术为智能电网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可充分发挥坚强智能电网的功能和作用,阐述了地市供电公司智能电网规划与大数据融合及分析研究工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西北电力技术》2010,(12):115-115
智能电网2020年建成将融合物联网技术方案国家电网关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同时关于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制定完毕,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融合物联网技术。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用电需求将为现在水平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首先研究了多站融合系统的调控需求、功能需求以及调控方法,然后面向调控需求进行了数据交互规范研究,最后分别从电网侧、企业侧以及用户侧分析了多站融合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对于多站融合系统的数据交互规范做了系统性的综述,能够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智能电网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发展,为用户参与电网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增强了用电弹性。分析了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及需求响应在智能电网下的表现形式。重点研究一种实用的需求响应——可中断负荷,提出基于失负荷价值的补偿方法,并展望可中断负荷的发展方向。最后,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现状,提出了开展IL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