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按照高水气比和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的设计理念,对与Shell粉煤气化工艺配套的高、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流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和工艺设计,分析并比较了2种工艺的流程特点、蒸汽消耗、外排冷凝液量、设备规格和能量消耗。结果表明,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与Shell粉煤气化工艺流程匹配性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王建辉  李栋 《河南化工》2010,27(17):42-45
分析Shell粉煤气化高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在生产中遇到的频繁超温、蒸汽消耗高、工艺冷凝液量大等问题,总结工业生产中针对高水气比工艺进行的技改措施。介绍了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在Shell粉煤气化高CO煤气变换中的应用,总结分析低水气比工艺在工业实际生产运行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周明灿  李繁荣 《化工设计》2012,(5):20-23,30
介绍壳牌废锅流程煤气生产合成氨变换装置工艺余热常见的回收方式和实现外供蒸汽零消耗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壳牌煤气化生产合成氨变换装置现有的工艺方案和壳牌副产蒸汽现有的利用方案;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若采用优化方案,壳牌煤气化副产蒸汽中的大部分经变换装置过热后可供合成气压缩机透平和氨制冷压缩机透平使用,剩余部分还可满足其他中压蒸汽用户和变换装置反应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工业催化》2010,(3):63-63
<正>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壳牌粉煤气化高水气比改造低水气比变换工艺成果,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成果以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国产催化剂替代进口高水气比催化剂,对高水气比变换工艺实施改造,既节省蒸汽用量,又减少了工艺冷凝液的处理量,避免了反硫化,实现了耐硫变换工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壳牌粉煤气化原料气中的CO含量高达60%以上,为避免变换工段发生甲烷化副反应,设计大都采用高水气比变换工艺。但该工艺存在蒸汽消耗高、有毒可燃气体泄漏、催化剂失活快和操作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6.
低水气比耐硫变换装置运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佩辉 《中氮肥》2010,(4):24-26
我公司第二合成氨厂采用壳牌粉煤气化制气生产合成氨。壳牌炉制取的粗煤气中CO体积分数高达60%以上。CO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避免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使催化剂超温,通常采用以下2种变换工艺:工艺一是通过控制高水气比,将变换反应产生的热量移走来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工艺二是通过控制催化剂的装填量和低水气比来控制CO的变换量,再通过换热或喷水来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  相似文献   

7.
李桂萍 《大氮肥》2013,(2):90-92
介绍合成氨原料路线“煤代油”改造工程中变换工艺流程,比较高、低水气比变换工艺的优缺点.高水气比变换工艺存在蒸汽消耗量大、催化剂床层超温等问题,2011年实施了低水气比变换工艺改造。改造后,变换工艺装置运行稳定,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低水气比变换工艺的设计基础,使用流程模拟的方法从工艺流程、蒸汽消耗、换热负荷和外排凝液4个方面比较了高、低水气比变换工艺,为变换工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低水气比工艺消耗中压蒸汽35.16t/h,仅为高水气比工艺的54%;换热负荷26.45MJ/s,仅为高水气比工艺的52%;外排凝液27.89t/h,仅为高水气比工艺的42%,节能减排和降低投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壳牌煤气化制甲醇的变换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针对现有工艺提出了三段变换和二段变换2个优化改进方案;从流程特点、蒸汽消耗、建设投资和催化剂装填等方面,对比了现有流程和2个改进流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CO变换装置采用二段变换流程优于采用三段变换流程。  相似文献   

10.
壳牌粉煤气化高摩尔分数CO变换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仁春 《化学工程》2011,39(9):79-82
介绍了目前与壳牌粉煤气化相配套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高摩尔分数CO变换技术,即高水气比(摩尔比)变换技术、低水气比变换技术和低串中水气比变换技术.对3种变换技术的蒸汽消耗、最高变换温度、甲烷化副反应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总结了3种变换技术在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行状况,并结合目前运行现状对3种变换技术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阐述与Shell粉煤气化工艺相配套的一氧化碳变换三种工艺:高水气比工艺、低水气比工艺、低串中水气比工艺。从主要技术参数、能耗、设备投资、运行的稳定性等方面对三种工艺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Shell粉煤气化-耐硫变换工艺及其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Shell粉煤气化-高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和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高水/气变换工艺虽然能有效避免甲烷化副反应,但由于负荷较低或催化剂装填余量较大,第一反应器都因反应过度而超温。为降低反应器的温度,采用卸出部分催化剂、加入氮气稀释或加大蒸汽"压低"的办法,超温的问题才得以解决。低水/气耐硫变换工艺是通过控制工艺气中的水/气比,来控制反应的平衡,进而控制第一反应器床层的热点温度,达到在热点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将高浓度CO部分变换,工艺条件温和,节能效果显著。简单总结了Shell粉煤气化制氨和制甲醇的耐硫变换工艺和催化剂使用情况,可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SHELL粉煤气化高水气比耐硫变换工艺改造及运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素敏  管露锋 《大氮肥》2010,33(3):177-180
分析造成Shell粉煤气化高水气比耐硫变换装置在试车和运行中出现蒸汽耗量大、催化剂床层超温等问题的原因,提出耐硫变换高水气比改为低水气比的具体改造方案。实施后装置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原料油改煤工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第1套采用壳牌粉煤气化技术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程建设项目概况和主要工作内容;论述了壳牌粉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对项目试车和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生产运行情况表明,各项主要操作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装置运行比较平稳,生产的合成气完全可以满足合成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合成氨原料"油改煤"采用Shell煤气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Shell干粉煤气化工艺和Texaco水煤浆气化工艺对比,以及国内外采用这两种气化工艺生产装置的情况介绍,重点从造气,变换,脱硫,脱碳,甲烷化精制,以及甲烷含量对后工序影响等方面对采用Shell煤气化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证了采用Shell煤气化技术改造该公司现有合成氨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陈观寿 《化肥设计》2009,47(2):46-48
介绍了造气吹风气回收系统工艺流程、工艺指标、主要设备;对影响蒸汽过热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外供过热蒸汽、120~140m/s高蒸汽流速、12CrMor管材、蒸汽过热器换热管串联布置等生产保护技改措施,对比了蒸汽过热器改造前后生产运行效果。结果表明:4台犯400mm煤气炉产气量可增加氨产量7~8t/d,折成碳酸氢铵增产28~32t/d,且每年节约标煤600t,减少开支24万元。  相似文献   

17.
朱世明 《煤化工》2021,49(1):50-55
煤气化技术对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某40万t/a煤制乙二醇项目为例,选取有代表性的某干煤粉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和某水煤浆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在原料煤可同时适用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料制备、原料输送、气化和灰水处理、变换等主要工艺单元的对比,分析了两种技术在能量消耗和利用、操作安全稳定、环保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原料制备和输送环节能耗较低、操作安全环保,虽然气化工段煤耗、氧耗较高,但是可通过回收高温粗煤气的显热副产大量高压饱和蒸汽,能量利用率高,气化过程不需要加入蒸汽。综合对比,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成本低于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工艺流程及其甲烷化装置的反应原理;对比了分别采用Shell、KBR或Lugri煤气化技术方案时甲烷化装置的处理气量、循环量以及副产过热蒸汽产量。结果表明,在产品规模相同的情况下:①从投资角度分析,Shell方案甲烷化装置处理气量最大,但投资最高,KBR方案居中,Lugri方案最佳;②从运行成本角度分析,Shell方案副产蒸汽量最高,运行成本最低,其次是KBR方案,再次是Lugri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