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有氧锻炼对心率动力学的影响,采用近似熵(ApEn,approximateentropy)方法对大学生有氧锻炼前、后及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HRV)信号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条件下的时域分析及谱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个月有氧锻炼引起大学生心率动力学一定改变,锻炼后在仰卧状态及LBNP作用下,其RR间期序列的ApEn值均较锻炼前显著降低(P<0.01,P<0.05)。中长跑运动员组在仰卧状态及LBNP作用初期,RR间期序列的ApEn值亦均显著低于大学生组有氧锻炼前的各相应值(P<0.01,P<0.05)。大学生组在-6.67kPa/30minLBNP作用期间,HRV信号的ApEn值均随作用时间呈线性持续降低变化(P<0.01)。但常规的时域及频域分析却不能区分出上述这些差别。结果提示:有氧锻炼可使HRV信号的复杂度降低,而且在LBNP作用期间心率调节的同步化过程是持续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航空铆接噪声作业人员252人进行心电图描记,从而分析噪声强度,性质。类型与接触噪声工人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对噪声组选用常规九个导联诊断标准。结果:显示航空铆接噪声属高强度,高频率段为主的噪声(F=3.04,P〈0.05),从心电图异常改变,以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为多见,特别是心不齐占2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生产性能噪声对心血管系统亦有较明  相似文献   

3.
218例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谨  张顺平 《武警医学》1994,5(2):74-76
对218例冠心病人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检出心律失常412例次(92.25%),常规静息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81例次(37.1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冠心病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室性早搏、房性早博、房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87例显示ST段压低>1.0mm,其中心肌缺血75%不伴有心绞痛发作。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一项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3周头低位倾斜(HDT)-6°人体实验模型,观察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血流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21天HDT-6°卧床试验。受试者年龄23.8±6.1岁。HDT前、HDT第10天及卧床结束时进行了3次立位耐力检查。HDT前、HDT第3天、第10天、第21天用KYENG-Ⅰ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脑血流量。结果卧床第10天和卧床结束时,受试者立位耐力平均立位时间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卧床期间,左右侧大脑血流主峰高度和Ⅰ相面积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卧床第3天和第21天的左侧大脑阻力指数较卧床前显著增高(P<0.05),卧床第10天、第21天的左侧大脑血液流入时间较卧床前显著延长(P<0.05),卧床期间左侧大脑血液流入速度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卧床期间受试者左侧大脑Ⅰ相面积、左侧主峰高度、左侧大脑血液流入速度均和立位耐力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21天头低位卧床使立位耐力显著降低;HDT卧床期间,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可能是导致立位耐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身体素质的影响——Ⅱ.酶和自由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酶和自由基的影响,对照了51名健身锻炼和48名非锻炼老年男子血清酶活性和自由基水平。发现老年男子血清氧化还原酶活性处于成人正常值的中、下水平,血清SOD活性低于成人正常值下限,血清MDA含量接近成人正常值上限,健身锻炼可提高血清ALT活性(P<0.05),提高血清CK活性(P<0.05),提高血清CK MB活性(P<0.001),提高血清AST活性(P>0.05),提高血清GGT活性(P>0.05),降低血清ALP活性(P<0.05),降低血清LDH活性(P<0.05),同时还可以提高血清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MDA含量。提示健身锻炼可改善老年男子酶代谢能力,有利于提高新陈代谢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旨在评价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5例患者按Bruce方案进行了TET检查,把阳性患者分为疼痛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两者进行比较,并与试验阴性组(C组)比较。结果:运动时间,最大心率A组<B组<C组(P<0.05~0.01)。运动血压C组>A组(P<0.01)。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ST段下移级别B组>A组(P<0.01),下移深度A组>B组(P<0.01)。结论:TET多项指标判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部队在高原越野前后RBC—SOD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海拔5000m以上地区剧烈运动前后RBC──SOD活性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51名平原青年在海拔3700和5270m处进行5公里跑步越野,越野前静息状态和越野后即刻检测RBC-SOD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t检验分组比较,结果:静息状态随海拔升高RBC-SOD活性逐步下降,5270m较3700m下降非常显著(P<0.01),HCT和ηb逐步增高,亦相差非常显著(P<0.01),PFC无显著改变。TK在3700m较1400m增加非常显著(P<0.01),5270m较3700m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TFL随海拔升高增加非常显著或增加显著(P<0.01或P<0.05),MST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越野后即刻较越野前,海拔3700mRBC-SOD、ηb、TFL显著降低(P<0.05),MST降低非常显著(P<0.01)。海拔5270mRBC-SOD和ηb降低非常显著(P<0.01),其它指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随海拔升高RBC-SOD活性降低,血液粘度增高;剧烈运动后RBC-SOD进一步降低,血液粘度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1天头低位(HDT)卧床对人体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以及比较下体负压(LBNP)和头高位倾斜(HUT)两种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差异。方法6名受试者在21天HDT前、后分别进行LBNP(-4.00kPa/3min、-6.67kPa/3min及-9.33kPa/3min)和HUT试验(30°/3min、45°/3min、60°/3min及75°/3min),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血压(B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LBNP(或HUT)前相比:①LBNP(HUT)时HR显著增加(P<0.01),SBP显著降低(P<0.05);卧床后相应的变化量增加。②LBNP时DBP降低(卧床后达显著,P<0.05);而HUT时DBP增加(卧床后达显著,P<0.05)。③LBNP时MAP均显著降低(P<0.05);而HUT时在卧床前无变化(P>0.05),在卧床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LBNP和HUT引起的CVS反应并不相同。笔者认为,HUT更能促进心血管系统对立位应激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50只雄性Wistar大鼠(80 100g),随机分为对照组(G1),急性运动组(G2),急性运动+牛磺酸组(G3),力竭运动组(G4),力竭运动+牛磺酸组(G5)。牛磺酸补充方式为每日灌服1次(500mg/kg)。喂养2周后,进行负重游泳,测定血液、线粒体和肌浆网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牛磺酸有增加大鼠游泳力竭时间的趋势(0.05<P<0.10);运动后即刻,G3组BUN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及心肌线粒体GSH_Px活力明显高于G2组(P<0.05);G3组心肌线粒体膜荧光偏振度P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SRCa2+ ATPase活性和摄钙率明显高于G2组(P<0.05)。力竭后24小时,G5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4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通过抗自由基损伤,稳定生物膜和调节钙转运等途径对抗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海训对指战员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用常规方法检测某部指战员海训前的常规心电图、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 ,分别在海训前、海训结束后检测HRV时域指标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海训引起常规心电图的轻度异常率为 46% ,HRV时域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海训可显著改善指战员心血管系统功能 ,但长期大强度海训可导致心电活动异常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枸杞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耐力及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选择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成2组:运动组(游泳训练20天)、运动+枸杞多糖组。实验结果表明:运动+枸杞多糖组小鼠耗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运动组(P<0.01):二组MD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血乳酸指数(血乳酸含量mM/L/游泳时间min)明显低于运动组(P<0.05);小鼠全血、肝组织、肌组织SOD活力、肝组织GSH-Px活力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提示枸杞多糖具有提高小鼠运动耐力及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活性炭、大孔树脂AmberliteXAD-7血液灌流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表明:活性炭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P<0.01),而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降低作用不明显。AmberliteXAD-7灌流组LPS、IL-1水平与假灌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NF水平明显低于假灌流组(P<0.05)。在开始灌流后3h,两个治疗组的收缩压均较假灌流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活性炭、树脂血液灌流组存活时间与假灌流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LPS攻击后6h,活杀大鼠进行病理检查,两个治疗组肺、肠、肾、肝等脏器损害较轻。由此提示,通过体外血液灌流清除循环中致病递质可能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另一有价值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Gz作用下兔心脏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观察+Gz作用下兔心脏功能的改变,7只新西兰兔经麻醉后依次分别暴露于+2、+4和+6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s,增长率为1G/s,每次暴露后恢复时间为15min。记录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变化速率、心电图等的变化。在+2、+4和+6Gz作用下,左心室内压峰值较暴露前对照值分别降低62.96%(P<0.01)、63.34%(P<0.01)及82.01%(P<0.01),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分别降低58.46%(P<0.01)、53.59%(P<0.01)及63.06%(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分别降低67.78%(P>0.05)、332.74%(P<0.01)及500.54%(P<0.01)。除PvCO2在+6Gz作用后即刻显著升高外(P<0.05),其余动、静脉血气结果在+Gz作用后即刻较暴露前对照值均无显著性变化。+Gz作用可引起兔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双重任务脑力负荷的心理生理学评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生理学方法在双重任务脑力负荷评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波潜时(LAT)和波幅(AMP)、逐次心跳间期(IBI)及心率变异性(HRV)、逐次呼吸间期(IRI)及呼吸变异性(RRV)、眨眼率(BR)等心理生理学指标,评定了16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完成三种不同难度双重任务时的脑力负荷。双重任务由视觉追踪主任务和Sternberg副任务组成,其难度由主任务目标运动的速度和维度控制。结果①随任务难度增加,P3波LAT延长(P<0.01),AMP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IBI及HRV在中等难度任务时最小,其中IBI在任务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IRI随任务难度增加而减小(P<0.05),RRV任务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BR在三种任务条件与对照条件时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各指标与脑力负荷均有一定关系,但单一指标评定脑力负荷有局限性,多种心理生理学指标综合评定是双重任务条件下脑力负荷评定更为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游泳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3名坚持4年以上游泳锻炼的绝经后妇女和不参加锻炼的绝经后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游泳组妇女的骨矿含量及雌二醇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0.01或0.05),泳龄长短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470,P<0.01)。表明长期坚持游泳运动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从而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对人体自由基代谢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观察了补充牛磺酸对人体内自由基代谢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影响。14名受试者按性别、年龄、体重配对,随机分为牛磺酸补充组(400mg/天)与对照组。补充前与补充后2星期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运动30分钟,测PWC170、总功、总功/LBW、运动后3分钟恢复心率、RBC_SOD活力、RBC_GSH_Px活力、RBC及血浆MDA含量。结果显示:牛磺酸组PWC170、总功、总功/LBW补充后比补充前均明显提高(p<0.05);牛磺酸组急性运动后3分钟恢复心率在补充后比补充前明显降低(p<0.05);补充前,牛磺酸组运动后即刻RBC_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补充后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牛磺酸组补充后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RBC_SOD活力无显著性变化(p>0.05),RBC_GSH_Px活力升高幅度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补充前后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补充牛磺酸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这可能与其对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与一氧化氮对高原脱适应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与一氧化氮(NO)对高原脱适应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海拔5000m以上居住1年返回海拔1400m的36名青年随机分为:对照组;HBO治疗组;NO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结果:对照组前后差别不显著(P>0.05);HBO组BV增加显著(P<0.05),P、SV增加非常显著(P<0.01),η降低非常显著(P<0.01);NO组P、BV、SV、mAP增加非常显著(P<0.01),ALT、PAWP降低显著(P<0.05),TPR、η降低非常显著(P<0.01)。结论:HBO与NO对久居特高海拔返回后脱适应青年低排高阻性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增排降阻作用,吸入NO较HBO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孟庆恒  张富治 《武警医学》1994,5(5):259-261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成对、RonP和RonT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组室速发生率高于RonP组(P<0.05)和RonT组(P<0.01),RonP组高于RonT组(P<0.01);且成对、RonP和RonT室性期前收缩及室速发生率均以心血管病组为高。除急性心肌梗塞外,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短阵室速很少转为室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的220例经CT、MRI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出血组患者数79例,脑梗塞数141例。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脑出血部位与心电图异常分类情况、脑梗塞部位与心电图异常分类情况。结果(1)脑出血组79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为88.61%;脑梗塞组141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为84.09%;(2)脑出血部位为基底节、丘脑及脑干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97.96%,显著高于脑叶、小脑部位(73.33%)(P<0.05);(3)脑梗塞部位为基底节、丘脑及脑干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92.16%,显著高于脑叶、小脑部位(53.85%)( 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与脑出血及脑梗塞发病部位有关,且心电图对急性脑血管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舰船磁场环境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通磁作业的扫雷艇(按通常扫雷工况通磁6天,每天5小时)和不通磁的对照艇(不产生磁场环境)各26名艇员同时测试试验前后心电图、心功能、甲襞微循环、脑血流图、血液LDH和AchE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结果磁作业组通磁6天的艇员心输出量增加(P<0.01),甲襞微循环管径扩张(P<0.01),脑血流图幅值升高(P<0.05);经休息6天,上述变化均恢复原状(P>0.05);其它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舰船磁场环境中作业6天的人员可出现某些可逆性生理性变化,经休息6天即恢复原状,未见病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