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前30min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对照组于PCI术前30min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2组术后均继续每天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比较2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组LVES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0d,2组LVESD及LVEDD显著低于术前、LVEF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心功能,且高剂量(20mg)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PCI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41例。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每天1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ys-C)、血清肌酐(Scr)水平并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对比2组肾功能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结果2组术前hs-CRP、Cys-C、Scr、e-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强化组较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常规组术后第3天Scr水平高于术前水平(P〈0.05);常规组术后第1天Cys-C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明显高于强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IN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对比剂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Cys-C在造影剂肾病的早期检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3组:对照组(n=30):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盐类等药物行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n=30):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大剂量组(n=30):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1周、16周后检测患者体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素(BN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1周后,3组患者MMP-9、hs-CRP、BNP水平及LVEDD、LVESD、LVEF等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大剂量组MMP-9、hs-CRP、BNP水平降幅最大,LVEDD、LVESD下降程度最多,LVEF提高幅度最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患者MMP-9、hs-CRP及BNP水平,改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剂量能够增强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方法 本研究从2015年1月开始,至2016年1月结束,一共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组,各组4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剂量为1日10 mg.观察组介入治疗术前给予40mg瑞舒伐他汀口服,术后服用瑞舒伐他汀,1日口服10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变化、临床有效率、术前术后的TIMI和TMPG分级.结果 ①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低,P <0.05.②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明显更高,P <0.05.③在TIMI分级对比方面,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组内对比无差异,P>0.05.在TMPG分级对比方面,和术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MPG明显更高,P<0.05;和术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TMPG明显更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血浆hs-CRP的影响。方法 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d和40mg/d顿服,疗程7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较A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两周前后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的浓度及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对CD40L浓度的变化以及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实验组A和B组即口服瑞舒伐他汀10mL/qd和20mL/qd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D40L两周前后的浓度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清CD40L水平显著增高;实验组B组与A组用药前后CD40L水平均显著性下降,用药后B组较A组CD40L水平下降显著。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D40L水平,并呈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PCI手术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其中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剂量为10 mg/d,观察组为20 mg/d....  相似文献   

8.
郑建良 《中国医药》2012,7(2):135-136
目的 观察常规剂量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MI行静脉溶栓后临床判断为再通的患者共45例,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22例)和高剂量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在AMI发病24h内开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剂量组)和40 mg/d(高剂量组).治疗第1、4和12周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第4和12周末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治疗第12周末,高剂量组的LVEF、LVFS和6-MWT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10)%比(40±10)%,(29±8)%比(24±6)%,(313±90)m比(242±74)m,均P<0.05].2组在治疗过程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对AMI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40 mg/d)早期强化治疗,其心功能的改善优于常规剂量(10 mg/d),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拟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患者24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各120例。强化组在术前及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d,共30d;常规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常规剂量10mg/d,共30d。CIN定义为:在使用对比剂后的72h内,血清中肌酐浓度升高〉0.5mg/dl(〉44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结果强化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vs13%,X^2=0.458,P=0.002)。两组术后院内临床事件包括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死亡、需要IABP治疗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减少CIN的发生,同时减少院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钒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04-105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80 mg组(36例)、20 mg组(32例)。各组患者于术前第4天起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并于术前及术后24、48 h测定肾功能指标(Scr、BUN)和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 h的Scr均高于术前(P〈0.05);80 mg组术后24 h的Scr低于20 mg组(P〈0.05)。20 mg组、80 mg组的CIN发生率分别为31.3%(10/32)、11.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PCI患者的肾功能,降低CIN发生率,充分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治疗的效果,提升AMI药物治疗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均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甲、乙组,用药剂量分别为5 mg/d、10 mg/d,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FM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有改善,乙组以上指标改善效果比甲组更为明显(P<0.05);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甲、乙组依次为48.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尽早使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血脂水平与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大剂量(20 mg/d)对比常规剂量(10 mg/d)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影响,寻找适合中国人群剂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0月,应用Revmen 5.3软件针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3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RCTs,1 5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10 mg瑞舒伐他汀相比,20 mg该药能增加LVEF%(MD=4.30, 95% CI=3.67~7.23),增加TIMI分级3级百分比(OR=5.73,95% CI=3.26~10.08),减少NT-pro BNP水平(MD=-92.83, 95% CI=-120.49~-65.16),减少MMP-9水平(MD=-20.24,95% CI=-25.39~-15.09),减少hs-CRP水平(MD=-1.55, 95% CI=-2.06~-1.04),减少MACE发生率(OR=0.25,95% CI=0.16~0.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20 mg/d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标准剂量(10 mg/d),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关于ACS患者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比未用他汀类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研究,包括3 2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和术前未用他汀类药物相比,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RR=0.40,95%CI(0.32,0.49),P <0.001]、心肌梗死(MI)[RR=0.46,95%CI(0.35,0.60),P <0.001]和全因死亡(ACM)[RR=0.31,95%CI(0.13,0.72),P=0.006]的发生率。按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术后3个月外,住院期间、术后30 d、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血浆sOX40L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行急诊PCI的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急诊PCI术前12 h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术后20 mg口服,每晚1次,口服7 d)和B组(术前口服安慰剂,PCI术后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口服7 d)。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sOX40L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间PCI术前sOX40L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分别为(18.40±2.64)、(17.95±2.72)mg/L,sOX40L分别为(30.24±18.14)、(30.83±18.68)pg/ml;PCI术后24 h两组患者sOX40L和hs-CRP的水平均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hs-CRP分别为(27.64±2.75)、(28.18±2.91)mg/L,sOX40L分别为(38.71±17.36)、(41.93±17.71)pg/ml;PCI术后48 h及7 d,与B组比较,A组的sOX40L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PCI可增加sOX40L、hs-CRP的表达;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减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炎症反应,且高剂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16.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维持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qd;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20mg·L-1,q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hs-CRP、IL-6和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hs-CRP、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和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与降低血浆炎症因子hs CRP、IL-6和IL-8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35):4987-498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40例)和低剂量组(41例)。高剂量组患者在PCI术前12~24 h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术前2 h再给予40 mg;低剂量组患者在PCI术前12~24 h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储备分数(FFR)、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FFR、C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术后IMR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K、CK-MB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剂量组患者CK-MB和CRP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实施PCI术前,对NSTE-ACS患者预先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80→40 mg)可显著改善患者微循环障碍,同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追加20mg瑞舒伐他汀能否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方法 150例择期PCI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次日晚给予追加2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后次日晨测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术后瑞舒伐他汀组CK-MB和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追加20mg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冠心病(CHD)是由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堵塞导致的心肌功能疾病,不仅可以由动脉硬化引起,炎症、堵塞等也可能引起其发生。研究发现,在CHD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血脂和炎症反应发挥了重大作用[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疏通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灌注,是治疗CHD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CHD患者PCI术后,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脂和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是强效降血脂药,还具有抗炎、防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酒钢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0例。2组在实施PCI术前及术后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常规剂量组为每天10 mg,高剂量组为每天20 mg。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E-选择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LDL-C水平与LVEF相关性,并随访6个月记录不良发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TC、TG、LDL-C水平与hs-CRP、E-选择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高剂量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常规剂量组(P均<0.01);LDL-C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2018,P=0.0032);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vs. 15.00%,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