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B(NKB)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例正常孕妇产前及产后,15例正常育龄非孕妇女外周血NKB水平及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产前血浆NKB水平明显高于非孕组和正常妊娠组(P<0.01),正常妊娠组高于非孕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及子痫组产前血浆NKB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血浆NKB水平迅速下降,与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NKB阳性反应平均灰度值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其合体滋养细胞NKB表达水平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逐渐升高(P<0.01)。结论:异常升高的NKB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血清钙卫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该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HDCP患者(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阐(癎)前期19例,重度子(癎)前期11例,子(癎)5例)和25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血清钙卫蛋白水平.结果 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重度子(癎)前期组及子(癎)组钙卫蛋白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20±78)、(443±62)、(512±83)、(598±74)和(749±92)]μg/L.子(癎)前期组及子(癎)组与妊娠期高血压及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癎)前期组与轻度子(癎)前期组比较、子(癎)组与重度子(癎)前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钙卫蛋白可能在HDC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及其受体在胎盘组织的表达。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浆LP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LPA受体Edg4和Edg7的表达,以初步探讨LP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P<0.05),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组别血浆LPA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主要在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高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呈浅黄或棕黄色。Edg4、Edg7在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结论:血浆LPA及其在胎盘组织中的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血浆LPA水平有望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正常范围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影响TSH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97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四分位法根据血清TSH值从低到高分为4组(N1组、N2组、N3组、N4组),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TSH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4组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组收缩压低于N3、N4组,N2组收缩压低于N3组;N1组舒张压低于N3、N4组,N2组低于N3、N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TSH水平与孕周、舒张压呈正相关(β系数0.043、0.102,P<0.05)。结论:妊娠晚期正常范围内血清TSH水平可能与收缩压、舒张压、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正常范围的TSH水平随孕周增加及舒张压的上升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胎盘细胞凋亡以及与caspase-3蛋白和bcl-2蛋白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DP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组织(正常胎盘、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各15例)细胞的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FCM发现,随着HDP病情加重,胎盘细胞凋亡率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western blot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spase-3蛋白随HDP的加重表达逐渐升高(P<0.05),而bcl-2蛋白随HDP的加重表达逐渐降低(P<0.05)。结论 HDP患者胎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失衡可能与HDP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120例孕妇为实验组,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孕妇血清中VCAM-1和PAPP-A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CAM-1和PAPP-A在两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VCAM-1和PAPP-A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CAM-1在实验组胎盘组织中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实验组胎盘组织中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中血清VCAM-1、PAPP-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13,P<0.05),实验组胎盘免疫组化VCAM-1、PAPP-A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VCAM-1和PAPP-A在孕期母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的改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19例、重度子痫前期21例)及18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IGF-1及IGFBP-1的水平,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血清中IGF-1水平与胎盘组织中IGFBP-1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IGF-1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为(229±10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120)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IGF-1水平为(303±80)μg/L,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为(233±77)μg/L,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155±73)μg/L。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胎盘组织中IGF-1阳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为48%(29/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5/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3)血清中IGFBP-1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为(161±9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7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97±73)μg/L,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为(157±69)μg/L,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225±81)μg/L。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胎盘组织中IGFBP-1阳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为77%(4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5)相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IGF-1水平分别与相应部位的IGFBP-1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9,P<0.05;r=-0.396,P<0.01)。血清中IGFBP-1水平与胎盘组织中IGFBP-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8,P<0.01)。结论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IGF-1、IGFBP-1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髓质素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及胎盘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的测定,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非孕妇女(3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50例)、正常晚孕妇女(30例)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的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后两组胎盘组织提取液中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结果:(1)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及非孕组,与正常晚孕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孕组的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病情加重而增加,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2)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胎盘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胎盘肾上腺髓质素含量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75,P<0.01;r= 0.73,P<0.01)。结论:肾上腺髓质素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升高,它可能作为一种代偿机制参与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妊娠早、中、晚期子宫动脉及其胎儿脐动脉血流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择2005年4月-2006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单胎孕妇1098例,平均年龄(28.3±3.3)岁.在妊娠早期(10~14周)、妊娠中期(20~26周)、妊娠晚期(30~36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孕妇子宫动脉及其胎儿脐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脐动脉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D)比值(S/D).在孕期发生HDP的孕妇为HDP组,未发生HDP的孕妇为正常妊娠组.结果 (1)HDP发生率:1098例孕妇中,正常妊娠分娩者1054例(正常妊娠组),发生HDP44例(HDP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9例),发生率为4.01%(44/1098).(2)子宫动脉血流动态变化:正常妊娠组妊娠早、中、晚期孕妇子宫动脉RI分别为0.64、0.57及0.50,PI分别为1.24、0.98及0.80,S/D分别为3.26、2.58及2.20,3项指标随妊娠进展而逐渐降低,妊娠早、中、晚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P组妊娠早、中、晚期孕妇子宫动脉RI分别为0.55、0.67及0.64,PI分别为1.22、1.36及1.20,S/D分别为3.18、3.41及3.05,3项指标中孕中期最高,妊娠早、中、晚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P组孕妇妊娠中、晚期子宫动脉RI、PI及S/D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胎儿脐动脉血流动态变化:正常妊娠组妊娠中、晚期胎儿脐动脉RI分别为0.71及0.58,PI分别为1. 16及0.87,S/D分别为3.58及2.48,3项指标随妊娠进展而逐渐降低,妊娠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P组妊娠中、晚期胎儿脐动脉RI分别为0.71及0.63,PI分别为1.20及0.95,S/D分别为3.71及2.69,3项指标随妊娠进展虽有逐渐降低趋势,但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妊娠进展,正常妊娠妇女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逐渐下降,舒张末期血流增加;而HDP孕妇随妊娠进展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明显升高;正常妊娠妇女和HDP孕妇随妊娠进展其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血清金属蛋白酶12(ADAM12)-S水平变化及其与胚停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788例孕早期(6~13周)孕妇,应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中PAPP-A和ADAM12-S水平,并对测定结果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孕6、7、8、9、10、11、12、13周孕妇血清PAPP-A的中位数分别为93.19、222.56、438.63、790.56、1388.98、2440.99、3266.46、4031.83mU/L。血清PAPP-A水平呈现出随孕周增加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呈线型相关(r=0.964,P<0.05)。(2)孕6、7、8、9、10、11、12、13周孕妇血清ADAM12-S中位数分别为60.08、114.13、222.12、295.29、378.11、435.66、500.93、564.95μg/L。孕妇血清ADAM12-A的水平呈现出随孕周增加而逐渐上升趋势,呈线型相关(r=0.997,P<0.05)。(3)妊娠早期孕妇的血清PAPP-A水平与ADAM12-S的水平呈正相关(r=0.793,P<0.05)。(4)788例中正常单胎孕妇657例,胚胎停止发育者75例,胚停育者血清PAPP-A及ADAM12-S水平明显低于同孕周正常早孕妇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孕妇血清PAPP-A和ADAM12-S水平随孕周增加而上升,可能是预测胚胎停止发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正常妊娠时的变化及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正常妊娠妇女59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孕妇57例(妊高征组)和正常非孕妇女10例(对照组)的血浆CG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妊娠组血浆CGRP水平随孕周的进展而增加,孕晚期达高峰(7684±2775ng/L);妊高征组其血浆CGRP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中度妊高征患者CGRP水平(4976±2311ng/L)和重度妊高征患者CGRP水平(4635±2232ng/L)明显低于轻度妊高征患者(7128±2198ng/L)和正常晚孕妇女(7684±2775)(P<0.05)。血浆CGRP水平与平均动脉压、新生儿体重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CGRP的变化在妊高征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浆蛋白C和游离蛋白S水平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生色法测定血浆蛋白C,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游离蛋白S。受试者分为三组:妊高征组(组1),33例;正常妊娠组(组2),33例;正常非妊娠组(组3),33例。结果组2和组3血浆蛋白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组1血浆蛋白C水平分别低于组2(P<001)和组3(P<001)。组2血浆游离蛋白S水平低于组3(P<001),组1血浆游离蛋白S水平与组2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于组3(P<001)。结论正常孕妇单纯游离蛋白S水平下降,不足以发生高凝状态;妊高征患者血浆游离蛋白S水平与蛋白C水平均下降,则可能导致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S)患者血浆内皮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 (NBW )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3例PIHS患者和 32例正常妊娠者的血浆内皮素 1(ET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水平 ,收集的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分析。结果 :PIHS患者NBW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重度妊高征患者的血浆ET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和轻度妊高征组 (P <0 .0 5、P <0 .0 1) ,并与NBW呈明显的负相关 (r =- 0 .2 86 ,P <0 .0 5 ) ;重度妊高征组的IGF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NBW随PIHS患者严重程度的加剧而降低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结论 :ET 1和IGF 1在PIHS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并与胎儿的发育及NBW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Xu L  Liu P  Yan D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591-593
目的 探讨羊水内皮素1(ET1) 与围产儿缺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61例孕( 产)妇进行羊水ET1 水平检测。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110 例,对其中足月妊娠30 例同时进行母血和脐血ET1 水平检测;宫内缺氧组51 例。结果 (1) 羊水ET1 水平在正常妊娠组孕14 ~27 周时为(7.740±2 .133)ng/L,至妊娠晚期时为(18.640 ±1 .968)ng/L,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 P< 0.01) 。(2) 脐血ET1 水平明显高于母血ET1 水平,但较羊水为低(P<0.01) 。羊水与脐血ET1 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952,P<0.01),而母血与脐血无相关关系(r= 0.338,P> 0 .05) 。(3) 宫内缺氧组中,出现胎儿窘迫者羊水ET1 水平为(30.654 ±5.832)ng/L,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 P<0.01) ;出现重度新生儿窒息死亡者羊水ET1 水平为(960 .650 ±236 .698)ng/L,为正常晚期妊娠的60 倍左右( P<0 .001) 。结论 正常妊娠羊水中存在ET1 ,且随妊娠进展而增加。胎儿缺氧时羊水ET1 水平升高,并随缺氧程度加重而显著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贫血与维生素A缺乏的相关性,研究维生素A缺乏对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东莞市莞城医院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1204例,其中贫血孕妇299例为贫血组,非贫血且无其他妊娠合并症的孕妇90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维生素A浓度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差异。另外,根据维生素A浓度,以0.3 mg/L为界值,将入选孕妇分为维生素A缺乏组及维生素A正常组,比较2组孕妇贫血发生率、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差异。结果:妊娠晚期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分别为24.83%(299/1204)和16.45%(198/1204)。维生素A缺乏组孕妇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维生素A正常组(34.85%vs.22.86%,χ^2=12.732,P=0.000)。维生素A与妊娠晚期贫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04(95%CI:0.568~0.640),维生素A的临界值为0.36 mg/L。与正常组相比,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332.91±14.50)g/Lvs.(337.95±14.19)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14.61±2.08vs.13.93±1.79)、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1.77±0.76)%vs.(1.60±0.66)%]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11.19±6.05)%vs.(9.36±5.82)%]均升高(P<0.05),而2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生素A缺乏与妊娠期贫血可能存在相关性,并可出现相应的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改变。临床上需要监测孕妇血浆维生素A浓度,并通过膳食或药物补充,使其维持偏高于正常值下限的水平,以减少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as a new assay method for Gla protein antigens, the "dot immunobinding assay" which is used on screening for a large number of antibodies (Dot method) was applied. Plasma protein S(PS), protein C(PC) and prothrombin were measured in normal and toxemic pregnant women by the "dot metho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1. The PS concentration in the third trimester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a count of 90.0 +/- 18.6%. 2. PC in the first trimester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a count of 81.2 +/- 15.0%. 3. In the other periods, PS and PC were slightly decreased but not significantly.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change in PS or PC in normal third trimester pregnancy or in toxemia of pregnancy. 4. Prothrombin was increased during pregnancy, but not significantly. 5.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PS and PC concentrations (r = 0.52, p less than 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浆中VWF和PAI 1水平。结果 :(1)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血浆VW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与中、重度妊高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2 )正常妊娠组血浆PAI 1水平与轻度妊高征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组与中、重度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3)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浆VWF与PAI 1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 =0 .70 1,P <0 .0 5 ;r =0 .783,P <0 .0 5 )。结论 :孕妇血浆VWF、PAI 1水平有望成为检测妊高征病情进展的指标 ,VWF、PAI 1水平变化对指导妊高征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Li Z  Lin H  Mai M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1):661-663
目的 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内皮素(ET)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其相关关系,以探讨ET与β-hCG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3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17例正常晚期单胎妊娠妇女(正常晚期妊娠组)以及14例育龄期正常未妇女(正常未孕组)血中ET和β-hC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血ET和β-hCG水平(30.35±14.52ng/L和7.35±4.86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