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A (IL-17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CHB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CHB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的CHB患者IL-17A、GP73水平及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的差异,并分析IL-17A、GP73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B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IL-17A、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其血清中IL-17A、GP73、ALT、AST及TBiL水平逐渐升高,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CHB组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的IL-17A、GP73、ALT及AST水平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P<0.05),而白蛋白和T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HB患者血清IL-17A、GP73均与ALT、AST及TBiL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中IL-17A、GP7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呈明显相关性,临床中可联合检测用于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CXCL)10、CXCL16水平与肝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65例(轻度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0例(重度组),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XCL10、CXCL16、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组患者血清CXCL10、CXCL16水平与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重度组患者血清CXCL10、CXCL16、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水平及24h尿蛋白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肌酐清除率(CCr)均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CXCL10、CXCL16、ALT、AST、UA、Cr水平及24 h尿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ALP和CCr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对照组的ALB、DBIL、GGT、BUN、Cys-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CXCL10、CXCL16与ALT、AST、UA、Cr、24h尿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AL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XCL10、CXCL16水平升高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肝肾功能改变有关,临床可能通过检测二者水平来辅助评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再生、炎症反应及转换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级大鼠以随机数表法分成模型组(n=30)、健康组(n=30)及治疗组(n=30)。健康组不予以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则通过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腹腔注射制作ALF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取BMSCs通过门静脉注射治疗,模型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造模后第7 d,比较三组大鼠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炎症反应以及TGF-βR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但治疗组大鼠上述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健康组,但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TGF-βR1和TGF-βR2蛋白表达均高于健康组,但治疗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ALT、AST及TBIL水平与血清TNF-α、TNF-α mRNA及TGF-βR1、TGF-βR2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BMSCs移植在促进ALF大鼠肝再生方面效果显著,且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下调TGF-βR1和TGF-βR2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E成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超声E成像、MR mDixon序列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杨氏模量值(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5),ElastPQ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E成像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的受损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介素17A(IL-17A)、胆碱酯酶(CHE)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期间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CHB患者84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6例,另选取同期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IL-17A、CHE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HB患者血清IL-17A、CHE与凝血四项、ALT、AST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的FIB、CHE水平逐渐升高,PT、APTT、TT、ALT、AST、IL-17A水平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7A与FIB、CHE呈负相关,与PT、APTT、TT、ALT、AST呈正相关(P0.05);CHE与FIB呈正相关,与PT、APTT、TT、ALT、AST呈负相关(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中IL-17A、CHE水平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密切相关,联合检测IL-17A和CHE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GP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球蛋白(globulin,GLO)]、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IL-8、IL-10]、T细胞亚群[CD4+、CD8+]及HBV-DNA载量。统计两组治疗后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 vs 72.5 %,P<0.05);两组TBA、AST、ALT、TBiL、GLO、TNF-α、IL-6、IL-18及IL-8水平,CD8+含量及HBV-DNA载量均有所下降,而Alb、IL-10水平及CD4+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 vs. 27.50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与血浆置换,可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1(DNM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为HBV感染组,根据HBV-DNA病毒载量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13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孕检的1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NMT1、TIM-3水平。比较HBV感染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NMT1、TIM-3水平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55.38%(103/186)。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与HBV感染孕周、HBV-DNA病毒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DNMT1、TIM-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DNMT1>34.94 ng/mL、TIM-3>18.96 pg/mL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NMT1、TIM-3水平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91、0.870。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血清DNMT1、TIM-3水平联合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7例,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化疗不敏感组(38例)和化疗敏感组(9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PN、HSP90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Wip1 mRN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因素。随访3年,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化疗敏感组比较,化疗不敏感组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Ⅳ期和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3年,137例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15.33%(21/13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高水平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OPN、Wip1、HSP90α水平升高与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下降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肝爽颗粒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 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CH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替诺福韦酯治疗)和观察组(n=40,肝爽颗粒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总胆红素(TBIL)、层黏连蛋白(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IV-C)更低,Nrf2 mRNA、HO-1 mRNA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HB患者采用肝爽颗粒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可促进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改善,调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rf2/HO-1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聚桂醇注射液进行硬化治疗,对照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及白蛋白(ALB)。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 h两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升高(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LP降低,CHE升高(P0.05),对照组ALT、AST及ALP降低,CHE升高(P0.05)。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IL、AST、ALP及CHE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无水乙醇,对肝功能的损伤也较无水乙醇小。因此对于单纯性肝囊肿的硬化治疗,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酯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五酯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肝功能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细胞因子IL-17、IL-22、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以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转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2%(55/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6%(47/59)(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ALT、AST、TBIL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IL-17、IL-22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V-DNA、HbeAg阴转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酯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患者,虽不会增加抗病毒应答,但可改善机体肝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17、IL-22水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HBV-ACLF患者,均成功实施人工肝治疗,作为人工肝治疗组。将人工肝治疗组的患者根据入院后90 d是否生存分为生存组69例和死亡组28例。同期选取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AFP、FT3、NLR。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AFP、FT3、N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预测概率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FP、FT3联合NLR比值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工肝治疗组AFP、NLR高于对照组,FT3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FP、NLR高于生存组,FT3低于生存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与感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清钠、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AFP、INR、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而FT3则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AFP、FT3、NLR联合预测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FP、FT3、NLR的单独预测。结论:RDW、AFP、INR、FT3、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且AFP、FT3、NLR联合预测此类患者短期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VTQ测量肝硬度与血清AST/ALT比值对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将80例患者分为Child-Push A级30例、B级25例、C级25级,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将80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45例)与非并发症组(35例),80例患者均用VTQ法检测VTQ值,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计算ALT/AST比值。对比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不同部位的VTQ值,对比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的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对比有无并发症组的不同部位VTQ值,对比有无并发症组患者的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分析80例患者不同部位VTQ值与AST、ALT、AST/ALT比值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不同肝脏部位的VTQ值明显较A组及B组高,B组患者不同肝脏部位的VTQ值较A组高(P<0.05)。C组的AST水平、AST/ALT值明显较A组、B组高,B组的AST水平、AST/ALT值明显较A组高(P<0.05),C组的ALT水平较A组、B组高,B组的ALT水平较A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不同肝脏部位的VTQ值明显较无并发症组高(P<0.05)。并发症组的AST、AST/ALT比值明显较无并发症组高(P<0.05),并发症组的ALT较无并发症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肝硬化患者的AST、AST/ALT比值与不同部位的VTQ值正相关(P<0.05),ALT水平与不同部位的VTQ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VTQ测量肝硬度与血清AST/ALT比值可用于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手术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肝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AFP、sEC、HGF、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1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sEC、人类生长因子(H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水平,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清AFP、sEC、HGF、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IL、DBIL、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可降低患者血清AFP、sEC、HGF、ICAM-1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标记物(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04例乙肝患者HBs Ag、HBe Ag、HBc Ab、HBs Ab、HBe Ab5种HBV-M;用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等肝功能指标,对三者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Bs Ag、HBc Ab、HBe 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及载量均大于其余组(P0.05);HBe Ag含量、ALT浓度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48,P0.05)、(r=0.36,P0.05);AST、CHE与HBV-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无病毒载量与有病毒载量组之间AS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 Ag阴转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HBV-DNA也不能完全反应肝损害程度,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氧化应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CHB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和研究组(n=61,五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对比两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CD4+CD25+调节性T细胞、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MMP-1、MMP-2、TIMP-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后MMP-1、MMP-2、TIMP-1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后TBIL、ALT、GGT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五灵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CHB患者,可有效减轻机体氧化应激,调节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MMP-1、MMP-2、TIMP-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