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究马唐对旱直播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旱直播稻田马唐的防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1 m2独立池为1个小区,每小区播种旱直播稻32穴。对马唐设置8个不同密度(0(CK),2,4,8,16,32,64和128株/m2)处理,将其均匀种植在相邻4株旱直播稻的中心位置,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研究马唐密度对旱直播稻分蘖数、株高、田间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不同回归模型拟合马唐密度(x)与水稻产量损失率(y)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计算马唐在旱直播稻田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马唐密度的增加,旱直播稻的分蘖数、株高和田间透光率均明显下降;与CK相比,当马唐密度为128株/m2时,旱直播稻播种后60 d的分蘖数减少了83.5%,播种后74 d的株高降低24.4%,播种后75 d的田间透光率(离地75 cm)降低80.91%。马唐对旱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可造成影响,当马唐密度为2~128株/m2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密度龙葵对棉花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龙葵设为0、10~30、30~50、50~70、70~90和 90~110株/m2 6个密度处理,分别在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测定棉花株高、主根长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CAT活性、SOD活性和POD活性。【结果】 在棉花蕾期和花铃期棉花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均随龙葵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棉花蕾期时龙葵对棉花叶片MDA含量、CAT活性、SOD活性和POD活性影响最大。其中龙葵种群密度为50~70株/m2时对棉花MDA含量以及CAT、SOD和POD活性影响最大,分别为0.05 mg/g、5.53 U/g、10.96 U/g和7 893.24 U/g。龙葵种群密度为0、10~30和30~50株/m2时对棉花株数和单株结铃数影响不显著,且龙葵种群密度为0和10~30株/m2时,对棉花铃重影响不显著。【结论】 龙葵种群密度控制在30株/m 2 以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烟粉虱对棉花为害性及棉田烟粉虱的防治指标,为棉田烟粉虱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田间烟粉虱虫量系统调查、棉花产量测定的方法,分析烟粉虱对棉花为害性及防治数据,建立棉田烟粉虱的经济阈值。【结果】 烟粉虱对棉花单株结铃数、单株籽棉重、皮棉单产等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单铃重没有明显的影响;虫口密度(x)与棉花单株结铃数(Y1)、单株籽棉重(Y2)、皮棉单产(Y3)等指标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 12.242 e-0.008 x (r = 0.912 7**),Y2= 29.07e-0.009 6x (r=0.894 4**),Y3= 29.07 e-0.009 6x(r=0.894 4**),虫口密度与棉花单株铃重、衣分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烟粉虱对棉花纤维长度有明显影响,虫量与棉花纤维长度(Y4)回归方程为:Y4 = -0.004 6x + 28.409 r=0.607*【结论】 烟粉虱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棉田烟粉虱的经济和阈值以若虫计为1.9头/cm2。  相似文献   

4.
扁杆藨草持续危害对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扁杆藨草持续危害对棉花的影响,为棉田该杂草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扁杆藨草种群密度设为60 株/m2 ,测定其持续危害0、10、20、30、40、50 、60 d和全生育期棉花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结铃数、单铃重、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结果】棉花株高和茎粗随扁杆藨草危害持续期延长而减小。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小于30 d,对棉花主茎节数和果枝数影响不显著,大于30 d则显著减少。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对棉花中部和下部果枝结铃数影响不显著,显著引起上部果枝结铃数、单铃重减少。扁杆藨草持续危害期大于10 d,可使棉花产量显著减少,导致棉纤维品质指标下降。【结论】依据棉花产量指标,扁杆藨草防除应不晚于棉花打顶前30 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化次数及磁化灌溉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地区发展节水型集约可持续农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方法】2017年定期观测棉花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的,在T0(CK不磁化)、T1(一次磁化)、T2(二次磁化)处理中筛选出最优处理。2018年在二次磁化处理下设置不同灌溉定额(T1、T2、T3、T4、T5),综合对比棉花的各个生长发育指标及磁化灌溉水利用效率,筛选出最佳灌溉定额。【结果】T2(二次磁化)处理下的棉株表现均优于T1(一次磁化)、T0(CK 不磁化)处理的棉株,且产量达到最高,较对照增产22.3%;当二次磁化的灌溉定额达到3 360 m3/hm2时,棉花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均达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当灌溉水经过二次磁化处理且灌溉定额达到3 360 m3/hm2时,棉株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促使棉田获得高产,且达到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稻田千金子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稻田千金子科学防除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0、1、2、5、10、20、40和80株/m2)千金子对水稻田间透光率、水肥吸收和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模型拟合法分析不同密度千金子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推导千金子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千金子密度的增加,其株高显著增高(P<0.05,下同),并通过株高优势争夺水稻田间光照,当千金子密度≥10株/m2时,离地70 cm处的透光率显著降低至10.00%以下,离地25 cm处田间透光率低于1.00%.千金子可同时竞争稻田土壤的水肥营养,进而影响水稻生长,导致水稻有效穗数、穗长、实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锐减,产量损失率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产量性状间,除穗长和空秕粒数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他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水平.二次曲线模型y=-0.0151x2+2.2760x+0.8114能较好地拟合千金子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二次曲线模型,人工防除千金子的经济阈值为5.39株/m2,10%氰氟草酯EC化学防除的经济阈值为0.76株/m2.[结论]千金子可竞争水稻的田间光照和土壤水肥,影响水稻的产量性状,导致水稻严重减产.采取化学防治稻田千金子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的42%氟啶草酮悬浮剂的最佳剂量,杂草的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田间与室内结合方法,在不同浓度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条件下,分析其对棉田杂草防效、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出苗率、株高、产量等的影响。【结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对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有较高的杀草活性,EC50分别为17.58、17.68、16.87和16.44 mL/667m2。药剂的最佳组合为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90%以上,且要优于禾本科杂草,该组合对苘麻和田旋花的防效低于59%;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对棉花的株高、鲜重、果枝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没有影响,出苗率在42%氟啶草酮悬浮剂(40~20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的药剂下下降到90%以下。【结论】复配药剂的最佳浓度是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单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棉田主要阔叶杂草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具有良好的防效,有较高的杀草活性,防效达到90%以上;复配药剂中42%氟啶草酮悬浮剂浓度在40 mL/667m2以上时棉花出苗率下降到90%以下,但是对棉花产量,株高、鲜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种利于化学脱叶催熟、提高采摘效率和品质的新型机采棉种植模式,分析该种植模式的耗水规律与产量效益,优化和完善配套的高产技术措施,为完善现行76 cm等行距机采棉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1,13.5×104株/hm2;中密度M2,18×104株/hm2;高密度M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1(50% ETC),3 150 m3/hm2;轻度亏缺W2(75% ETC),4 050 m3/hm2;充分灌溉W3(100% ETC),4 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土壤水分分布、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与灌溉定额均对土壤水分分布有显著影响。水分在土壤剖面中分布整体呈现,随土层加深土壤含水率越高;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密度增加显著增加了上层土壤含水率,致使水分整体分布均匀性升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相较于重度亏缺灌溉,充分灌溉显著增加了棉田耗水量,并在土壤整体含水率上升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下层土壤含水率,水分整体分布均匀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和灌溉定额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以高密与重度亏缺灌溉组合水分利用率最高,达到14.08 kg/(hm2·mm),并且超过模拟值10.18%;以低密与充分灌溉组合棉田产量最高,但是与高密和重度亏缺灌溉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密度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3 150 m3/hm2组合是最适合76 cm等行距机采棉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棉田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免冬灌、春灌条件下滴水出苗对新疆南疆棉田土壤盐分特征及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7号为材料,设置3个出苗滴水量,分别为150 m3/hm2(W1)、300 m3/hm2(W2)和450 m3/hm2(W3),测定土壤pH及含盐量的动态变化、棉花出苗率、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W3、W2和W1处理的表层土壤pH在出苗期分别比播种期降低了0.57、0.43和0.19,含盐量分别降低了44.19%、38.70%和28.72%,但在盛蕾期以后洗盐效果逐渐下降。W2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达87.31%,较W3、W1分别增加了11.44和5.78百分点。出苗水量越大,棉株农艺性状指标值越大,W3处理的株高和茎粗较...  相似文献   

10.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棉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技术体系。【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灌溉定额为副区,设置种植密度13.5×104株/hm2(M1)、18×104株/hm2(M2)和22.5×104株/hm2(M3,CKd),灌溉定额3 150 m3/hm2(W1)、4 050 m3/hm2(W2,CKi)和4 950 m3/hm2(W3)。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株高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升高,单位面积叶片数、果枝数、蕾数、花数以及铃数在不同灌溉定额下均以高密度下数量最大。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对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单位面积结铃数和籽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植株干物质总重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在W1下最大。棉铃生长率(BGR)与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和单位重(Boll weight)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铃期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Boll weight呈显著负相关。籽棉产量上M3W1、M2W2和M1W3处理最高,三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76 cm等行距与传统(10+66)cm种植模式M3灌溉定额相同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单铃重较M1、M2密度显著低;降低种植密度能够提高单铃重;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有利于增加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增加灌溉定额有利于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优化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能够促进棉株生长,利于产量提高,当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灌溉定额为3 150 m3/hm2时,采用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马铃薯种植区科学识别和防控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研究马铃薯瓢虫在新疆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描述其形态特征;提出阻截策略和应急防控措施。【结果】2020年6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发现马铃薯瓢虫,发生面积6.12×10 hm2,主要寄主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以及龙葵Solanum nigrum L.等,其中马铃薯上危害较重,平均发生虫量5头/株,最高达27头/株。【结论】马铃薯瓢虫在新疆首次发现,其局部为害较为严重,应加强其识别与早期阻截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1,13.5×104株/hm2;中密度M2,18×104株/hm2;高密度M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1(50%ETC),3 150 m3/hm2;轻度亏缺W2(75%ETC),4 050 m3/hm2;充分灌溉W3(100%ETC),4 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土壤无机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机采棉品种单叶、群体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高产采棉品种单叶、群体光合特性,筛选个体及群体高光效品种,为机采棉产量遗传改良提供种质资源及理论支持。【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先驰st-303二氧化碳分析仪,分别测试5个不同类型机采棉品种花铃期的群体光合、单叶光合性状指标以及产量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显著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群体光合、单叶光合性状均与产量性状指标呈正相关,但群体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强于单叶光合性状;群体光合有两个峰值,分别在12:00~14:00及16:00~18:00两个时间段,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上、中、下部单叶光合性状指指标存在差异,中、下部位叶片与产量相关性强于上部叶片与产量相关性,其中中部叶片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产量性状存在显著相关;17N11号群体光合速率、单叶净光合速率均是最高,分别为3.64gCO2/(m2·h)和36.8 μmol/(m2·s),17N6号次之,为34.5 μmol/(m2·s)。【结论】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光合性状具有较强相关性,中部叶片单叶光合性状指标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强于上部及下部,17N11号与17N6号单叶及群体光合性状各指标合理,产量也相对较高,可作为高光效高产机采棉品种资源,为高光效、高产机采棉育种提供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