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与实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弥补现行医学教育中对人文精神培养和实践的不足,提高医学生综合素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率先开展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对医学生人文教育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亲友”为特定实践对象,医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电话、网络,寒暑假期间面对面沟通等途径建立亲友健康档案,对亲友相关健康问题进行全程管理,边学习边实践,使医学生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增进其与亲友的情感交流,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建立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的职业道德以及献身医学、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方法:从现行医学教学模式出发,将对医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可行性方式进行分地论述。结果:整理出五种在医学生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以供同仁参考。结论:现代医学的社会功能已拓展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与康复四大领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实现二十一世纪提出的“健康新地平线”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开展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重医轻文”“重治轻防”“重技轻道”医学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医学人文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破解该难题,应跳出医疗场域和医疗问题,以健康为中心,实施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和全面的医学人文教育、生命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从而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堪当大任的、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医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担当和特殊使命。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既是“新医科”的题中之义,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本然追求,更是新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涵。重庆医科大学坚持以未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在教育教学逻辑上进行重新打造,推动“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利用学校的校史人文资源,依托融媒体传播优势,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多元并举,努力探索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文素养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具备良好生命价值观与职业素养的内涵建设。文章将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内涵作为切入点概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联系,阐明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关注和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并指出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需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需要寻求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及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
卫生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教育由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职业人”,即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特点,除培养护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应重视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伴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产生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增高.患者来医院就诊的目的除了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威胁之外,还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获得更多与自己所患疾病相关的医学和保健知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逐步开展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为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这一需要,卫生职业教育就需在职业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强化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卓越医师",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在分析"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卓越医学生培养时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医学人文教育在卓越医学生培养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学生人文知识学习,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多途径、全方位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卓越医学生培养中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浅谈临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提高,护理在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护理学创立迄今,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美国医学教育研究会于1992年指出:“未来的医学生在技能方面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并成为病人的有效教育者。”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阶段,所以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的国民素质普遍较低,对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困难较大,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使接受者能够相互呼应,达到协助康复维护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模式的再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必须着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既要在办学理念上予以重视,更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本文对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在不增加医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以医学人文概论课程为总论,辅以系列专题讲座,实施医学人文教育前后期“不断线”;着重培养医学生以医学名家大师为楷模的人格塑造和职业素质培养,力求“仁爱”与“仁术”的有机统一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构建,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抗击“非典”的斗争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本文作者仅就在医学教育中要加强人文关爱教育谈了白己的想法。认为,培养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关爱教育,帮助医学生确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道德理念是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基础。人文关爱教育首先强调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其次强调医学实或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强调把坚持终生学习作为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强全科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现了时代的诉求,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实践层面对于消除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叙事医学融入全科医学生教育,有利于落实全科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开展连续化、系统化的医疗服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提出了叙事医学融入全科医学生教育的相关路径:转变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平行病历和反思性写作两大手段;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人类医学卫生健康更好发展、医学院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及医德精神与医德实践相融入的需要。通过深入探讨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融入的新模式、激发医学生自身修养融入实践的新动力以及新时代下培养医学生成长的新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精选医德教育队伍,学习伦理学与人文教育,以医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环境等具体措施,从而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以期培养医学生成长为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的卫士。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在全国展开.整体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士要做好患者身心的全方位护理,更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将其作为护士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学生的教育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和润物滋养作用。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涵养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培养懂医强药、品学兼优的高水准医学人才,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完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诉求出发,深入分析目前医学院校存在的医德认知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医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医德教育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贯通,形成整体的医德教育合力等医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建设健康中国培养更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以培养临床医师为目标,多注重对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而对医学伦理、医患关系、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关注度不足,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对其医疗行为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泰山医学院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分析了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存在教育内容滞后,教育途径重认知、轻实践,教育目的智育化、工具化,制度支持缺失等问题。为此,我们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心理相容为基础,以制度强化为保障。这一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既是对当前医学教育疏离社会、疏离人的主体性的时代回应,又是对客体化人文教育模式的超越,充分反映了当代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医学生人文行为养成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大思政”观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订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计划,这既契合了医学人文以“爱”为精神内核的育人理念,又响应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研究以“大思政”观为引领,围绕加强医学生思政工作一体化建设,从学科、文化、实践3个维度出发,培育“大师资”、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聚焦专业优势,凝练特色品牌,实施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计划,以培育出有灵魂、有温度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相似文献   

19.
医学高职院校遵循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导向、以“突出医学生的人文能力”为核心的整体原则。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过程中,探索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医学特色人文课程新体系,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差距,全面提升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渴求以及自我护理、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为中心的传统医学开始向以预防疾病,增强健康为中心现代医学转变,这一转变也带动了护理工作的转变,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为天职的护理工作者也理应担当起向病人、向健康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职责。护理工作者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宣传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由此,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 健康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1 护理工作应面向整个人群:早在1978年WHO在关于护理服务的研讨会上就明确提出护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