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 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合理及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目前,对于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鲜有研究。目的 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明确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为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实现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14-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衡量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水平的相关指标,基于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等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全国仅6个省(直辖市)实现协调发展。总体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并出现倒退现象,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1%、-1.69%、-0.45%。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为0.63,处于初级协调阶段(0.6,1],协调发展等级提升受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滞后制约;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5和0.44,均处于勉强协调阶段(0.4,0.6],经济发展落后成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结论 为实现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各地区需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达到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中国基层医疗服务长期面临着能力难以提升的困境,为此全国多地开展了县域医共体改革。目的分析有助于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路径组合,为完善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01-01至2022-11-26,以“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得662篇相关文献,最终共筛选出9篇文献、11个案例。基于文献和政策分析确定规划实施规模、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为条件变量,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门急诊人次年均增长率)为结果 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识别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结果 共有4条路径组合能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路径S1,规划实施规模*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2,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3,规划实施规模较小*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不整合*区域资源不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4,规划实施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其多因素条件互相组合的内在机理,明确不同因素组合对于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充分必要性,最终提炼出影响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最佳因素条件组合,为提高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洋葱素质模型,提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生态系统图,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资源及医疗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背景 2018年春季流感的爆发反映出我国基层儿科服务能力较弱,2016年《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基层儿科资源及服务提供现状值得关注。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儿科资源配置及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方法利用2011—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收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儿科科室、儿科床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以及儿科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并分析上述指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占比情况。结果 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机构数分别占其机构总数的25.60%和50.84%,儿科床位数分别占其床位总数的2.69%和7.41%,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分别占其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32%和1.47%;儿科门急诊人次分别占其总门急诊人次的2.73%和7.64%,出院人数分别占其总出院人数的3.22%和7.71%。2010—2017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科资源配置和儿科服务能力指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占比基本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建议将基层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发展,积极推动儿科专科联盟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儿科能力建设和引进儿科医学人才双管齐下;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专属药品配置,强化对儿童安全用药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背景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区域失衡、公平性缺失问题仍然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目的 探究提升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路径,为实现我国医疗资源合理且高效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2月开展研究,数据源于《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将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作为投入指标,以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为产出指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对我国2020年31个省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以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为结果 变量,以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每千人口床位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分权和医疗卫生财政预算支出占比为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 从组态视角探究内外部要素对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机制,剖析高或非高水平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组态,明确医疗资源高效率和低效率配置的多重路径。结果 2020年我国31个省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均值为0.852,但省际存在较大差异。组态分...  相似文献   

6.
背景 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就医需求多样化及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大背景 下,居家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居家医疗服务,四川省作为老年医疗居家护理服务的试点地区,当前开展主体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讨机构状况及服务开展现状十分必要。目的 调查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及居家医疗服务开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居家医疗的规范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7个城市、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该机构的一般资料、人力资源、居家医疗开展情况及阻碍因素进行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结果 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职医务人员10~316名,中位数为40(40)名;医务人员数量占全职员工的平均比重为(84.9±11.3)%;初级及以下职称医生占比的中位数为45.5%(24.2%),初级及以下职称护士占比的中位数为71.9%(34.2%);医护比为0.43~2.63,平均为(1.44±0.50)。机构不同所在地与是否参与等级医院评审、有兼职医护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不同服务区域与...  相似文献   

7.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维护当地居民健康的“守门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偏远地区,目前缺乏对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目的 分析西藏自治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优化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2020年的《西藏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并从西藏自治区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网络直报系统获取2015—2020年西藏自治区基层卫生的人力数据。描述性分析2015—2020年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并利用基尼系数和集聚度评价2020年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2015—2020年,西藏自治区基层床位数由3 393张上升至386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0.37人上升至0.61人,基层病床使用率由30.9%下降至11.5%,基层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由13.80人次降至9.95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床日由0.44 d下降至0.10 d。2020年,西藏自治区基层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3,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从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筹集到的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地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地区以及人群中去,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卫生事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为政府与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为改进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网络SBM模型测度2017-2021年31个省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和各节点效率。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和各节点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医疗服务能力产出效率均值高于医疗接待能力产出效率。结论:基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宏观视角下分析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联合效应。方法:分层抽取黑龙江省和河北省共32所公立医院的35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分析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组合。结果:薪酬满意度的产生存在3种条件组合:"工作环境导向型"反映制度、岗位环境等环境要素与薪酬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社会环境导向型"突出了医务人员作为职业群体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用"经济人"的概念考量;"额外收入补偿型"中额外收入的存在弥补了对薪酬制度的满意度,反映的是微观的薪酬制度中成本效益不匹配现象。结论: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薪酬满意度的改善不是医疗系统一方可以做到的,它建立在良好的薪酬制度体系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绵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效能,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资源配置状况的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卫生资源投入总量虽逐年增加,资源配置相对效率为有效,但投入产出效率逐年下降.结论 应完善资源配置效率监测评估和调控机制,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实现均衡与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湖北省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寻医行为的现状,科学分析患者寻医行为的特点,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改革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城乡居民寻医行为进行调查,对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寻医现状的差异进行检验或卡方分析。结果:湖北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覆盖率高,患者首诊选择基层的比例较高(城市73.5%,农村91.1%);患者对医疗保健知识的关注积极性不高,城市患者要显著高于农村患者(x2=32.69,P<0.01),获得途径均主要为电视;患者首先自我治疗的比例较高(城市61.5%,农村44.1%),城市显著高于农村(x2=10.96,P<0.01);农村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要高于城市患者,两组不满意的原因都是觉得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低和设备差;农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x2=8.02,P<0.05)和行为控制依从性(x2=5.54,P=0.02)都显著高于城市患者。结论:应改善患者获得医疗保健知识的渠道,提高基层医生的健康教育力度;依据基层医疗机构患者特点和疾病特点,引导患者作出合理医疗决策;规范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3.
“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是当前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广东省积极开展该项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改革经验作为典型示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但各地区实际情况存在差别,在推进该项改革措施时面对的问题、改革重点等也有所不同。本文基于《2019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和现场调研情况,选取广东省及其英德市、韶关市,海南省及其陵水县、五指山市,山东省菏泽市,汇总分析了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及相关配套改革的具体做法,以及各地区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激发运行活力、提高患者吸引力和满意度方面取得的成效。在推进“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各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改革重点不同,但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作为都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关键提供者,其对医防整合的认识影响整合服务提供,研究个体对医防整合的认识对制定和实施医防整合相关政策具有重要价值。目的 了解和评价基层医护人员主观上对医防整合的认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防整合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4-10月,设计医防整合主观认识评价问题,采用全国性多阶段抽样法,以基层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810份,回收有效问卷725份,有效回收率89.5%。借鉴Likert评分等级赋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2个变量降维,提取和解释公因子,计算因子得分。结果 反映医防整合主观认识的因子可以归纳为机构层次的环境支持公因子、科室层次的合作互动公因子和个人层次的专业界限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43%。经因子四分制转化,环境支持得分(2.97±0.54)分,合作互动得分(2.81±0.55)分,专业界限得分(2.46±0.65)分,医防整合认识综合得分(2.86±0.53)分。结论 医护人员在基层卫生体系中,感知到的整合服务的环境支持程度不高,缺少科室协作,并且仍存在较强的专业界限。构建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层卫生服务中的医防整合,需要体系和机构层面更多支持政策,加强不同卫生人员专业合作,转变医护人员医防割裂的专业思维。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基层医防深度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探索基层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管理融、队伍融、服务融、绩效融、信息融”,实现由全科医生团队统揽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一次门诊既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同时也完成必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防“五融合”提供“防、治、管”一体的健康管理,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居民获得感,又有利于推动机构内部横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融合及机构外部纵向的医疗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6.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PHC)概念的提出为发展现代高质量的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D-RCMS)的开展经验在PHC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后的40多年里,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古巴等建立了较为成熟的PHC体系,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开展成效并不理想。中国大陆自2009年开始实行新医改,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但目前的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回顾并分析了《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多年里,全球发展PHC的现状及经验。认为中国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包括:未在战略上充分重视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和专业培训、尚未建立起一支有活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质量PHC体系的双中心(双轮)驱动模式,即同时建设以居民为中心的PHC体制体系和以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希望这一模式的提出可以为中国新医改以及PHC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背景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就医格局。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实践者,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感知对于制度落实至关重要,研究其对分级诊疗的感知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分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分级诊疗的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4—10月,选取实施分级诊疗的6个案例省份,每个省份抽取具有代表性的1个城区和1个郊区县作为研究案例地区,然后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每个区(县)抽取6家左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最终抽取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家乡镇卫生院,对调查当日在岗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对分级诊疗制度重要性、效果、阻碍的感知。结果共回收分级诊疗制度感知部分应答完整的有效问卷1 308份。其中,1 231例(94.11%)对于分级诊疗有利于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的说法持正向感知,1 219例(93.20%)同意分级诊疗对患者和居民有益的说法。1 209例(92.43%)认为分级诊疗制度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 189例(90.90%)认为分级诊疗制度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1 087例(83.10%)认为分级诊疗制度能够改善医患关系,786例(60.09%)认为分级诊疗制度能够减少医疗风险,611例(46.71%)认为分级诊疗制度能够降低医疗费用。982例(75.08%)不认为分级诊疗会阻碍卫生机构发展,759例(58.03%)同意分级诊疗没有得到相应激励的说法,753例(57.57%)同意患者及其家属习惯了自由就医而不愿接受分级诊疗的说法,712例(54.43%)同意目前没有统一双向转诊标准和制度的说法,451例(34.48%)同意分级诊疗使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说法,403例(30.81%)同意目前没有有效转诊渠道的说法,387例(29.59%)认为目前其所在机构能力不足以有效实施分级诊疗的说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省份、性别、学历、职称、所在机构类型、岗位类别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感知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省份、性别、学历、职称及是否有正式编制是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感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性和效果的感知较好,但也担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阻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和所属地区等是其对于分级诊疗制度感知的影响因素。政府部门可以从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细节、提供相应激励及进行针对性宣传/宣教等方面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政策强调要发挥基层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主战场”作用。目的 了解我国基层慢性病管理领域研究主题、热点和发展趋势,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9月,通过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关于基层慢性病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09-13。应用Endnote X9软件,从年度发文数量、期刊分布、发文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运用VOSviewer 1.6.14软件进行高频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分析,并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结果 共纳入自1977年以来发表的研究型文献4 060篇,发文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全科医学》,共发文329篇(8.10%)。复旦大学是发表基层慢性病管理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机构〔1.75%(71/4 060)〕。高频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依次为慢性病〔8.75%(895/10 224)〕、社区〔7.49%(766/10 224)〕、老年人〔4.90%(501...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构建医防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卫生服务不可或缺,医护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服务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揭示整合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准确、科学制定医防整合服务政策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基层医护人员的医防整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基层医防整合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9年4-10月,采用全国性多阶段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医防整合认识和服务行为指标等,利用两水平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810份,基层医护人员自报预防服务时间占比有效问卷数量是624份,有效率为77.4%;固定患者服务比例有效问卷数量是609份,有效率为75.2%。基层医护人员自报预防服务时间占比和固定患者服务比例的均值分别为(37.7±23.033)%和(27.3±24.312)%。预防服务时间占比资料层级结构明显,两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日常服务过程中的预防服务时间占比影响因素包括是否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合作互动和专业界限认识(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获得的固定患者服务比例影响因素包括人员类型、是否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合作互动和本机构工作年限(P<0.05)。结论 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和签约服务;明确服务分工,加强科室和多学科合作;转变医防人为分割的固化思维等有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连续协调的医防整合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