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为促进研究生《药物动力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研究生在学习中建立更好的科学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研究生教学实践,对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论。  相似文献   

2.
浅谈药物动力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即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学科[1]。药物动力学系统地介绍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合理用药与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其广泛应用在药物治疗、临床药理、分子药理、生物化学、生物药剂、分析化学、药剂、药理及毒理等多领域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双隔室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计算,掌握药动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并熟悉相关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不同时间单剂量口服利菌沙片后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数据由PKBPN1程序自动拟合利菌沙的体内鼾过程,并计算出药物动力学参数,经对Cmax,TmaxAUC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利菌沙片的临床效果基本不受时间影响。  相似文献   

4.
《药物动力学》教学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动力学》是药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研究药物体内动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建立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并达到最有效的治疗作用,为开展临床药学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案例、学生反馈情况以及文献调研,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总结。得出如下结论:理论教学过程中需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课程的预习与复习;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模式,加强药动学软件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为使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对药物动力学理论知识有系统、感性的认识,并能系统地掌握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程序,为研究生开设阿魏酸血药浓度测定与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HPLC测定生物样本的方法、学会使用3P87软件处理药物动力学实验数据,初步了解基础与临床药学研究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是临床药理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设计的研究,对PK与PD多是分割看待,通常以传统上的体外药效学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等为指导。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度中测得的,而  相似文献   

8.
汪电雷  陈卫东  吴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41-142,148
本文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的特点,结合药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以新药研发过程为导向,促进药学专业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措施可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9.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联合模型是将PK与PD紧密结合,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可应用于药物开发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本文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概念和国内外研究概况,包括:效应室理论和Hill’s方程,PK-PD联合模型的属性,常用计算程序,应用及国内外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0.
杨红梅  葛为公 《华夏医学》2002,15(6):844-844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过程的速度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存在位置、存在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动态行为对药效的影响等[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处理的重大突破,药物动力学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工具学科,其原理正在普遍指导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学、实验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制剂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对新药研制、药物制剂的体内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大鼠ig给药后取血,以石杉碱甲为内标,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马钱子碱,DAS 1.0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ig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单体给药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与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ig给以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后,马钱子其他生物碱类成分对马钱子碱有吸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解决医学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难度大、学时紧、学生学习兴趣差、接受程度低等困扰高等数学学习的问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法 选取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6个班级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自制线上学习资源与中国大学MOOC教学资源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上传教学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教师面授,并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堂提问、随堂测验等,检验课上学习效果,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上学习。课后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课上授课视频及课后习题讲解等,辅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并分班建立课程QQ群,方便课后与学生沟通、辅导答疑。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课上的参与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上平均师生互动由每节6次提高到10次;课上出勤率由原来的93.93%(232/247)提高到97.94%(238/243);作业按时提交率由原来的92.71%(229/247)提高到96.71%(235/243)。课程教学完成以后,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由(81.27±4.56)分提高到(89.5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P<0.001)。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采用,不仅对学生学习成绩有良性作用,而且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后续期待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Excel中编写和应用四格表资料Fisher确切概率法的计算程序.方法 应用ExeeI中if语句、sum、fact、dsum等计算函数,编写四格表资料确切概率法的Excel计算程序,结合医学实例比较和评价计算结果.结果 在Excel计算程序中输人四格表资料4个数值,即可得剑确切概率法计算的各组合表P值、双侧累加概率P双、单侧累加概率P(-)或P(+)以及直接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的X2值、P值,计算结果与SAS、SPSS结果一致.结论 在ExceI中可方便、快速、正确地完成四格表资料直接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存在的患者不配合、部分病例少、实践机会少等不足,本研究探讨基于“雨课堂”及标准化病人的案例式教学在妇产科见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教学中采取精心挑选案例、细化课前准备、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及课后开展评价等方式。为评价教学效果,针对2015级临床医学、预防、法医专业330 名见习本科生开展无记名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224名(67.9%)学生中,有210人(93.8%)认为此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更能够促进学习积极性,有200人(89.3%)认为更能促进积极的课堂气氛;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163人,72.8%)、临床实践能力(189人,84.4%)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71人,76.3%),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158人,70.5%)。这说明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产科见习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升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实践的教学改革方向。吉林大学药学院在研究生药动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实践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及点评教学等改革手段,结果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充了药动学课程的学习内容,知识脉络清晰,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才能均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教学改革中,师生都受益匪浅,取得了满意的教和学的效果。因此,"基于问题"的研究生药动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益教学方法改革尝试,值得在适宜的学科深入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与临床从业面临的新问题,为探索更适宜的本科阶段课程教学模式,对西安医学院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正畸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在讲授口腔正畸学课程时,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美学原理,引导学生应用美学原理分析、理解和掌握口腔正畸学知识点。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该项教改反馈良好,口腔正畸学理论考试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得分均有提升。该项教改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口腔正畸学专业知识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顺应学科和行业发展需求,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46-148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口腔修复学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口腔医学人才,我们通过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现实出发,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次,在课堂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体系,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学习动力弱、知识体系混乱、电路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目标,设计了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差异化原则、量化公平原则),提出了四项教学改革措施,即:以学生助教团队带动普通学生学习、以学案撰写促进学生主体意识觉醒、以课堂教学风格转变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多样化业绩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课程核心概念与知识体系,其自主学习能力获得了提升。  相似文献   

19.
PBL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本研究尝试将PBL教学环节嵌入中医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此,展示了此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时汇报了通过问卷、访谈收集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以及研究者基于课堂实践的教学反思;最后就PBL教学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给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基层医院儿科资源不足和诊疗能力落后的问题成为制约儿童疾病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难点,浙江省探索并构建了集培训提升、继续教育、实践输出为一体的基层医师儿科诊疗三阶段标准化培养模式。在培训提升阶段,包括基层医师培训、理论考核和浙江省儿科联盟认证。在继续教育阶段,包括移动端教学资源库和线上定期答疑。在实践输出阶段,包括儿童疾病分级诊疗和公益科普讲座。自2018年至2021年,共开展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 418人,通过考核327人,最终53人完成浙江省儿科联盟认证并被纳入浙江省儿童疾病分级诊疗体系。联盟新成员将分级诊疗覆盖范围从24个区县32个机构扩充至38个区县73个医疗机构。联盟成员完成科普讲座40场,观众累计13 233人次。基层医师儿科诊疗三阶段标准化培养模式通过多形式、标准化、延续性的方式持续同质化,提升了基层医师的综合能力,也为各地基层医师培养和分级诊疗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