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在患儿心脏手术核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3月150例心脏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4-10月150例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交接方法,实验组采用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完善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内容及流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边缘时间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手术边缘时间护理总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设立和应用手术流动交接记录本完善手术交接核查,可有效降低手术边缘时间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手术交接转运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研究群体烧伤病员远距离空运后送的护理组织与实施。方法对2006年34例烧伤伤员空运后送护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34名伤员全部为男性,病重25人(占73.53%),病危3人(占8.82%),100%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重度吸入性损伤16人占47.06%,中度吸入性损伤18人占52.94%。空中飞行距离约1600km。按空运申请、空运前医疗护理准备、运送伤员到达登机点、组织伤员登机、实施空中医疗护理、组织伤员离机与交接、进行飞机的清洁与消毒、补充药材等8个阶段逐步展开救护。结论对于群体烧伤伤员空运后送,转运前的护理准备非常重要;对群体伤员进行分类编号管理,是防止护理工作混乱的基础。空中转送的医疗与护理具有独特性,但现代化的监护增加了转运的安全;统筹使用空中与地面的护理力量,可以提高护理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3.
【】 目的 通过我院对2例模拟病人和2例急危重患者航空转运的过程和方法,总结空中转运的护理流程。 方法 转运前病人病情及护理风险评估、随机机组人员素质及能力要求、所需物品及仪器的评估、当日飞行天气的评估及航空航道的批文;转运途中的监测与病人的应急处理;转运后空地交接。结果 4例急危重症患者,均安全抵达目的地,转运过程流畅。结论 危重病人空中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的保障工作及到达目的地的交接工作,提高转运的时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总结85例危重新生儿院外转运过程中的护理,转运前对患儿病情的详细评估,设备及人员的充分准备、转运中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转运后对患儿病情交接及设备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总结34例危重症患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下长途转运的护理经验,包括制订转运计划,转运前物品、患儿准备及通知转入科室,转移至救护担架车、转移至急救车、转运途中患儿及ECMO管理,转运后患儿交接,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处理等。通过精心计划、团队合作和针对性护理管理,34例危重症患儿ECMO支持下长途转运均安全到达,无患儿病死,最终患儿脱机成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大批量空中转运汶川地震伤员的护理.于2008年5月21-30日实施了18次空中转运,飞行时问近40 h,转运了615名地震伤员.转运前做好人员配置,航空信息采集,伤员准备,物资准备和飞机准备;转运中做好伤员搬运与安置、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到达目的 地后做好与接收医院的交接工作.本组伤员全部安全转运至目的 地,未发生任何意外.  相似文献   

7.
顾琴  张红  黄华  苏琴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开始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与ICU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通过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等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结果。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较实施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ICU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之间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刘立宇  刘思雨  马向莉 《妇幼护理》2024,4(9):2106-2108+2111
目的 针对儿科领域中的急诊危重患儿,在院内转运的交接过程中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的管理对策,观察其转运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本院儿科急诊收治的均在院内实施转运的危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转运护理,观察组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实施管理对策.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转运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运至住院病房的时间、转运至检查室时间、转运至手术室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科急诊领域中的危重患儿,在院内实施转运交接期间,开展无缝隙护理举措,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对2013年1~6月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问题调查分析后,于2013年7~12月实施增加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记录单、制定手术室患者安全转运和交接的工作流程并培训、增加反馈环节等安全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转运和交接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改进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管理措施后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提升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娟 《护理研究》2011,25(1):70-71
危重病人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危重病人院内的安全转运,是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目前,危重病人转运交接中存在信息交接不全或遗漏、交接双方职责不清、护士未全程护送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危重病人的转运交接流程,减少护理纠纷,我们在原有交接程序的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清单式交接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表格式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与采用清单式交接前后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所需时间、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清单式交接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及效率和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所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均有所下降。 结论 实施清单式交接显著提高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转运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确保了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2.
周红琴   《护理与康复》2021,20(9):82-86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过程的质量管理,以提升院际转运质量.方法 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护理中心临床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检索院际转运相关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文献,确定12条最佳证据,转化为13条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30例危重患儿,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调阅转运交接护理记录等收集资料,统计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证据应用前执行力较差的5个指标,实施实践变革后取得了较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前发生5起转运意外事件,证据应用后无意外事件发生.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的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的最佳证据,可规范医护人员行为,提高转运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表运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对转运时间、患者温度及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月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转运交接方式。观察组应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表。比较两组转运时间、患者温度,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运过程中均保持较高的体温(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模式转运交接表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缩短患者的转运交接时间,保证患者的体温,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60例急诊院内患者转运无缝隙交接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从细节入手满足患者各种需求,用质量持续改进理论、优质护理等改造转运流程模式,认为在急诊科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使交接问题减少、交接效率提高,患者满意率达98%,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急诊护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避免因交接不严引起的各种矛盾,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安全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车载转运暖箱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作用,评价新生儿转运救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 我院NICU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97例。成立转运小组,做好转运前物品及患儿的准备;转运中应用车载转运暖箱为新生儿保暖,加强呼吸道管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项安全护理及管道护理。转运后妥善交接,为下次转运做好准备。 结果 197例危重新生儿均成功转运至我院,转运成功率100%。转运后,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及血糖均优于转运前。 结论 运用车载转运暖箱转运危重新生儿,维持了患儿体温稳定,提高了新生儿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于建梅 《当代护士》2016,(6):173-174
目的探讨临床科室使用转运患者护理交接登记表对患者转科、手术时护士交接工作的帮助。方法在患者转科、手术护士交接患者病情时使用,交班科室详细填写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需特殊交待注意事项,交接科室护士共同确认,保证患者安全交接。结果患者转运安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对转科、手术患者交接更加规范。结论通过使用临床科室转运患者护理交接登记表,规范了护士交接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协调配合,保障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院外转运的安全.方法 从围转运期的环节入手,通过对转运患者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性评估,实施规范护理流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关注护理风险点,强调护理信息书面交接.结果 2005~2010年接诊转运特重度烧伤患者75例,顺利完成转运,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 院外急救转运作为抢救特重度烧伤早期患者的重要环节,给予专业、连续、优质的护理配合,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200例我院转入或转出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以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交接问题不清发生3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5、10例,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6.71±2.10)min,观察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2.04±3.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规范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减少不良事件、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交接双方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群体烧伤病员远距离空运后送的护理组织与实施。方法对2006年34例烧伤伤员空运后送护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34名伤员全部为男性,病重25人(占73.53%),病危3人(占8.82%),100%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重度吸入性损伤16人占47.06%,中度吸入性损伤18人占52.94%。空中飞行距离约1 600 km。按空运申请、空运前医疗护理准备、运送伤员到达登机点、组织伤员登机、实施空中医疗护理、组织伤员离机与交接、进行飞机的清洁与消毒、补充药材等8个阶段逐步展开救护。结论对于群体烧伤伤员空运后送,转运前的护理准备非常重要;对群体伤员进行分类编号管理,是防止护理工作混乱的基础。空中转送的医疗与护理具有独特性,但现代化的监护增加了转运的安全;统筹使用空中与地面的护理力量,可以提高护理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大批量地震伤员通过航空转运分流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2008年5月21-30日我院航空转运18批615例地震伤员到全国部分省市继续治疗的实践,就大批量伤员转运的实施,以及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组织与管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15例地震伤员安全空运到目的地,顺利交接。结论科学有序的护理组织与管理,以及多方人员的协调配合是高效、安全转运伤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