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右叶活体肝移植供体,30例右叶活体肝移植术后无SFSS受体及6例伴SFSS受体患者均行肝脏CT灌注成像,测量各组活体肝移植术前供体及术后14天和28天受体肝总血流量(TBF)、肝动脉灌注量(HAP)及门静脉灌注量(PVP)。分析和各组之间灌注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供体捐赠前[(PVP0=(82.5±13.0)ml/(min·100g)]相比,无SFSS受体的患者在术后14天和28天时PVP明显增高[PVP14=(139.7±40)ml/(min·100g),PVP28=(109.8±19)ml/(min·100g)],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和P=0.008),但术后28天PVP较术后14天明显降低(P=0.007)。SFSS组术后14天PVP较无SFSS组明显增高[PVP14=(186.0±22.0)ml/(min·100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2)。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评价无SFSS供体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对病变血管有特殊的亲和性和靶向性,生物利用度高,可使缺血区域的血流增加,为克服因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大部分切除、肝移植等缺血性治疗造成的缺血冉灌注损伤等困难带来了曙光,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评价方法.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窦水平的血流灌注变化,且可区分肝动脉、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因此,理论上可利用该项技术来评估前列腺素E1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素E1对病变血管有特殊的亲和性和靶向性,生物利用度高,可使缺血区域的血流增加,为克服因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大部分切除、肝移植等缺血性治疗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困难带来了曙光,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评价方法。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窦水平的血流灌注变化,且可区分肝动脉、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因此,理论上可利用该项技术来评估前列腺素E1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256层CT灌注成像观察肝纤维化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正常对照组29例,肝纤维化组S1S2期20例、S3S2期20例、S3S4期15例行螺旋扫描全肝脏灌注,于灌注图上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hepatic total perfusion,HT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etic perfusion index,HPI)值,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检验。结果:肝纤维化各期均有相应的病理改变。HAP在S1S4期15例行螺旋扫描全肝脏灌注,于灌注图上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hepatic total perfusion,HT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etic perfusion index,HPI)值,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检验。结果:肝纤维化各期均有相应的病理改变。HAP在S1S2期为(13.68±4.02)ml·min-1·100ml-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3S2期为(13.68±4.02)ml·min-1·100ml-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3S4期为(25.10±7.36)ml·min-1·100ml-1,明显增高,与正常组和S1S4期为(25.10±7.36)ml·min-1·100ml-1,明显增高,与正常组和S1S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PI在S1S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PI在S1S2期为(22.11±4.88)%,S3S2期为(22.11±4.88)%,S3S4期为(32.07±7.35)%,与正常组、病变组之间比较逐步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PP和HTP数据缺乏稳定性。结论:256层CT全肝灌注,HAP和HPI能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肝纤维化提供稳定和有价值的指标;而HPP、HTP指标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肝脏灌注成像的CT扫描方法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测定肝硬化肝脏血流量的扫描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经临床、实验室及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其中ChildB级患者10例,ChildC级患者5例。对照组为13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各血流灌注参数。结果: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肝组织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正常组的HAP、PVP、THBF和HPI分别为(0.28±0.10)ml/min·ml、(1.18±0.40)ml/min·ml、(1.46±0.44)ml/min·ml和(19.73±5.81)%;肝硬化组的HAP、PVP、THBF和HPI分别为(0.23±0.11)ml/min·ml、(0.61±0.25)ml/min·ml、(0.84±0.32)ml/min·ml和(27.16±12.75)%。结论:肝脏单层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的量化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定量测定肝有效血流量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1只健康成年犬行单层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去卷积法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并换算成肝动脉血流量(HAF)、门静脉血流量(PVF)与电磁流量计(eletromagnetic flowmeters,EMF)的测量值比较,评价CTP的准确性。3名观察者两次独立测量18名健康志愿者的肝血流参数,评价CTP的可重复性。结果CT灌注法测量的HAF、PVF、总肝血流量(THBF)分别为(145±35)、(611±161)、(755±179)nd/min;EMF法测量的HAF、PVF、THBF分别为(127±44)、(637±165)、(764±182)mi/min;两种方法3个测量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1、0.828、0.899;双因素方差分析3名观察者每次CT灌注测量值之间或同一观察者前后两次测量值之间比较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ICC〉0.9)。结论CTP能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具有和EMF接近的准确性,且更能有效地反映肝脏生理或病理血液动力学状态。CTP具有非侵入性、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CT灌注成像是利用CT的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了解组织及病变的血流灌注特性点及血管特性,并可通过色阶赋值获得灌注图像,达到功能性诊断的目的.肝脏由于其双重血供的特点,在灌注及处理的过程中均需采用特有的方法.介绍了CT灌位成像的原理、肝脏灌注成像的方法以及肝脏与部分肝脏肿瘤的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常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及灌注参数图像重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扫描程序、灌注参数计算和灌注参数图像重建方法。方法对30例无任何肝脏疾病的正常肝脏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用最大斜率法进行肝脏CT灌注参数的计算,利用去卷积法的图像重建功能,经改进后进行肝脏CT灌注参数图像的重建,重建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门静脉灌注指数(PPI)等4种图像。结果最大斜率法计算的正常肝脏CT灌注参数:HAP、PVP、全肝总灌注量(TLP)、HPI、PPI分别为(0.3355±0.1269)ml·min-1·ml-1、(1.1034±0.2065)ml·min-1·ml-1、(1.4389±0.2398)ml·min-1·ml-1、(23.3±10.2)%、(76.7±10.2)%;在重建出的HAP图像上,肝实质呈中等程度的灌注,在PVP图上肝实质呈明显均匀高灌注,在HPI和PPI图上的表现分别与HAP和PVP类似。在重建图像上测得的HAP、PVP、HPI、PPI分别为(0.3489±0.12)ml·min-1·ml-1、(1.2084±0.37)ml·min-1·ml-1、(22.41±8.31)%、(77.59±8.31)%,并据HAP、PVP计算出的TLP为(1.5573±0.42)ml·min-1·ml-1,与最大斜率法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采用1次屏气,注射40~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为4~5ml·s-1,从注射对比剂后7~9s开始连续扫描45s共45层的扫描方式,基本能反映各组织结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是较理想并实用的扫描方案;采用改进后重建方法重建出的灌注参数图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的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灌注图像重建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非介入性评价器官、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就肝脏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观察指标、扫描及图像重组、临床应用、优势和限制及有待深入的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结论 CTPI可客观定量地评价肝IR损伤时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的理想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1)应用Somatom Sensa-tion16螺旋CT扫描仪,对38例患者分别以2.5ml/s(8例),3.5ml/s(15例)、4.5ml/s(15例)注射流率注射碘必乐或优维显(1.5ml/kg体重)行肝脏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测量靶血管及肝实质CT值,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确定不同注射流率下肝脏MSCTA各期延迟时间。(2)以方法(1)确定的参数对60例患者(按上述不同注射流率分3组,每组20例)行MSCTA,对不同注射流率所获得的MS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峰值、门静脉与肝实质的密度差(PV-L)峰值,腹主动脉、门静脉及PV-L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动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8s、24s、19s,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52s、45s、36s,肝实质延迟时间分别为68s、65s、64s。MSCTA图像4.5ml/s组明显优于3.5ml/s组、2.5ml/s组,3.5ml/s组明显优于2.5ml/s组(P〈0.05)。4.5ml/s组行MSCTA检查时出现3例对比剂外渗。结论采用3.5ml/s注射流率行肝脏MSCTA,可获得较满意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7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志愿者(正常组),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再按其肝硬化程度分为两组:9例为轻中度肝硬化(轻中度肝硬化组),8例为重度失代偿肝硬化(重度失代偿组)。计算各例的各项灌流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门静脉灌流量(HPP)、门静脉灌流指数(PPI)明显减低[HPP:(0.49±0.19)ml·min-1·ml-1与(0.60±0.16)ml·min-1·ml-1,P=0.045;PPI:0.58±0.14与0.67±0.06,P=0.015],门静脉与肝动脉灌流比率(HPP/HAP)亦明显减低(1.63±0.87与2.12±0.65,P=0.04),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升高(0.42±0.14与0.33±0.06,P=0.015),提示肝硬化时HPP减少,门静脉血流在肝脏血供中的比例减少,而动脉的灌流比重增加;(2)重度失代偿组肝硬化HAP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0.48±0.16)ml·min-1·ml-1与(0.25±0.07)ml·min-1·ml-1,P=0.002],HPI亦明显升高(分别为0.54±0.10与0.32±0.07,P=0.0001),PPI则明显降低(分别为0.46±0.10与0.68±0.07,P=0.0001),提示不同程度肝硬化其灌注指标存在差异,灌注改变与肝硬化程度有关。结论肝脏CT灌注测量可以反映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值的变化也能够提示肝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64层螺旋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64层螺旋CT肝血流灌注成像41例,其中肝硬化31例,健康志愿者及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者10例,计算肝脏血流灌注各参数. 结果 对照组肝门静脉灌注量PVP为(73.07±8.53) ml·100 ml-1·min-1,肝动脉灌注量ALP为(11.25±1.70) ml·100 ml-1·min-1,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3.59±2.27)%.肝硬化时,门静脉灌注量PVP为(46.53±15.70 ml/100ml/min),肝动脉灌注量ALP为(16.21±5.50) ml·100 ml-1·min-1,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27.87±13.25)%.两组间灌注参数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MELD评分>6分患者肝血流灌注与MELD评分≦6分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MELD评分<6分与对照组间ALP、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PVP、HPI与MELD分级高度相关(γ>0.75). 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参数,灌注参数与MELD分级相关.肝硬化时CT血流灌注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MSCT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0例乳腺肿瘤(包括15例乳腺癌和5例纤维腺瘤)的MSCT灌注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与对侧正常乳腺组间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组与乳腺癌组之间的BF、BV和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 cm的乳腺癌的中心与边缘之间的BF、BV和 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 cm的乳腺癌的中心与边缘之间的BF、BV、MTT和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能反映乳腺病变的血液灌注特点,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HPD)现象的多层螺旋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患者共 386个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观察肝灌注异常形态、位置,分析其与血管瘤大小及强化速度的关系.结果 386个血管瘤中出现灌注异常114个(29.5%).快速强化型血管瘤出现HPD现象的发生率(48.8%)远远大于慢速强化型(8.2%)(P<0.001);直径≤2 cm小血管瘤HPD的发生率(35.3%)高于直径>2 cm大血管瘤(18%)(P<0.005).结论 灌注异常现象在肝血管瘤中并不少见,更常见于快速强化型小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肝癌的CT血管造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三种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的方法,评价其对肝癌诊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三种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的方法对49例肝癌患者作51次检查:肝脏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和经术中植入门静脉的药物输入系统(DDS)直接门静脉造影CT(CTP)。结果:这些方法可发现直径3mm的病灶,明确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结论:CTA,CTAP和CTP有利于肝脏多发和小肿瘤病灶的检出以及其鉴别诊断,CTA和CTAP虽为创伤性检查,因其敏感性很高,可在肝脏肿瘤外科手术前和需明确肿瘤的血供时选用;对植入DDS的患者,术后复查宜常规CTP检查。  相似文献   

17.
肝脏螺旋CT动脉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肝脏螺旋CT动脉造影(SCTAL)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和10例肝内转移癌患者作SCTAL:经皮穿刺肱动脉,将5-FCobra导管送入肝动脉,以0.3~1.5ml/s的速度经导管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造影剂15~30ml,在开始注入造影剂6~10s后用螺旋CT行全肝扫描。结果:所有肿瘤病灶均显著增强,肿瘤的实体部分CT值为105~413HU,明显高于邻近肝组织。HCC灶多呈不均匀增强,转移灶多呈环形增强,而直径为3~10mm的病灶呈均匀增强。结论:与常规肝脏CT增强扫描相比,SCTAL可发现更多的多血供病灶,能真实显示肝肿瘤的肝动脉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性肝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别算出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PVP)。结果: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灌注参数中HBF、MTT、HAF、HA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其中HBF、MTT、HAF、HAP可用于定量评价肝癌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