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和降低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病例的7.6%,其中42例(62.7%)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T1~T4复发率分别为0.9%、3.8%、12.7%和34.6%,腋窝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患者的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7%、7.8%,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者复发率高达t3%。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原发灶分期晚者易出现胸壁复发。对乳腺癌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规范化治疗,术后放疗是预防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癌血流并探讨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乳腺癌血流信号(0-Ⅲ级)并与免疫纽织化学技术检测的乳腺癌VEGF表达相比较。结果50例乳腺癌中,VEGF阳性表达者34例(68%)。42例Ⅱ-Ⅲ级血流组中VEGF阳性33例,阳性率为78.6%;8例0-Ⅰ级血流组中VEGF阳性1例,阳性率为12.5%。乳腺癌Ⅱ~Ⅲ级血流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0-Ⅰ级血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中彩色血流分级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增强而明显增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癌血流结合VEGF表达可反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特征。  相似文献   

3.
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早期乳腺癌通常是指组织学和临床尚处于早期阶段,按国际抗癌协会分类是属于Tis~1期(Tlab N0-1aM0),包括非浸润性乳腺癌和浸润性乳腺癌。普通的钼靶X线摄片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乳腺癌的普查诊断,其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90.0%,准确性为84.3%。在无症状患者中,乳腺摄影发现乳腺癌是体格检查发现的2倍。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可使乳腺癌患者及早得到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乳腺癌误诊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rcinoma,O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发生率的0.3%~1.0%,通常以腋窝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而乳腺触摸不到实性肿块。由于其发生率低.早期诊断困难,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极易延误治疗.并影响预后。对我院1999-01~2005-12共收治隐匿性乳腺癌误诊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贠军  王岭  王廷  凌瑞  易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248-249,i008
背景:bag-1是一种抗凋亡基因,其分泌蛋白是一种已经被确认的多功能结合蛋白。目前bag-1被认为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生物标记,但其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是否有意义?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设计:以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材料:选择1995-05/2000-05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块100例及2000-03/2000-05手术切除的1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作对照,以上均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存档标本。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观察100例乳腺癌与1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中bag-1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ag-1表达水平。②不同bag-1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0%,10%,差异有显著性(r=29.98,P=0.00);在Ⅰ期、Ⅱ期、Ⅲ期的乳腺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2%,88%,差异无显著性(r=0.61,P=0.75);在导管癌、小叶癌及特殊型癌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5%,80%,差异无显著性(r=0.16,P=0.95)。对94例获随访的乳腺癌患者中,bag-1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9%,bag-1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r=0.07.P=0.04)。结论: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关;bag-1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国内统计约占所有乳腺癌的0.75%-31%。我科于2006年9月收治一名妊娠晚期合并乳腺癌的病人,经过一系列的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全院会诊,最后娩出活婴,转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类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健康对照组56例、乳腺癌良性肿瘤组55例及乳腺癌组51例血清中CA15-3、CE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MP~9水平。结果乳腺癌组血清MMP-9、CA15-3、CEA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CA15-3、CEA单独检测时敏感性分别为41.2%、54.9%、35.3%,特异性分别为88.3%、90.1%、91.9%。3项联合检测,以任意2项检测阳性或3项均阳性为联检阳性,其敏感性为62.7%,特异性为95.5%,诊断效率为84.6%。结论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血清MMP-9、CA15—3、CEA联合检测,以其中任意2项阳性或3项均阳性为联检阳性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组织中p33^ING1b和p53及C-erbB-2表达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烨  王雅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12-7214,i006
目的:探讨p33^ING1b,p53,原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E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0例乳腺癌标本中C-erbB-2,p33^ING1b,p53的表达,及13例癌旁正常组织p33^ING1b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及对照组中p33^ING1b均阳性表达,乳腺癌组织中表达[65%(52/80)]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5.138,P&;lt;0.01),p33^ING1b,p53,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0%,61%。其中p33^ING1b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水平呈正相关(r=0.371,r=0.537,P&;lt;0.05)p33^ING1b,p53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r=-2.09,r=-0.537,P&;lt;0.05)。C-erbB-2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r=0.371,P&;lt;0.05),与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r=-0.387,r=-0.440,P&;lt;0.05)。结论:p33^ING1b基因的表达可能需要p53基因的协同,两者共同作用于细胞的生长、凋亡和转化,保证机体发挥正常的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INGI是抑癌基因,其蛋白p33^ING1b在乳腺癌中低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b,p53,C-erbB-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α(HER2),p53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成为乳腺癌临床康复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5例乳腺癌标本的HER2和p53的表达,并对其生存时间随访。结果:①有10年内预后随访资料者120例,其中死亡28例,失访65例。②HER2,p53的阳性总表达率分别为:57.8%和47.6%。③HER2和p53各级生存率曲线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1。0~Ⅲ级均数得分为:11.9286,6.5500,-5.5556,-7.2273和9.6604,-8.0625,-27.9167,-4.0000。④HER2或p53过度表达均与生存期负相关(P&;lt;0.05,OR=1.566和P&;lt;0.01,OR=1.581)。⑤HER2联合p53过度表达与生存期负相关(P&;lt;0.05,OR=1.374和P&;lt;0.01.OR=1.566)。结论:乳腺癌患者HER2或p53阴性表达的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者,无论是单独或者联合高表达都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莫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41-5041
目的了解本辖区妇女乳腺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为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1108名妇女进行体格检查,红外线扫描,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等检查。结果1108名妇女乳腺病总患病率54.06%,其中乳腺增生症51.8%,乳腺囊肿1.8%,乳腺纤维瘤0.27%,乳腺癌0.18%。结论定期开展乳腺癌普查,减少乳腺疾病和乳腺癌前病变发生发展,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魏明 《检验医学》2004,19(5):403-405
目的 评价胆固醇脱氢酶测定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胆固醇酯在胆固醇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后者被胆固醇脱氢酶还原为胆烷-4-烯-3-酮,同时B—NAD^ 还原为β-NADH H^ 。联胺能清除其反应产物胆烷-4-烯-3-酮,使反应完全。结果 回收率为99.9%和100.1%,在1.1~20.28mmol/L内为线性;批内CV为0.29%~0.39%,批间CV为0.42%~0.45%;乳酸脱氢酶无影响;与化学比色法(X1)和胆固醇氧化酶法(X2)比较,回归方程分别为Y=0.992X1—0.006,r=0.997;Y=0.989X2-0.048,r=0.999。结论 本法结果准确、可靠、易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发病率高。乳腺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漏诊。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乳腺癌216例,其中13例漏诊,漏诊率6.0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瘤石蜡切片中PTEN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乳腺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阴性者占47.7%(21/44),表达阳性者占52.3%(23/44)。PTEN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是否转移(P〈0.01)或ER状态(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TEN与VEGF蛋白表达呈副相关,但差异不显著(rH=-0.236P=0.122)。结论PTEN对乳腺癌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乳腺癌患者PTEN蛋白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VEGF可能是PTEN的主要下游基因,二者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类、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前瞻性研究121个乳腺癌病变。病变的超声征象包括:形态不规则、小分叶、毛刺、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导管扩张。病理学研究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结果121例乳腺癌中,4例无肿块形成,117例形成明确的肿块,其中106例(90.6%)为不规则或小分叶状肿块,11例(9.4%)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导管内癌、低分化浸润性导管癌(IDC)以及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的例数分别为15.4%(2/13)、15.4%(4/26)、40.0%(4/10),高于高分化IDC组和中分化IDC组(P=0.004)。117例乳腺癌中,28例(23.9%)具有毛刺,45例(38.5%)具有强回声晕。在不同分化程度的IDC之间,以及IDC与浸润性小叶癌(ILC)之间,毛刺、强回声晕的出现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无毛刺和强回声晕表现。25例(21.4%)乳腺癌具有后方回声衰减,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癌中,未见后方回声衰减征象。61例(50.4%)乳腺癌具有微小钙化,微小钙化的发生率依次为导管内癌62.5%、中分化IDC57.8%、高分化IDC57.1%、低分化IDC46.2%、ILC37.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中钙化的发生率为10.0%,低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P=0.026)。51例(42.1%)乳腺癌有导管扩张,导管内癌和高、中、低分化IDC导管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75.0%、40.5%、52.6%、34.6%,ILC无导管扩张出现。不同类型的导管扩张在不同分化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发生频率无显著性意义(a校正=0.003)。结论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肿块的超声形态特点对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F—κB、雌激素受体(ER)、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在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特征,以及NF—κB活化与乳腺癌的ER、HER2、PCNA表达水平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乳腺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的NF—κB、ER、HER2和PCNA等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同时收集对应的临床病理学数据。结果60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NF—κB活化率分别为50.0%(30/60)和40.0%(24/60)。乳腺癌与对应的癌旁组织的NF-κB活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NF-κB活化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与ER表达呈负相关。ER阴性/HER2阳性组的乳腺癌组织的NF-κB活化率为77.8%(14/18),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组织学分化低级别的乳腺癌组织的NF—κB活化率分别为57.1%(Ⅲ级)和50.3%(Ⅱ级),明显高于高分化组35.7%(Ⅰ级)(P〈0.05)。乳腺癌组织的NF—κB活化率也与其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也与乳腺癌细胞的PCNA表达水平相关。结论乳腺癌的演化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NF-κB活化,但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与ER表达呈负相关。NF—κB具有促进增殖和迁移、抑制分化和凋亡的作用,是乳腺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发生失调的分子,可能成为抗癌治疗的靶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乳腺癌标志物最佳组合,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乳腺癌良性变和8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相关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GSF)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C-erbB2拷贝数。结果乳腺癌患者CA15~3、CEA、TGSF和TPS、C—erbB25种标志物的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在几种组合中,CA15-3、TGSF、C—erbB2三者组合在Ⅰ、Ⅱ期乳腺癌中阳性率达76.9%,明显高于单个标志物及其他3个标志物组合(P〈0.05)。结论CA15-3、TGSF和C—erb B2联合检测是乳腺癌筛查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转移性乳腺癌中sFas浓度水平与MMP-2、MMP-9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探讨sFas作为乳腺癌转移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MMP-2、MMP-9及sFas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情况及浓度水平,进而对其在淋巴结转移乳腺癌MMP-2、MMP-9的表达和sFas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淋巴结(+)、淋巴结(-)间sFas浓度水平比较z0:8.125,P〈0.05结果差异;淋巴结(+)MMP-2、MMP-9(+)、(-)间sFas浓度水平比较X^2=8.598,P〈0.05,结果有差异;MMP-2(+)或/和MMP-9(+)与MMP-2(-)和MMP-9(-)间比较X^2=13.114(P〈0.01)结果呈显著性差异;②MMP-2或/和MMP-9阳性组中sFas阳性率为96%(39/41);MMP-2和MMP-9阴性组中sFas阳性表达率26.3%(4/14)。差异具有显著性(X^2=17.72,P〈0.01),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01)。③淋巴结阳性中sFas的阳性表达为100%;淋巴结阴性中sFas的表达为42.1%(8/19)。结论 sFas的浓度表达MMP-2、MMP-9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检测sFas的浓度变化可用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和复发,并可作为判断其恶性表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47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21例乳腺良性病患者(良性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 TM 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的 TM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良性组的 TM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7例乳腺癌患者血浆 TM 水平较术前、术后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患者的 TM 阳性率为65.96%(31/47),TM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70.97%(22/31),TM 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转移率为37.50%(6/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8,P <0.05)。结论TM 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因子,其高水平表达提示患者肿瘤转移、预后差,反之提示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原发性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根治手术(BCS),选取同期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全切除根治术(MRM)。两组术后随访期为0.5~1.0年。结果BCS组42例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83.3%(35/42),优于MRM组的60.0%(30/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留乳房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Q-PCR法,并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测定1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8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CND1的表达量。结果CCND1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2组(P〈0.05),β2-微球蛋白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乳腺癌患者阳性率为45.7%,良性乳腺疾病组为0。结论FQ-PCR技术是高度灵敏、高度特异的快速定量检测CCND1方法,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疗效、转移,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