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 ,经Perkin反应首先制备肉桂酸 ,然后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合成了肉桂酸异戊酯 ,确定了最佳反应物的配料比、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 ,当对甲苯磺酸的用量为反应体系量的 3% ,酸醇比为 1∶1 3(mol)时 ,可得到 81%的肉桂酸异戊酯 ,并对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和物理常数进行了测定 ,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2.
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氯乙酸与异戊醇合成了氯乙酸异戊酯。探讨了氯化锌催化反应机理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在醇酸的物质量比为1.3:1,催化剂用量为0.8g,带水剂用量为8mL,反应时间120min,反应温度100。llO℃的条件下,氯乙酸异戊酯的产率可达91.5%,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异戊醛一步合成异戊酸异戊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来昌  索纪栓  曹镭 《精细化工》2000,17(7):381-383,385
在自制的异戊醇铝催化剂和无水氯化锌助催化剂作用下 ,以异戊醛为原料一步合成出异戊酸异戊酯。对影响反应的因素作了考察 ,以收率为指标时其主次顺序为 :[m(ZnCl2 )∶m(异戊醇铝 ) ]>异戊醇铝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并且确定出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w(异戊醇铝 ) =1 0 %,m(ZnCl2 )∶m(异戊醇铝 ) =0 5∶1 0 ,反应温度 2 0℃ ,反应时间 5h ;在此工艺条件下异戊酸异戊酯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 87%和 98%以上。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做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研究了乳酸与异戊醇合成乳酸异戊酯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用1.0g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0.1mol(9g)乳酸,当乳酸与异戊醇的摩尔比为1:2,在回流条件下反应3h后,酯产率可达87.5%,本方法具有催化活性较高,对设备无腐蚀、三废排放少,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水杨酸异戊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固载杂多酸PW12 /SiO2 为催化剂 ,实现了水杨酸与异戊醇反应合成水杨酸异戊酯。最佳合成条件为 :酸∶醇 =1∶2 .5 ,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 3%,反应时间为 2h ,产率可达 96 %。催化剂容易回收并可循环使用、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氯化铁催化合成甲酸异戊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和异戊酸异戊酯。本法操作方便,反应温和,产品收率达84%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为催化剂、正己烷为带水剂,以氟乙酸与异戊醇为原料合成氯乙酸异戊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荆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不同的带水剂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乙酸用量为0.1mol、醇酸摩尔比为1.2:l、催化剂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用量为1.5g、带水剂正己烷用量为15mL、反应时问为1.5h、反应温度为78-98℃的优化合成条件下,氯乙酸异戊酯收率达到89.6%。  相似文献   

8.
李淑琴 《辽宁化工》2009,38(12):854-856,860
重点探讨了醇酸物质的量之比、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的时间对生成物丙酸异戊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改性分子筛对丙酸异戊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6:1,催化剂用量为1.2g、反应时间为1.5h时,产品收可达91.28%。该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伟光 《云南化工》2006,33(2):20-21
研究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乙酸与异戊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等因素对乙酸异戊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乙酸用量0.1 mol,醇酸摩尔比:1.2∶1,三氯化铁用量(0.2mol/L)10 mL,带水剂环己烷用量8 mL,反应30 m in,酯收率达93.5%。产品经折光率、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0.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氯乙酸异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磺酸作催化剂 ,合成氯乙酸异酯。反应最佳条件为 :异戊醇∶氯乙酸 (摩尔比 )为 1∶1 3,在 10 0~℃反应 2h ,氯乙酸异戊酯的收率为 91 4 %  相似文献   

11.
PFG NMR diffusion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lvent on intracrystalline reactant diffusivities and on 1-hexene epoxidation rates in TS-1 catalyst. Using n-hexane in silicalite as a mimic for the TS-1 system, the self-diffusivity of n-hexane in silicalite was found to be 24% higher in methanol solvent than in acetonitrile solvent and 45% higher than in acetone solvent. The presence of trace Al did not affect n-hexane diffusivit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Weisz modulus for a slab morphology, the 1-hexene epoxidation reaction in TS-1 was found to be diffusion limited only if the crystal size is at least 38 μm in the methanol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精馏法从酒的副产物杂醇油中分离异戊醇的工艺过程,并用盐析脱水或生石灰脱水后的杂醇油精馏制得了化学纯的异戊醇产品。  相似文献   

13.
王燕  杜秀果 《辽宁化工》2009,38(8):535-536
以复合型铁钾盐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确定了冰乙酸与异戊醇的酯化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n(酸):n(醇)=2.5:1(异戊醇0.08mol),催化剂用量为0.76g,反应时间为2h,带水剂环己烷为5mL,酯化率可达92.8%。  相似文献   

14.
用自制固体酸代替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对乙酸和异戊醇酯化制备乙酸异戊酯进行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酯化率高 ,且产品质量好。探索出生产乙酸异戊酯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正丁酸与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了丁酸异戊酯,讨论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以0.2mol正丁酸为基准,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0.5g,反应时间为2h,带水剂环己烷为7.5mL,丁酸异戊酯的酯化率为95.8%。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使用量少,酯化率高,与目前工业中使用的硫酸相比,环境污染小,对设备几乎无腐蚀等优点,且对甲苯磺酸价格低廉易得,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硫酸氢钾为催化剂合成乙酸异戊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良好,无废液排放等优势。最佳反应条件下,收率为83.5%。  相似文献   

17.
微波合成肉桂酸异戊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对甲基苯磺酸的催化下,利用微波技术,快速合成了肉桂酸异戊酯。最佳反应条件为:异戊醇和肉桂酸的摩尔比为1.5:1(mol/mol),催化剂到0.30g,微波功率595W,微波辐射时间6min,转化率93.2%。  相似文献   

18.
彭展英 《辽宁化工》2010,39(10):1019-1021
用过硫酸铵作催化剂,改变反应时间和不用带水剂合成乙酸异戊酯。结果显示:当反应时间为10min时,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83.07%;当反应时间为45min时,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93.58%;当反应时间为180 min时,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81.33%。实验得出,乙酸异戊酯产率最高的反应时间为45 min,最佳反应时间为40~50 min。  相似文献   

19.
评述了对甲苯磺酸、氨基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六水三氯化铁、一水硫酸氢钠、复合硫酸铁、固体超强酸和杂多酸等催化剂催化合成水杨酸异戊酯的方法。认为氨基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一水硫酸氢钠、固体超强酸和杂多酸等是对合成水杨酸异戊酯具有实用价值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王高芳 《广州化工》2006,34(5):42-43
以正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固体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了丙酸异戊酯。探讨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丙酸异戊酯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体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对丙酸异戊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醇酸物质的量比为3.0 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5%、反应时2.0 h,产品收率可达9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